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詩鐘獲獎作品注要 作者;6000年前城里人 詩鐘是學習對偶技巧的一種訓練方法,又是欣賞對偶佳趣的一種文字游戲。從清朝中葉在福建興起,很快傳開,“五四運動”以后趨于沉寂,現在又逐漸興起。 詩鐘活動的特點是限時限題寫出一副七言律詩中的詩聯,得名于限時的方法。在鐘表沒有普及的時候,是用細線墜銅錢系在一根線香上,燒到一定的時間,銅錢落在下面承接的銅盤中,大家停筆。限題主要有兩種方法,詩鐘以此分為兩種體式:分詠體要求在上下聯分詠出絕不相干的兩件事物;嵌字體要求在上下聯指定位置嵌上毫無關系的兩個字(或幾個字)。 分詠體:按題目的規定,上下句分別詠兩件互不相干的人或事物。直接分詠,不必象籠紗格那樣遮遮掩掩。分詠體把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結合起來寫成一副詩聯,看來是一種很奇怪的體式,其實在古典文學中早已出現過這類作品。中國的對偶文句本來有一種奇特的修辭效果,能通過工整的對仗把關系并不密切的事物聯系起來。 語音依律 一、平仄依古韻(平、上、去,入)區分,參照《平水韻》用字。 二、平仄安排。上句尾仄收,下句尾平收。分為正格、別格各兩種,如下圖所示( ○表示平、●表示仄、⊙表示可平可仄): (一)正格 1. ⊙○⊙●○○● ⊙●○○●●○ 2. ⊙●⊙○○●● ⊙○⊙●●○○ 比賽地點:八大微信群(空谷詩鐘群,空谷詩鐘2群,空谷詩鐘3群,空谷詩鐘4群,斗聯群,斗聯2群,聯都群,空谷詩鐘社火山分社)同時進行。 比賽內容:【聯都空谷詩鐘社詩鐘臨屏】 分詠:燕子·苗女 比賽時間:2022年1月2日19:00-21:00(限正格,限平水韻) 三不錄:修改過的不錄;超時的不錄;數量超過1首的不錄;署名為省+實名。 1.湖南 李翠明 十年飼血生花蠱; 三月銜泥入玉堂。 【主評評語】抓住特征,對仗工穩;用詞大膽準確,有壯烈美感,故推元。 【主評簡介】周之安:號一介布衣,字漢樞。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國楹聯學會會員。省博雅詩詞學會秘書長。省市書協會員,民建會員,獲得省書法大獎。臨池不輟,三十有年。工于顏楷,善真卿行書。涉獵廣泛,間習二王,米南宮筆法。長于詩詞對聯,作品偶有發表獲獎。自稱:田園詩人半個,都市老農一枚。藝術感言:寫字,寫天,寫地,寫心。 注釋: 上比:苗女/花蠱 湘西情蠱有三種說法:一是針對外遇,苗女對心愛男子施情蠱后,男子一旦外遇,就會暴斃而亡;二是針對愛情,苗女對心愛男子施情蠱后,男子不論現在喜歡誰,中情蠱后都會永遠死心塌地愛上施情蠱的苗女;三是針對背叛,如果對苗女用情不專、始亂終棄,最后或許會被苗女下蠱毒而死。 《蠱經》記載:“巫蠱中有一種情蠱。此蠱乃是花蠱的一種,以九十九個負心人的血肉培植,三月開花,極其艷麗,此時如以養蠱人的心血相觸,即成情蠱。中蠱者不得思情欲,否則心痛難忍,每思一次,心痛更甚,九十九日后,心痛至死。蠱者必是個用情至深的人,同時要以命飼蠱,蠱方能成,故此蠱世間罕見。” 情蠱相傳為湘西地區古梅山苗族女孩子特有巫術,是用苗女的血加蠱煉成的,就是用自己的血來喂養蠱,而且要經歷十年才能得一情蠱,所以這種蠱世間罕見,并不是所有苗女都養。都說蠱術歹毒,實則不然,至少對于下情蠱的苗女來講,如果你不招惹人家,人家自然不會對你出手。 情蠱養的過程很艱辛,但下蠱卻是比較簡單。情蠱可以下在飯菜中,也可以下在服飾上,甚至日常用品上都可以,苗族女孩子都以此“情蠱”下在自己的情郎身上。亦可請巫師做法將蠱制于符上,女子配帶此符時時許愿,便可以使心上人永遠死心塌地。 情蠱是專一蠱,只有下蠱的女人可以解,其他人是沒有辦法解開的,即使是蠱毒高手。但其中也面臨一個問題,就是如果下蠱的女人把情蠱解了,那么她也不可以再有第二個男人,否則蠱毒仍然會反噬,所以傳說中情蠱是無解的。 下比:燕子 燕是典型的遷徙鳥,冬季,燕在溫帶地區的食物供應大為減少,因而許多種類進行遷徙。每年三月春暖花開、柳枝發芽的時候,它們又飛回原來生活過的地方,家燕含泥檐下筑窩,或在高堂正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