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寫大綱”這件事,并不是一個復雜問題。但凡從事過幾年文字工作的人,都能告訴別人怎么寫大綱。所以我這里不會發(fā)什么圖片和圖表,來告訴你們什么是大綱。 關于什么是大綱,真的到處都有帖子討論。 我們今天說的是 讓寫大綱這件事真正服務于作品,其關鍵在于:“建立”、“調整”和“貫徹”這三點。 也許有人說,我只要把大綱做細做復雜,做完備了,那還需要調整什么?比如我把故事主線、副線、暗線、雙人設、多重性格、場景細節(jié)、社會意義等都做好了。還要調整什么? 這就是把創(chuàng)作這件事想的簡單化了。做大綱這件事的重點,從來都不是大綱要多細致,而是看這個大綱到底是否適合你和你的作品。 創(chuàng)作是很復雜的工作,一種是自主創(chuàng)作,只需要對自己負責。另一種是面向市場的創(chuàng)作,要對甲方,或者對讀者負責。 這里遇到的困難,和可能發(fā)生的情況都是不一樣的。 下文主要是講關于自主創(chuàng)作的問題,那些挑剔的甲方,吃瓜的讀者的事,先不去考慮。 我們先只面對自己。 寫提綱分幾步走: 一、故事的簡介,大約500字左右。先500字,再濃縮到1句微博的長度,也就是100字左右。然后再把500字擴展到2000字左右。 這件事完成后,你基本能確定自己要寫的是一個怎么樣的故事。 每個作者的天賦情況不同。因此對于大綱和內容簡介等,創(chuàng)作前準備工作的需求也不同。 有的人,寫幾萬字,直接就寫了,不用做什么內容簡介,也不用提綱。 有的人寫個幾千字的短篇,也需要先做一個大概的思路記錄。不落在紙面上,基本沒有構思能力。 這里并不是說,那些不用做提綱和簡介的人就一定比其他人強。不一定。 因為有些號稱自己寫幾十萬字也不用提綱的人,其實寫的是流水賬,只是自己不知道而已。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的人很多。 我們這里只說,如果你想要創(chuàng)作一部受“自己控制”的“好作品”,那至少在開始創(chuàng)作前,要知道自己想要寫的是個什么內容的故事。 二、故事里主要人物的人設 所謂人設,其實就是故事發(fā)生前,這個人物的背景資料。 年齡、外貌、脾氣、家世、職業(yè)、社會關系、口頭禪等。當然還有這個人物在你這故事里的地位。 這個人設,其實并不包括故事發(fā)生以后,人物的變化。人物的變化,很可能隨著故事的進程超出你的掌控。在你的故事創(chuàng)作之前,這個變化是不確定的。 尤其是寫少年成長的故事,少年的性格一定是會有“變化”的。這種變化,可能反應在外部行為,也可能只是他內心的一定改變,需要讀者認真分析才能感覺到。 但是,作為作者,你需要知道自己的人物是有變化的。尤其是長篇小說,人物性格的變化是很重要的。 以上關于故事簡介和人設,我們舉個例子。【當課堂作業(yè)也好,大家可以自己試試,畢竟西游記的故事,基本上每個人都熟,尤其是我們這個例子】 以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為例子: 大家可以總結一個100字左右的故事簡介,以及一個500字左右的故事簡介。 然后簡單做一下孫悟空、唐僧、白骨精三個人物的人設。 最后做一個 開頭、過程【三次打白骨精】、結尾的提綱。 大約5條內容。我想了想也就一千字左右的提綱吧。 這樣大家可以簡單理解一下,什么是故事簡介,什么是人設。什么是故事大綱。 然后,因為孫悟空和唐僧的背景故事比較豐富,所以他們的人設,甚至可能超過故事大綱的內容。 這么一說,是不是大家就覺得不復雜了? 好了,以上是建立小說大綱前,必須要做的兩件事,就是了解故事內容和熟悉故事人設。 接下來詳細說一下關于建立故事大綱的思路。 首先,服務于不同體量故事的大綱是不一樣的。 10萬字的故事,你最多出20章節(jié)的大綱就夠了。因為所謂章節(jié),就是故事點,劇情推進到一個段落就分一章節(jié)。這是從故事內容的角度出發(fā)。 這里的章節(jié)劃分,和現(xiàn)在的大網(wǎng)文不同。大網(wǎng)文常常是按字數(shù)來劃分章節(jié)2000字,3000字,4000字等,根據(jù)平臺需求的不同,來劃分不同字數(shù)的章節(jié)。說起來,有人一天5更,每章節(jié)2000字,那也不過是日更1萬字。 故事大綱本身是不用分太細的,10萬字的故事如果寫40個分章的提綱。是毫無必要的。 我個人覺得10萬字-30萬字的傳統(tǒng)實體書體量的稿子,以8000字左右為一個章節(jié)來寫提綱是比較合適的,5000字左右一章節(jié)就有點碎。 