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郵政集團公司 關于發行《姑蘇繁華圖》特種郵票的通告 中國郵政定于2022年5月18日發行《姑蘇繁華圖》特種郵票1套6枚。詳情如下: ![]() ![]()
![]()
![]()
![]()
![]()
![]() 該套郵票由邢文偉設計,按照畫卷中景點的路線與所繪內容,重點表現了靈巖山、木瀆鎮、獅何二山、萬年橋、閶門、虎丘6段畫面內容。郵票采用橫長票幅,充分展現了古畫精謹細微又壯闊宏大的盛世景象。整體設計古樸典雅,充分還原原畫的意境,呈現獨特的視覺藝術效果。 大版張: ![]()
![]()
![]() 長卷郵票折: ![]()
![]()
![]() 該套郵票由河南省郵電科技有限公司采用膠印工藝印制。 清前期,蘇州是全國經濟文化最為發達的城市。康熙時人沈寓說:“東南財賦,姑蘇最重;東南水利,姑蘇最要;東南人士,姑蘇最盛。”又說蘇州,“山海所產之珍奇,外國所通之貨貝,四方往來,千萬里之商賈,駢肩輻輳”。同時人劉獻廷也說蘇州是負有盛名的天下“四聚”之一。而“四聚”之中,清人又一致認為市肆繁華以蘇州為最。康熙時,人稱“吳閶至楓橋,列市二十里”。乾隆時,當地人自詡:“四方萬里,海外異域珍奇怪偉、希世難得之寶,罔不畢集,誠宇宙間一大都會也”。乾隆二十七年,也即徐揚的《姑蘇繁華圖》誕生后三年,外地人贊嘆:“蘇州為東南一大都會,商賈輻輳,百貨駢闐。上自帝京,遠連交廣,以及海外諸洋,梯航畢至。”嘉慶時,有人說:“繁而不華漢川口,華而不繁廣陵阜,人間都會最繁華,除是京師吳下有。”獵微居士更直截了當,贊嘆道:“士之事賢友仁者必于蘇,商賈之糴賤販貴者必于蘇,百工雜技之流其售奇鬻異者必于蘇。”先后到過蘇州的孟某,更說蘇州的工商繁華程度是“無一日不然,無一時不然,晴亦然,雨亦然”。除了這些筆諸于文字的親身感受和明末城郊曠地清前期變成地值寸金之類史實描寫外,我們還可見到當時人以寫實手法繪錄下來的蘇州經濟文化繁榮景象的歷史畫卷。這就是人們交口贊譽的一幅《盛世滋生圖》。 ![]() 《姑蘇繁華圖》是一幅長卷,全長1241厘米,畫心高39厘米,紙本,設色。描繪范圍,“自靈巖山起,由木瀆鎮東行,過橫山,渡石湖,歷上方山,從太湖北岸,介獅、和(何)兩山間,入姑蘇郡城。自葑、盤、胥三門出閶門外,轉山塘橋,至虎丘山止。其間城池之峻險、廨署之森羅、山川之秀麗,以及漁樵上下、耕織紛紜、商賈云屯、市廛鱗列,……至若春樽獻壽,尚齒為先;嫁娶朱陳,及時成禮。三條燭焰,或掄才于童子之場;萬卷書香,或受業于先生之席。耕者歌于野,行者詠于涂,熙曍之風”等,在圖卷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反映。據粗略統計,圖中人物接肩摩踵熙來攘往者多達12000余人;河中船帆如云,官船、貨船、客船、雜貨船、畫舫、木簰竹筏等,約近400條;街道上商店林立,市招高揚,可以辨認的各類市招約有260余家;各式橋梁50余座;文化戲曲場景十余處,充分展示了盛清時期蘇州高度文明的盛況。 ![]() 蘇州自明代中期起即以工商業發達著稱于世,而大體上分為東、西兩個部分。東半城以絲織等手工業生產發達著稱,西半城以商品流通商業貿易著稱。人稱“凡四方難得之貨,靡所不有……天下財貨莫不盛于蘇州”。嘉靖初年的吳縣志載:“運河,一名漕河,在西城下……此河自閶門北馬頭抵胥門館驛,長五六里,東西兩岸居民櫛比,而西岸尤盛。……凡此河中,荊襄川蜀大船多于東泊,鹽艘商賈則于西泊,官舲鉦鼓,晝夜不絕,綺羅簫管,游泛無禁。蓋西閶之盛,自唐以來為然。自此過釣橋,水北流,由南濠至楓橋將十里,人煙相續,而楓橋為盛,凡上江、江北所到菽麥、綿花大貿易咸聚焉。”在西半城中,尤以胥門至閶門之間最為繁盛熱鬧。 ![]() 吳縣志又載:“城中與長洲東西分治,西較東為喧鬧,居民大半工技。金、閶一帶,比戶貿易,負郭則牙儈輳集,胥、盤之內密邇府縣治,多衙役廝養,而詩書之族聚廬錯處,近閶尤多。”又稱:“大率吳民不置田畝,而居貨招商,閶、闔之際,望如錦繡,豐筵華服,競侈相高而角利錙銖,不償所費。” ![]() 《姑蘇繁華圖》中出現絲綢店鋪共14家,各地出產的各類絲綢,無論大宗產品還是稀見產品,在蘇州均有出售,說明蘇州匯集絲綢品種之多數量之夥。