3-6歲的孩子如何學習識字和閱讀,是不少家長焦慮的點,因為這是每個孩子邁入小學時,首先面臨的坎。我們可以看一下2021版《義務教育語文新課程標準》對1-2年級學生,在識字和閱讀兩方面的要求:1.認識常用漢字1600個左右,其中800個左右會寫。2.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3.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樂于與人交流。4.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5萬字。 家長看到識字量,通常的做法是,學拼音,上各種識字課程,買識字卡,閱讀方面,用繪本,或者拼讀書。 為了讓孩子的識字量和閱讀量達到一定標準,家長會抓緊一切時間,陪著孩子一起沖KPI。 效果也確實不錯。 注意,識字是為閱讀服務的,但現實往往是,識字和閱讀被生生割裂開了。為了彌合其中的裂痕,或者說,在識字和閱讀之間,搭建一架比較科學的橋梁,國內一些教育者或出版社,在借鑒英語分級閱讀的基礎上,開始嘗試做中文分級閱讀。魚sir挑選了目前市面上比較受歡迎的七套中文分級閱讀產品,并一一進行了評測,歸納總結了各自的優缺點。它們分別是《小羊上山》《一閱而起》《一畝寶盒》《小小語言家》《我會自己讀》《奕陽分享閱讀》《學而思大語文分級閱讀》。 家長們可以借此,一方面更深入地了解“中文分級閱讀”,另一方面,如果想嘗試,不至于在選擇的時候毫無頭緒。七套中文分級讀物中,魚sir個人最喜歡《小羊上山》。 這套分級讀物最大的特點是,原創繪本,畫風養眼,故事具有一定的文學性。另外,還融合了不少中國的傳統文化。當然,分級閱讀的另一大功能,帶著孩子從識字到自主閱讀,《小羊上山》的探索也是相對比較走在前面的。在前文,魚sir強調過,識字量多少,雖然是閱讀的基礎,但不一定能促成自主閱讀。 簡單而言,就是在理解的基礎上,能產生一定程度的想象與推理。《小羊上山》的方式是,先出字表,再根據字表創作繪本內容。 這60個漢字會進入10個內容、元素各異的繪本故事中。認字靠的不是拼音,更不是死記硬背,而是通過讓字在不同的故事場景中重復,或將抽象的具體化,完成所謂的“整體認讀”,即今后孩子看到這個字,不僅知道它怎么念,還知道它的含義,以及用法。大小兩個字重復出現,先是具體化,后又回到一個抽象的概念,爸爸對孩子大大的愛,過渡挺自然。 也有邏輯相對復雜一些的故事,比如《不高興的毛毛蟲》,能激發孩子尋找毛毛蟲為啥不高興的好奇心。中國元素也是《小羊上山》的一大特點。 比如下面兩本。
每一冊繪本結尾,會有對應的字卡,家長可以對照,了解孩子識字理解到哪個程度了。
 另外,每一級的繪本數量太少了些,對那些相對“后進”的孩子而言,字的重復次數可能會不夠,因此達不到“整體認讀”的效果。相應的,對于厲害的娃,一下子就翻完了,仿佛讀了個寂寞。大家別忘了,英語分級讀物,每一級,動不動就是幾十上百本的體量,說明,咱們的還不夠細。拿到《一閱而起》,第一眼當然是最重要的,魚sir通常先看畫和色彩,接著是文字內容及設計。相比《小羊上山》,《一閱而起》畫風的藝術性弱了些,或者說不是很穩定,但有不少中國風或創意畫風,還挺令人驚艷的。《一閱而起》整體定位,及設計和《小羊上山》很相似,旨在通過繪本故事,重復的方式,培養孩子的識字和自主閱讀能力。比如,在內容上,除了自然社科類,還囊括不少傳統文化元素:童謠、民俗節日、成語故事、民間故事等。另外,如何讓孩子從親子閱讀到自主閱讀,《一閱而起》給家長做了比較清晰的規劃:什么時候是“親子閱讀”,什么時候是“互動閱讀”,什么時候又是“獨立閱讀”。 至于分級繪本外的一些測評配套,如故事音頻、閱讀識字游戲、趣味識字卡、閱讀獎勵貼紙、閱讀打卡圖、閱讀小獎狀等,未必每個孩子都用得上。《一畝寶盒》的野心很大,說要做中文界的“牛津樹”。《一畝寶盒》給魚sir的整體感覺是,是個多功能寶盒,元素很豐富。 首先,繪本數量相對其他中文分級讀物要多,《一畝寶盒》每一級20本,每本頁書隨著級數遞增而增加。主題涉及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個體發展、文學藝術、中國傳統文化等。內容的文學性也在線,比如《送你一個春天》里面是這樣寫的:送你一捧,太陽的紅。《風兒帶我去》里面寫道:起風了,姐姐,請你帶我走吧! 讀著還挺詩意和浪漫的。 《一畝寶盒》借助配套App視頻,對一個字的語音、語意、象形、字源以及字根進行拓展講解。這一點,有利有弊,利很明顯,可以幫助孩子更準確地理解漢字,但弊也基于此,單個漢字太突出了,放到句子里,就很難一下子過渡到“整體認讀”。 這些都需要在屏幕上完成,對孩子而言,會是不小的挑戰,也不利于他們的視力。還有一個缺點,對大部分家長(包括我自己)而言:貴!《小小語言家》優缺點都比較明顯。
