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在日常的飲食中,如何科學、合理、健康地補充營養,一直是很多人思考的問題。4月26日,《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在京發布。這份指南,由中國營養學會組織近百位專家歷時近3年修訂完成,將對指導居民通過平衡膳食改變營養健康狀況、預防慢性病、增強健康素質發揮積極作用。 據了解,《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首次提出了“東方健康膳食模式”——以浙江、上海、江蘇為代表的江南地區膳食,被認為是健康的中國飲食模式的代表性膳食模式。 ![]() 新指南: 6條“核心推薦”變為8條“膳食準則” 與2016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相比,2022版將原來的六條“核心推薦”改為八條“膳食準則”。新增了規律進餐、會選會烹、公筷分餐、杜絕浪費、飲食衛生等內容。專家表示,這些內容針對我國居民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體現了新冠疫情下對公共衛生和個人衛生的關注。 ![]() 圖片制作:楊心琰 第一條“食物多樣,谷類為主”更新為“食物多樣,合理搭配”; 第三條在“多吃蔬果、奶類、大豆”的基礎上加入“全谷”; 第六條、第七條為新增內容; 第八條是對2016版第六條的再提煉,尤其強調“分筷分餐”。 新變化: 首次提出“東方健康膳食模式” 國外有一些健康的膳食模式,能夠顯著降低疾病的發生率,提高生活質量,如:地中海膳食模式、美國DASH膳食模式等,但對于中國居民來說,這些模式的可實行性很低。2022版膳食指南首次提出“東方膳食模式”。 中國營養學會理事長、膳食指南修訂專家委員會主任楊月欣介紹,“在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營養調查和慢性病的調查中發現,以蘇浙滬為代表的江南地區和廣州、福建等沿海地區的飲食模式,被認為是較為健康的飲食模式代表。其主要特點是清淡少鹽、食物多樣、谷物為主,蔬菜水果豆制品豐富,經常吃魚蝦等水產品及奶類,并且擁有較高的身體活動水平。這樣的模式避免了營養素的缺乏和肥胖的發生,以及相關慢性病的發生,提高了預期壽命。” 劃重點: 每人每天最好一斤奶一個蛋 據了解,和2016年版膳食指南相比,“膳食寶塔”推薦攝入量微調,在推薦攝入量上,有些變化值得關注: ![]() 圖片來源:《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 1.鹽的推薦攝入量繼續下降:2022版膳食寶塔提高了“限鹽”目標,從6克下調到5克。高鹽飲食是很多慢病的原因之一,我國居民鹽攝入量普遍超標,原來每天6克鹽是階段性目標,現在調到5克,既符合世衛組織的健康指導值,也可以與健康中國的要求更好接軌。 2.增加奶及奶制品的推薦攝入量:由原來的300克增加至300~500克。牛奶富含優質蛋白質和鈣的重要來源,但我國牛奶消費量較低,尤其是生長發育期的兒童、老年人奶制品普遍攝入不足。 3.舊版中將動物性食品區分為畜禽肉40~75克、水產品40~75克、蛋類40~50克,而新版僅要求每日動物性食物120~200克,每周至少2次水產品,每天一個雞蛋。 強調每周至少吃2次水產品,因為我國居民吃畜肉較多,尤其是豬肉,而水產品相對畜肉來說,脂肪含量較低,且所含脂肪酸更利于保護心血管系統。 特別提出每天吃一個雞蛋。有一些人群擔心其膽固醇含量,然而諸多研究表明,每天吃一個雞蛋的營養效益遠高于其膽固醇的影響;而且專家表示,吃雞蛋,不要扔掉蛋黃。 4.谷薯類的推薦量由原來的250~400克修改為200~300克,其中包括全谷物和雜豆50~150克、薯類50~100克。這里和2016版相比,把薯類拆分開了。 5.倡導足量飲水,少量多次,在溫和氣候條件下,活動量少的成年男性每天喝水1700毫升,成年女性每天喝水1500毫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