徐揚繪圖之時,正是這些絲綢商人極為活躍興盛的時期,所以各地的“綢緞紗綾,于蘇大備,價頗不昂”。《姑蘇繁華圖》中的這些市招,就是當時蘇州絲綢業中復雜的生產形式的形象而又具體的反映。 ![]() 油漆、漆器業共5家,漆器漆業商人則主要是江西人。 ![]() 樂器店1家:鳳鳴齋,琵琶弦子(樓上下)。弦子乃三弦的俗稱,與琵琶同為評彈的樂器。 ![]() 其它行業共11家:天元號。刻字處。寫刻匾對。胭脂宮粉。燈草老行。神相(重復者2家)。命館。命相遇神,六壬神數,搜精口口(樓上下)。測字。太平醮壇,福國祐民。穆大展刻字,譚松坡鐫石,都頗有名。胭脂宮粉是化妝品。燈草既可點燈,又可作迷信用品,江南人信鬼神,此類店鋪自有大用場。算命測字攤位之多,可以想見其時眾人之心態。作為蘇州人,徐揚自然熟知當地人習性,在他的圖中,沒有漏繪這一種歷久綿延的現象。 ![]() 清前期的蘇州,是少數幾個云集全國乃至外洋貨物的商品中心,全國著名的絲綢生產、加工和銷售中心,全國最大和最為集中的棉布加工和批銷中心,江南地區最大的糧食消費和轉輸中心,全國少見的金融流通中心、刻書印書中心,頗為發達的金銀首飾、銅鐵器以及玉器漆器加工中心,開風氣之先和領導潮流的服飾鞋帽中心,獨步全國的美味美食飲食中心,設施齊備、服務周到的生活中心,交通便利的運輸中心。徐揚以寫實的手法,在《姑蘇繁華圖》中繪錄了當時蘇州實際存在的260余家店鋪的招子,將蘇州這一當時全國最為著名的都會之地、工商中心的繁盛市容全方位、直觀式地展示了出來,為后人留下了極為難得的文獻以外的實景式的形象記錄。 ![]() 《姑蘇繁華圖》以長卷形式和散點透視技法,描繪了當時蘇州“商賈輻輳,百貨駢闐”的市井風情。 全幅《姑蘇繁華圖》欣賞: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徐揚,字云亭,蘇州吳縣人,家住蘇州閶門內專諸巷,原為一名監生,擅長人物、山水、界畫,花鳥草蟲亦生動有致。清朝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乾隆皇帝南巡到蘇州,徐揚和同鄉張宗蒼獻上了自己的畫作,得寵,二人被任命為“充畫院供奉”,當年六月徐揚領旨來到京師,從民間草根一躍吃上了皇糧。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被欽賜為舉人,授內閣中書。 《姑蘇繁華圖》,是清代宮廷畫家徐揚創作的鴻篇巨制,畫面“自靈巖山起,由木瀆鎮東行,過橫山,渡石湖,歷上方山,介獅和兩山之間,入姑蘇郡城,自葑、盤、胥三門出閶門外,轉山塘橋,至虎丘山止”。以長卷形式和散點透視技法,描繪了當時蘇州“商賈輻輳,百貨駢闐”的市井風情,現收藏于遼寧省博物館。生動形象地記錄了十八世紀中葉蘇州風景秀麗、物產富饒、百業興旺、人文薈萃的繁盛景象。這部合集冊特收錄《姑蘇繁華圖》特種郵票特殊版式,再現了原圖全貌,將盛清古景中的蘇州繁華融于方寸之內。 ![]()
![]()
![]()
![]()
![]() 這幅畫全長12.41米、寬36.5厘米,比《清明上河圖》還長一倍多,現藏于遼寧省博物館,為國家一級文物,畫卷生動形象地記錄了十八世紀中葉蘇州風景秀麗、物產富饒、百業興旺、人文薈萃的繁盛景象,4000余人物、50余座橋梁、400余艘船只、以及50多個行業,260余塊招牌……蘇州的自然風光和繁榮昌盛,被這幅畫盡收其中。是一幅堪稱百科全書的歷史畫卷,具有極大的史料價值和藝術價值。 畫中“十多” 山多水多人物多,船多橋多房屋多,匠多商多招牌多,三教九流行業多。 山:靈巖山、天平山、上方山、胥山、獅山、和山、橫山、虎丘山…… 水:胥江、香水溪、京杭大運河、太湖、石湖、楓江、山塘河…… 人物:4000余人。 船:各種客貨船只約400余只。 橋:普福橋、越城橋、行春橋、萬年橋、山塘橋、半塘橋……各種橋梁50余座。 房屋:各色房屋建筑2140余棟。 招牌、行業多:金銀珠寶、鞋帽、竹席、漆器、絲綢、花卉盆景……50多個行業、260余塊招牌。 除此之外,作者在題跋與畫中說明了所畫的是姑蘇城哪一街、哪一鎮、哪一景,這與現今蘇州實際存在的地點相呼應,即便是從現在的蘇州穿越回去,依舊能找到當時圖中的地名。 倘若時空加速,姑蘇城的今時模樣,會是一番怎樣的景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