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了解太陽系外的一切,對人類來說太難, 光是飛出太陽系就要耗費大量資源,取得一塊系外物質,更是難上加難。
但現在,人類有了一個更簡單的答案: 在巴布亞新幾內亞的海域深處,散落著大量細碎的金屬,它們是系外天體燃燒后的產物。 通過研究它們,人類將能獲得太陽系外的寶貴知識。 這個天體叫作“馬努斯島流星”,它是人類迄今為止發現的首個和地球接觸的星際流星。
三年前,哈佛大學天文系的一對師生找到了它,并于今年最終確認其身份。 他們決定開船到太平洋,用磁鐵吸取海底的碎屑,成為第一個研究系外物質的科學家。
這不光是為了了解其他星系的環境, 還為了知道,系外物質能否成為外星人存在的關鍵證據…… 第一個注意到馬努斯島流星的是哈佛大學的本科生,阿米爾·西拉杰(Amir Siraj)。
2019年,他的老師、哈佛大學天文系主任艾維·勒布(Avi Loeb)告訴他,可以查閱一下近地天體研究中心的公共數據庫,那里有很多流星的數據。 (阿米爾·西拉杰) 當時全世界都在為一顆叫“奧陌陌”的奇怪天體著迷,它來自于太陽系外,有很多匪夷所思的特征(勒布懷疑它是外星文明的產物), 天文學家們掀起了一股研究星際流星的風潮。
奧陌陌很快飛遠了,勒布讓西拉杰看看其他可能來自太陽系外的流星,說不定能找到有用的知識。 (艾維·勒布) 幾個月時間,西拉杰都泡在公共數據庫里。這里有美國政府記錄下的自1988年以來900多個流星的信息, 數據包括日期、維度、經度、速度和等量等,因為機密,部分信息被遮掩了。
在密密麻麻的數據中,一個出現在太平洋西南部上空的流星引起他的注意。
記錄顯示,2014年1月8日,美國東部時間17:05:34,一塊半米大小的流星劃過巴布亞新幾內亞馬努斯島的海岸,在距離地面18.7公里的高度燃燒。 (流星墜落地點) 它產生了310億焦耳的光,釋放出的能量等于110公噸的TNT炸藥。 流星散落成碎片,傾瀉到太平洋深處,在短暫的聲響后,一切恢復平靜。
之前,從來沒人對這顆流星感興趣,類似大小的火球在天空中不少見,每年有幾十個。
但西拉杰發現它很不同尋常,馬努斯島流星以每秒45公里的速度撞擊地球大氣層,但普通流星的速度都在每秒42公里以下。 (流星軌道) 西拉杰編寫了一個程序,輸入流星相對地球的運動以及地球圍繞太陽運動的影響,發現馬努斯島流星在撞擊大氣層前已經從后方超過了地球,實際以每秒60公里的速度飛行。
這個速度顯然太快了,撞擊的方向也很奇怪。 很明顯,馬努斯島流星的運行軌道沒有受到太陽引力的束縛,這意味著,它很可能來自太陽系外。
人們一直把2017年出現的奧陌陌當作首個進入太陽系的星際物質,但2014年的馬努斯島流星明顯比它更早,它才是第一位。 西拉杰激動地把結果報告給勒布,兩人驗證了其他數據庫的數據,一遍遍檢測可能存在的誤差,結果都一樣,馬努斯島流星來自系外。
他們根據流星的速度推斷出運行軌跡,認為它來自鄰近的類太陽系。 而且,它還不是從類太陽系的邊緣飛出來的,而是從星系內部,靠近恒星的位置。
這是因為馬努斯島流星的速度實在太快,只有距離恒星很近,才能以如此高的速度拋出來。 (阿米爾·西拉杰) 勒布和西拉杰計算后發現,馬努斯島流星與恒星的距離比水星與太陽的距離還近。 在一遍遍繞著恒星轉圈時,流星必然飛過該類太陽系的大部分宜居帶(也就是容易出現生命的地方), 如果那個星系存在生命,它們可能見過它。
多年來,關于生命起源,人們有一個“泛生論”—— 也就是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太空中其他地方,通過隕石傳播。
看到馬努斯島流星后,勒布有了新想法,人們總是猜測生命來自火星, 但也許,生命也可以來自其他恒星系統。 (艾維·勒布) 如果隕石里含有生命,只要石頭夠大,能經得住大氣層的燃燒,它就能把生命傳播到別的星球。
馬努斯島流星太小了,顯然不行,但來自系外這一身份已足夠有研究價值。
2019年,西拉杰和勒布寫了一篇論文,等待同行評審后發表。 (兩人寫的論文) 但因為他們用的數據中,有部分數據被掩蓋(因為美國政府監測流星的衛星,主業是監測外國導彈發射,所以很多信息屬于機密),期刊的審稿人猶猶豫豫,不敢發。
沒辦法,勒布只好找到洛斯阿拉模莫斯國家實驗室的兩名科學家,那里研究核武器,科學家有更高權限。
兩人推薦了一位匿名分析師,他顯然為政府工作,能獲得大量流星的確切數據。 分析后,他發現論文中每個值的相關不確定性低于10%,最終結果顯示,馬努斯島流星來自太陽系外的可能性為99.999%。
