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文大概需要 4 分鐘。
這兩天家里那位忽然要換餐桌,理由是家里的桌子太大了,不好看。 要換一個圓的,這樣的話,吃飯的時候比較有氛圍。 我說當時買的時候,買個簡單的就行,非要買貴的,花了將近3000買個桌子。 她說,不,是2200元,當時的小票找不到了,我想平時記憶不好,這次咋記這么清。 這個桌子怎么辦呢?她的意思就是趕緊處理了。 還有兩個冠冕堂皇的理由
我說以后買東西的時候要考慮長遠點好不好? 她說知道了,但是這次例外,因為我們那時候買的時候是小白,現在已經了解自己的需求了。 但是真是這樣嗎? 我們做決策就這樣決策嗎?覺得一個東西不合自己心意了,就換嗎? 理想很美好,現實總是骨干的。 我們大部分人都不是有花不完的錢的,何況現在的財務情況還很緊張,花錢的時候不應該考慮清楚嗎? 俞軍在《產品方法論》提到一個概念是: 產品價值=新體驗-舊體驗-替換成本其實改寫一下更容易理解: 產品價值=新體驗-(舊體驗+替換成本)也就是,新體驗大于舊體驗與替換成本之和,才有換的意義。 新體驗一定好嗎? 舊體驗哪里不好呢? 替換成本是多少呢? 新體驗是多少呢首先對新體驗要明確,圓桌子,什么規格的呢?圓桌子買了之后怎么放呢?放到原來設想的位置,坐那個地方的時候,舒服嗎?會不會有點小呢? 那么新體驗其實可以再細化一些,就是體驗打分的話,滿分10分的話,我覺得可以到8分。 但是因為圓桌帶來的不好的體驗,比如圓桌不好放,如果是買圓變方桌面的話,大部分是折疊桌,不上檔次,不好看,-3分; 如果是純圓桌的話,家里并沒有那么大的地方。 而且目前這么大的地方,放下圓桌了,每次吃飯還要挪動這都是使用成本,-3分。 這樣也就是5分的新體驗。 那舊體驗呢,桌子的顏色和家里還是挺般配的,就是有點大,換了一個地方放置之后,還可以,吃飯體驗感好多了,整體也可以有5分的。 替換成本呢?這個桌子雖然買的時候兩千多,但是這種非標品很難賣,500元能賣出去一大關,不要錢可能有人來搬,想要及時處理,姑且算300元,這是可以獲得的收入。 那么新的桌子呢?基本價位也得在800元以上,不然質量就太差了,一前一后,就有500元的開支了。 還不計算,為此付出的精力,買賣的時間精力成本。 可能注意到,新舊體驗是分數,替換成本更多的是金錢。不是一個單位,這個也可以換算,因人而異。 比如因為較好的體驗,可以每天讓自己開心一點點,比給5元錢要開心,那么這個體驗就值5元。在計算上使用周期比如是3年,這樣的話,就有5000多的體驗價值。 這個怎么抉擇呢? 可以問自己一個問題,每天在舊桌子上吃飯可以有5元的獎勵,你還愿意換新桌子嗎? 通過這個獎勵金額的調整,來計算出這個體驗價值大致現金等值。 這個公式可以改寫為: 產品價值=每日體驗價值*使用周期-替換成本 總結一下:新舊體驗并沒有很大的差別,還要有額外的開支,這個替換想法不合理。 什么時候合理呢?計算之后新體驗價值為正,且遠大于替換成本,才劃算。 ---------end--------- 我是閑庭漫步的羊,關注我,一起終身成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