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芩用量多少克_最大劑量、一般用量與作用功效 黃芩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降血壓等功效。那么,黃芩用量多少克_最大劑量、一般用量與作用功效是什么?下面小編為您詳細介紹。 黃芩 本品為唇形科植物黃芩Scutellaria baical ensis georgi的干燥根。主產于河北、山西、內蒙古、陜西。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須根和泥沙,曬后撞去粗皮,曬干。生用或酒炒用。 【處方用名】子芩、嫩芩、條芩、枯芩、片芩、酒芩、黃芩炭、炒黃芩。 【炮制加工】(1)黃芩片:除去雜質,黃芩蒸制軟化一般蒸至“圓氣”后半小時, 或置沸水中煮10min, 取出, 悶透, 切薄片, 干燥; 或蒸半小時, 取出, 切薄片,干燥(注意避免曝曬)。(2)酒黃芩:取黃芩片,倒入黃酒拌勻,悶潤,文火炒干,100kg/10kg黃酒,照酒炙法炒干。(3)黃芩炭:取黃芩片,炒至藥物外面黑褐色,里面深黃色即可。 space ? 【功效及用法用量】苦,寒。歸肺、膽、脾、大腸、小腸經。屬清熱藥。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降血壓等功效。主治濕溫、暑溫胸悶嘔惡,濕熱痞滿,瀉痢,黃疸,肺熱咳嗽,高熱煩渴,血熱吐衄,癰腫瘡毒,胎動不安。常用劑量:3~10g。內服,煎湯。清熱瀉火、解毒宜生用,安胎多炒用,清上焦熱酒炙用,止血宜炒炭用。 【大劑量單藥應用經驗】 1.彭參倫經驗:大劑量黃芩治療肺熱咳嗽。以黃芩60g,水煎頓服,次日身熱盡退而痰咳胸結之患愈。(《長江醫(yī)話》)2.劉昭坤、劉同珍經驗:治妊娠嘔吐,黃芩30~40g,加水煎成200~400mL。分次頻服。(《新中醫(yī)》,1993年第12期)。 【大劑量配伍及名方應用經驗】 1.陳改峨經驗:治療鼻衄,黃芩20~60g,白茅根20~60g,蜂蜜30g。肺經熱盛型加桑白皮10~15g,并予局部用四環(huán)素軟膏外敷或復方薄荷油滴鼻。胃熱熾盛型加生石膏30g,大黃9g,知母12g,梔子15g。肝火上炎型加柴胡9~12g,郁金9g, 龍膽15g, 梔子15g。上藥加生水適量泡10~20min, 再煎滾15min左右, 濾渣后放入蜂蜜約30g,待蜜化稍溫頓服,每日一劑,分2次服,3劑為1個療程。(《現(xiàn)代中醫(yī)藥》,2002年第4期)2.陳力經驗:治療銀屑病,黃芩20g煎水濃縮成浸膏,加凡士林100g,制成軟膏;取黃芩膏87g,將枯礬5g、青黛5g、冰片適量研細末與之調勻制成。用手指將藥物均勻涂布在皮損上,用無毒冰箱保鮮膜覆蓋其上,并用手撫平,使其附在皮膚上,封包治療。晚間敷之,晨起除掉清洗。療程最短5d,最長2周。(《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3年第3期)。 【注意事項】 本品苦寒傷胃,脾胃虛寒者不宜使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