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今天學習盧傳堅先生治療黃褐斑的臨床經驗。 ![]() 注重整體調節,主張治療多從肝脾腎入手 盧教授認為,黃褐斑雖發于面部,但不是單純的皮膚病變,而與臟腑功能失調關系密切,主要責之肝、脾、腎。 黃褐斑與肝的關系早有論述,如《醫宗金鑒》曰:“由憂思抑郁,血弱不華,火燥結滯而生于面上,婦女多有之”。 肝藏血,主疏泄,由于情志抑郁,肝氣郁結,使肝氣失于條達,疏泄不暢;或肝郁化火,迫血妄行,致氣血悖逆,運行滯澀,上結于面而生斑。 黃褐斑的發生與脾亦有關,脾虛則氣血生化不足,加之脾虛水濕吸收、轉輸和布散失常,濕濁壅于臟腑經絡,阻滯氣機,久之產生瘀阻,濕、瘀有形之邪盤結交錯,使氣血不能上榮面部而致斑。 而腎為先天之本,如腎陰虧損,精不化血,精不化氣,則精血、腎氣不足,導致月經異常;精血虧虛,頭面失榮,或陰不制陽,虛火上炎,熏灼面部,血熱滯結則發生黃褐斑。 如《外科正宗》所載:“黧黑斑者,水虧不能制火……火燥結成黑斑”。可見腎虛導致黃褐斑有其內在的生理病理基礎。 故盧教授認為,本病主要病機是臟腑功能失調,氣血瘀滯,氣血不能上榮顏面。 病位在面部,臟腑涉及肝、脾、腎。治療宜側重從肝、脾、腎著手,以調整臟腑功能。 ![]() 強調辨證論治,局部與整體結合 盧教授臨證尤重視辨治黃褐斑,做到有其證而下其藥。局部辨證主要辨黃褐斑色形、部位。 中醫學有“五色主病”之說,通過辨斑色輔助辨證。 皮損為褐色或紅褐色,多為肝郁;斑色灰褐或淡黑,邊界模糊,其色自邊緣向中心逐漸加深,多屬脾虛;腎陰虛斑色則深褐或黑褐,形如蝴蝶;腎陽虛斑色多灰黑,面若蒙塵,呈蝶狀、地圖狀。 所現部位可根據《素問·刺熱篇》將其按五臟劃分:左頰屬肝,右頰屬肺,額屬心,須屬腎,鼻屬脾,如顯現于眼眶周圍屬腎虛。 黃褐斑實為臟腑失衡的外在反映,因此除局部辨證外,盧教授更強調寒、熱、虛、實等整體辨證。 如伴胸脅脹滿,月經不調,經前雙乳脹痛,煩躁易怒,舌暗紅,苔薄白,脈弦等,多屬肝郁; 伴食少納呆,倦怠乏力,月經后期,經色淺淡,舌偏淡,苔多白膩,脈濡弱等為脾虛; 腎陰虛多伴腰膝酸軟,眩暈耳鳴,五心煩熱,月經先期,經色暗紅,舌紅,少苔,脈細數; 腎陽虛則多伴腰膝冷,四肢不溫,小便清長,月經后期,色暗有塊,舌淡,苔白,脈沉遲。 辨治黃褐斑一般與肝郁、脾虛、腎虛等證型相關。 但人體患病絕非單一因素,往往是幾種因素綜合作用,或肝脾不和、肝腎陰虛;或脾腎陽虛、肝郁脾腎兩虛;或合并其他臟腑失調等。 臨床辨證分型并非絕對,常有多證兼并的情況,應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施治。 ![]() 注重應用經方,不拘泥一法一方 盧教授十分重視經方的運用,堅持按證用方,針對性強,但不拘泥一法一方。 臨證遇肝郁證型者予逍遙散,偏實者可選用柴胡疏肝散,以疏肝解郁,使氣行血行; 如血瘀證明顯者予桃紅四物湯,活血養肝,瘀去斑除; 脾虛者用四君子湯;氣血俱虛選歸脾湯;偏濕者選參苓白術散,健脾理氣,調補氣血,使濕化瘀散; 腎陰虛者則以六味地黃丸為主,或二至丸滋陰補腎;腎陽虛者多選右歸飲,溫陽補腎,祛瘀消斑,悅顏澤面。 