但審稿人還是拒絕了,因為這不是政府官方數據。 交涉失敗后,西拉杰和勒布只能放棄發表,轉向其他研究。
一年后,當上伽利略計劃星際物體研究主任的西拉杰,被在美國國防部工作的馬特·丹尼爾斯(Matt Daniels)找上門。
丹尼爾斯讀到他們寫的論文預印本,很感興趣,自愿幫他們和政府牽線搭橋。
終于,在今年3月,美國太空司令部的中將約翰·肖(John Shaw)向NASA寫了一份報告,確認西拉杰和勒布的發現是正確的。 (提交給NASA的認證) 至此,馬努斯島流星和神秘物體奧陌陌、星際彗星鮑里索夫并列,成為三大已知的造訪太陽系的系外天體。
勒布和西拉杰正在馬努斯海岸研究海底打撈計劃。 他們想做一個磁鐵回收裝置,放在船上吸海底的流星碎片,這些碎片遍布方圓近10公里的范圍。
“我們猜測會看到以前見過的東西,通常這樣的流星撞擊海洋,得到的會是些針頭大小的碎塊。” 勒布告訴媒體。 (掉落在撒哈拉沙漠的其他隕石) “它們真的很小,只有一毫米或不到,而且數量眾多。 因為它們已經磁化了,拿著一塊磁鐵穿過海面,你可以把它們吸起來。”
雖然還沒想好磁鐵裝置怎么設計,勒布已經和資助者、船舶運營商談好了,只要準備完善就出發。
他猜測,因為流星來自系外,所以碎片的金屬大概率是科學家從沒見過的。 他只知道碎片是非常堅硬的物質,比鐵還硬。 (艾維·勒布) “當然,這并不意味著第一顆星際流星是某個文明制造的,而非自然出現。 但它里面可能包含奇異的重金屬元素,這對我們研究太陽系外很有用。”
一顆來自類太陽系宜居帶的隕石,會帶有那里的特征。 既然飛船無法飛過去,研究碎片就是最便宜、最唾手可得的探測系外生命的方式。
勒布真的對外星生命很著迷,雖然他是哈佛天文系的主任、伽利略計劃的負責人、理論和計算研究所所長…… 但他堅信外星人存在,無論其他人如何嘲笑。 (勒布出版的關于外星生命的書) 在對奧陌陌的研究上,他的觀點最大膽,他認為這個奇怪的物體,可能是外星人制造的航天器。
2017年9月6日,這個來自織女星方向的天體,以極高的離心率進入太陽系。
它偏離了以太陽引力形成的軌道,說明有其他推動力。一般情況下,這意味著它是彗星,彗星表面蒸發出的氣體能推動它前進。 (藝術家繪制的奧陌陌) 可經過長時間的監測,人們都沒有從望遠鏡里看到奧陌陌的慧尾。 在計算了它的加速度后,發現比已知加速度最快的彗星還要快。
既然它不是彗星,就只能是小行星,可為什么存在非引力加速度? 這額外的推動力是這么來的?
奇怪的地方還有它的形狀,科學家發現它每八小時旋轉一次,亮度隨著旋轉而變化十倍,說明它的長度至少是寬度的十倍。
它看上去會是一個雪茄形,或者煎餅形, 而自然形成的小行星基本是球體的。 (繪制圖) 奧陌陌的亮度也很驚人,科學家無法從它身上檢測到任何熱量,但它比典型的小行星和彗星亮10倍。
一個長度在100米到1000米之間的、暗紅色的、長條狀的東西,以不符合彗星和小行星特征的運行軌道穿過太陽系,看上去也不像彗星和小行星。
那么它到底是什么? (繪制圖) 勒布引用福爾摩斯的話:排除了所有錯誤選項,剩下的無論多么驚人,都只能是真相。
他認為奧陌陌是由太陽風加速的太陽帆,這可以解釋加速度和無慧尾之謎。 宇宙不可能自動出現太陽帆,那么就是外星人造的了。
除此外,他認為奧陌陌也可能被外星人遺棄多年的宇宙飛船,擁有人類不了解的技術。 在飛到太陽系之前,奧陌陌已經漂流了很久很久,專門來看地球的可能性不大。 (奧陌陌的飛行路線,離開太陽系時迅速加速) 很多同行嘲笑勒布異想天開,但他認為,一提到外星人就否決,才是這個時代最大的毛病。
“開普勒衛星顯示,銀河系中大約四分之一的恒星擁有地球大小的宜居行星,其表面可能存在液態水和我們所知的能發展出生命的化學。銀河系里有數百億顆恒星,如果你擲骰子這么多次,我們大概率是不孤單的。”
“因此可以想象,我們的宇宙充滿了人造的機器,要么是執行偵察任務,要么是廢棄的設備。我們自己已經派出了旅行者一號和二號。” (旅行者一號) 想想宇宙是如此古老又廣袤,出現一個廢棄的外星飛船掠過太陽系,也是可能的。
今年,美國和英國的科學家提出計劃,打算在2028年發射一個探測器,到2050年左右飛近奧陌陌,看看它到底是什么。
關于馬努斯島流星碎片的研究,也將在今年展開, 人類對太陽系外世界的樣子,會有更清晰的認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