優點是,繪本故事,有統一的主人公。這是非常必要的,能激發孩子連續閱讀。 如果主人公能一直延續到后面的故事,像連續劇一樣,那就更好了。另外,對拼音的依賴太多,第1級和第2級,簡直就是拼讀本,后面的,生字標注拼音。這不知道是認字,還是學拼音。如果是通過拼音識字,那分級閱讀最大的優勢就不存在了。每級只有5本的《小小語言家》,想要實現的目標可不小,大家感受一下:因為,孩子的閱讀能力并不是這樣循序漸進起來的,而是整體發展的,比如在第1級,家長給孩子讀,孩子干嘛呢?他們肯定會調動自己所有的感知,去嘗試學習和理解。許多看過迪士尼動畫的孩子,對《我會自己讀》里面的主人公形象,一定會格外親切,因此不擔心孩子會不喜歡。 但是,迪士尼畢竟是個洋IP,如果想往里面穿插中國傳統文化元素,根本不知道怎么穿插。 另外,迪士尼,始終只是一個迪士尼,它不過是這大千世界里小小一粟罷了,簡言之,就閱讀元素而言,過于單一。還有迪士尼這畫風,藝術性不穩定。有些看多了容易膩。當然,它也有目前所有中文分級讀物都有的缺點,分級不夠細——《我會自己讀》每級只有6冊——故事不成體系等等。如果說優點的話,也有,那就是《我會自己讀》出完整了。對識字量有迫切需求的家長,倒是可以將它作為輔助工具。 背后的小故事:《我會自己讀》系列的主編孫蓓老師,在離開后,又開創了《小羊上山》系列。 《奕陽分享閱讀》有點神秘,很多家長都久聞其名,卻怎么也買不到。網上購買渠道,要么二手,要么電子版。 這套分級讀物,目前沒有在市面上公開發售,只作為部分幼兒園的指定閱讀教材。 它和上文的幾套分級讀物很不同。 《奕陽分享閱讀》不以識字為目的,而是以加速兒童語言能力發展,培養穩定的閱讀習慣為目標。 其總分為6級,幼兒園小班(上下),小班(上下)和大班(上下)。繪本內容設計,有些像我們平時給孩子看的,內容覆蓋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只不過《奕陽分享閱讀》會根據孩子的認知,進行更加細致的分級和內容編排。?。ㄉ希┮还灿?0本,其中18本主題各異的繪本,一本“書香家庭手冊”和一本“家園聯系卡”。
《奕陽分享閱讀》由于沒有刻意在孩子的識字上做分級設計,對于零基礎的孩子而言,是偏難的,因此科學的親子閱讀就顯得很關鍵。 但大部分家長,都沒有這方面的知識。
《奕陽分享閱讀》一大特點是,就是非常注重對家長的引導,為此專門配套了“書香家庭手冊”,用于系統培訓家長如何進行親子閱讀。
《書香家庭手冊》內容大綱。 《書香家庭手冊》。 這可需要家長花不少心思與精力。 所以,《奕陽分享閱讀》適合相對雞的家長,尤其是自雞的家長。 剛拿到《學而思大語文分級閱讀》的時候,第一感覺還行,彩色的圖,帶拼音的字,如果孩子具備了一定的識字量和理解能力,應該會喜歡。 
然而當我看到還有一本《閱讀力培養與測試》時,就整個人都不好了 。 
雖說,出點題,未必就不好,但得看出題的目的是啥。 近幾年有個比較熱門的概念,叫“整本書閱讀”,就是要整體消化。既然是這樣,做點題也無可厚非,只是提問得有技巧。 最好以開放式提問為主。 比如《西游記》,可以讓孩子比較《西游記》里“哪位妖魔鬼怪的武器最厲害”,請他們思考“觀音和如來佛祖那么厲害,為什么還要讓唐僧經歷九九八十一難去取經”等等,這些問題沒有“標準答案”,但是一拋出來,不僅有助于“吊”起孩子的閱讀胃口,還能讓家長和孩子一起溝通、思考。 《閱讀力培養與測試》中的題,顯然不是那么回事。各位家長可以感受一下,其實就是我們平時試卷里的閱讀理解題。 
這方面,度如果把握不好,容易破壞孩子的閱讀興趣。 魚sir建議,書可以一讀,讀完,家長可以自己設計或者挑選一些開放性問題,和孩子互動,至于做題,duck不必! 做個總結: 中文分級閱讀,整體發展都不是特別成熟,共同缺點包括,分級不夠細,重復不夠,故事不成體系,元素也還有待豐富,總之,需要時間。 就現在來看,還沒有哪款分級閱讀產品,能滿足所有需求,因此,需要家長在了解各產品的基礎上,根據孩子的需求,做搭配。 比如,如果注重認字和性價比,那《小羊上山》就很不錯。 如果注重閱讀習慣和文學審美的培養,那可以選擇《奕陽分享閱讀》或《親近母語》這類更寬泛自由的分級閱讀產品。 當然,二者搭配也是極好的。只要家長有足夠時間 。 閱讀是個需要不斷實踐的事情,分級閱讀產品,只是其中一種實踐方式,魚sir個人覺得不錯,各位家長不妨一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