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作者做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比喻:“Throat-clearing verb phrases”,就像演講者在發言之前清清嗓子一樣,讓真正的意思沒有那么快傳達。大家也可以想一想,很多時候我們說“在這一方面……”,是不是其實沒有含義,而更多是給自己一個思考的緩沖時間?這里的“清嗓子”也是,其實是為了delay the advent of the main action。
舉例:It is necessary to make great efforts to assimilate the achievements of other cultures.
make great efforts to可以說是一個我們百用不厭的短語,但是在這句話里,這個表達只是起到了“清嗓子”的作用,而且意思也比較奇怪。大家根據常識思考一下:吸收文化成果真的需要付出很多努力嗎?是不是反而有種“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感覺?因此,這里只需要說It is necessary to assimilate the achievements of other cultures就可以。
另外常見的一些坑還有make every effort to, try our best to/do our utmost to, do everything possible to, (also, plain verbs: strive to, endeavor to, work hard to)。
舉個我們在真實項目中遇到的例子:
“XX市政府出臺了……政策”(《XX投資潛力報告》),初譯為:The government strives to launch measures to…
這個譯文會給國外讀者帶來什么印象?好像這個政府出臺這個政策克服了很多困難才出臺了這個政策,可能當時政府內部有很多反對的聲音。因此,有些表達并不會讓句子變得更高級,而會讓句子變得笨重,甚至有消極的隱含意思。
比較:Since last April I have tried every possible way to shed my extra kilos.
這個句子中的表述就是可以的,因為大家都知道shed my extra kilos真的很難(小編抹淚)。如果做的這件事真的很困難,大家都承認,那上面所提到的那些表達自然可以留。但是如果想要做的事情并不需要付出太多努力,那就沒有必要用make every effort to… ,否則就會變成口頭禪或clich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