盧教授同時強調隨證加減,靈活用藥。 如肝郁化熱加柴胡、郁金、香附、黃芩;氣血兩虛加黃芪、龍眼肉、白術、茯神;肝腎虧損加桑寄生、巴戟天; 經前期或經量多者加生地黃;月經后期經量偏少者加紅花、當歸;五心煩熱者加牡丹皮、赤芍;面色晦暗色深重者加桃仁、紅花、枇杷葉;精神抑郁加合歡花、凌霄花、梔子等。 按黃褐斑發病部位加減: 發于額部加黃連、麥冬以清心養心;斑在左頰者加柴胡、蒺藜、木蝴蝶疏肝祛風;斑在右頰者加桑白皮、天花粉清肺生津; 斑在鼻部者加薏苡仁、白術、枳殼健脾化濕;斑在下頰者加菟絲子、女貞子滋腎悅容。 ![]() 重視血瘀理論,強調治斑不離活血 盧教授診療黃褐斑總以臟腑理論進行辨治,同時強調血瘀對黃褐斑形成的重要性,故有云:“有斑必有瘀,無瘀不成斑”。 近代對黃褐斑患者血液流變學的研究指出,其全血黏度、血漿黏度、血沉、紅細胞壓積、紅細胞電泳、纖維蛋白原測定均明顯高于正常人,顯示黃褐斑形成過程存在血瘀病理機制。 盧教授認為,血瘀的形成有多方面因素,首責肝氣郁結,氣滯致血瘀;腎虛火燥,血熱滯結成瘀;脾虛氣弱,血失推動也可致瘀。 因此,遣方用藥在辨證基礎上,無論病在何臟,強調“治斑不離血”。 常選用當歸、凌霄花、牡丹皮、紅花、桃仁、赤芍、川芎、澤蘭、益母草、莪術等,理氣活血化瘀。 ![]() 在辨證的基礎上結合現代藥理研究成果用藥 盧教授認為,既要了解中醫對疾病的辨證要點,又要掌握現代醫學對疾病的認識和中藥研究成果,才能發揮中西醫各自所長,取得最佳治療效果。 盧教授治療黃褐斑,使用當歸的頻率最高,現代藥理研究證實當歸有抗促性腺激素作用,其主要成分阿魏酸可抑制垂體分泌黃體生成素和催乳素,拮抗促性腺激素釋放,抑制酪氨酸酶活性,防止酪氨酸氧化形成色素。 柴胡、當歸、川芎、牡丹皮、女貞子、郁金等具有增強SOD活性,清除自由基,抗脂質過氧化,降低血漿纖維蛋白原濃度,促進細胞降聚,降低血液黏度,擴張血管,改善血流等作用,最終達到消除或改善黃褐斑的目的。 《神農本草經》載白僵蠶有“滅黑斑,令人面色好”的功效,可起到加速色斑減退的作用。 盧教授常選用以上中藥治療黃褐斑,恰是逍遙散、桃紅四物湯和血府逐瘀湯的主要成分。 ![]() 注重精神情志,加強日常護理 在黃褐斑發病因素中,情緒不佳亦是其重要致病因素,本病的發生發展與精神情志密切相關。 精神抑郁又可引起月經不調及諸多疾病,由此加重本病,導致經年不愈。而本病嚴重影響患者美觀,給其精神和生活方面帶來諸多煩惱和痛苦,甚至造成心身障礙。 因此,盧教授在治療黃褐斑時強調對患者的情志調理,進行心理調治,鼓勵患者充滿樂觀情緒和恢復信心,往往對治療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另外,紫外線照射常是誘發及加重因素,因此,提醒患者加強防曬,對斑色變淺相當重要。 注:具體治療與用藥請遵醫囑!本文選摘自《皮膚病中醫經驗集成》,徐三文、梁延平、唐島主編,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2010.4。本公眾號僅用之進行學術交流,若有侵權請聯系刪除,轉載請注明出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