當然,有些作者特別愛寫大綱,把細節(jié)都弄到了大綱里。大綱完成相當于故事寫好,這種大神也是有的。當然我個人不推崇,因為這樣,你調整的余地就小了。而且這種做法,也僅僅適合15萬字以內的體量,超過20萬字的體量就會有點累。 說了十萬字的故事,那么百萬字以上的大網(wǎng)文故事又該怎么做大綱? 這問題我是這么看的。短篇和長篇,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你最好在創(chuàng)作之前,自己能知道故事的開篇和故事的結局。當然有人說我寫300萬字的大長篇,很可能在開頭自己不知道主角的結局。 這個當然也是可能的,但一個大約的結局,還是可以想象一下的。 通常我們寫100萬字以內的故事,是可以預估到故事的進程和故事的結局的。在這個前提下,我們可以詳細做一個相對于百萬字作品的大綱出來。 這樣規(guī)模的大綱本身就有好幾萬字了。 雖然我們可以這么做,但我不推薦。還是那句話,在開始把工作過度落實,不利于中后期的調整。 長篇小說,必然有調整的過程,這是無法回避的。 我覺得超百萬字故事的大綱。【包括200,300萬字】 應該先做故事線,也就是第一卷是個什么故事,第二卷是個什么故事,第三卷,第四卷等等。人物的成長,人物關系的變化,以及地圖升級后環(huán)境的變化都要先想好。 第一卷的故事大約在30-50萬字的體量,這里要做一個詳細的大綱。 相當于新手村地圖的故事。這是整個故事的基礎,必須打好基礎。 第二卷的故事,先做一個相對簡單的內容介紹,大綱等你第一卷的故事寫好之后才開始做。 第二卷新出現(xiàn)的主要人物角色,在這時要增添人設。小說主角的人物性格如果需要調整,也可以在這個時候略作調整。 第三、第四,甚至更后面的故事,也是用這個模式來慢慢推進。 我們要知道自己筆下的人物怎么開始和怎么結束。但中間的過程,不可能在第一時間就想完整。所以我們要把建立大綱的工作分幾步去做。 第二,貫徹和調整 既然做了小說大綱,就要按照已經(jīng)造好的骨架去寫。 你做了十個人物的人設,那么開篇故事自然是圍繞這些人物去寫。 不能做了大綱,建立了人設。真正開始寫的時候卻無視了故事線,自己又寫了許多新的內容,或者說已經(jīng)做好人設的人物不用,忽然憑空制造了六七個 新的人物來寫。這些都是錯誤的做法。 我們常常聽人說,做了提綱,但還是寫不下去。 如果在做提綱的時候,是用了心的。一般不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 你不可能 深思熟慮了10個章節(jié)的內容,卻2個章節(jié)不到就卡殼了。 如果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只能是之前的準備沒做好,之前做的故事就是錯誤的。 正常情況是你做了10-20個章節(jié)的故事大綱,大約在5-6章的時候,出現(xiàn)第一次卡殼,或者在8章左右發(fā)現(xiàn)了劇情偏離。 這時候的卡殼和偏離并不一定是壞事,如果調整好了,你的故事會更生動和更有生命力。 因為我們筆下的靈感,有時候就是以偏離的形式出現(xiàn)的。 但是因為我們之前畢竟是認真做了大綱的,所以我們需要回頭自己考量,到底是什么讓劇情發(fā)生了偏離,這個偏離對不對? 我個人覺得偏離通常不是壞事,但是卡殼一定代表存在問題。 這里的調整能力,是天賦的體現(xiàn),更是創(chuàng)作經(jīng)驗的積累過程。 這里的經(jīng)驗,就不是紙面上能說清的了。 第三,貫徹力 貫徹力分兩種:1是劇情的落實能力;2寫作的毅力 1關于劇情的落實能力 寫了提綱,寫了人設。發(fā)現(xiàn)自己的文字寫不出這個故事,自己的知識積累不足以完成這個故事。發(fā)現(xiàn)設定好了高潮情節(jié),但是自己推進不上去。 這是常見的事。但是如果想要進步,哪怕很難看也要寫完它。 2寫作的毅力 如果不咬牙堅持把故事寫完,等于之前的一切都是無用功。 所以請認真完成你的作品。 寫作本來就是一個痛苦的過程。只有經(jīng)歷過的人才知道。 網(wǎng)文世界最常見的情況就是爛尾,諸多大神都有這樣的問題。有時候真的無從評價。 也不想點名說那些作品。 對于貫徹力,除了勤奮堅韌外,真的沒有別的意見可給。 這一點,可能我說的話最少,但是對作者來說,貫徹力,才是你最重要的能力。 好了,我對于小說大綱的建議今天就說這么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