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澳古村隸屬桐廬縣江南鎮,位于桐廬縣城東北約16公里,一條叫應家溪的水邊。這里的村民大多有一個古老的復姓——申屠。據考證,申屠氏族人于1153年(即南宋紹興二十三年)遷入同里(今深澳),繁衍生息,遂成望族。明清時期達到全盛,深澳古村形成規模。 深澳因其獨立的水系而出名,千年前建設的排水系統沿用至今,800米暗渠貫穿整村,渠水清澈甘洌。為方便取水,每隔一定距離就開一個水埠,由于水埠比較深,當地人稱之為澳,深澳的村名就由此而來。 信步進村,凹凸有致的卵石路,曲曲折折的小弄堂,青磚小瓦的馬頭墻,雕梁畫棟的古建筑上,牛腿、窗花、人物、走獸無不訴說著昔日的輝煌。幾乎沒有游客,老屋里依然住著申屠族人的后裔。輕輕推門,打個招呼,沿著青苔爬滿的石板路,穿過建于道光初年的天井,撫摸屋檐下分明有些蒼老的木雕,尋尋覓覓間,過往的故事仿佛重現眼前。有詩云:低云數縷繞宅生,淡墨輕煙淺黛痕。落日樓頭鳴野鶴,蒸霞巷末走村翁。青石曲徑臺門遠,碧水幽渠坎澳深。舊事猶存遺貌樸,千年未改古風醇。 ![]() ![]() ![]() 古村口是一片平靜如鏡的池塘,水面幾乎看不到漣漪。白墻黑瓦馬頭墻的徽派民居環湖而建,高低錯落,倒影水中,真可謂“風景如畫”。而在民居后則是綿延青山,波浪形的曲線在起伏中伸向天邊。 ![]() ![]() ![]() 村口有個禮堂,里面擺放了深澳村的沙盤。門楣五角星上方,祝萬壽無疆的大字依然清晰可辨。 ![]() 深澳古村是申屠家族的血緣村落。申屠氏族人于1153年(即南宋紹興二十三年)遷入同里(今深澳),繁衍生息,遂成望族。申屠氏祖先于南宋初由富陽申屠山遷入,子孫繁衍遂成望族。 ![]() 相傳申屠氏最早的祖先為炎帝神農氏后人。約公元前十一世紀商朝末年,伯夷因不愿做孤竹國的國君而投奔周國,后來伯夷的子孫因紂王無道而擁周滅商,被封為申侯,在謝(今河南南陽)建立申國。至春秋戰國時期,周室衰微。申侯子孫遷居安定屠原,為紀念故國(申國)和落籍之地(屠原),始姓申屠。 ![]() 攸敘堂為深澳申屠氏宗祠,公元1249年(淳祐九年)興建,公元1441年(明正統六年)重建,歷經5次重修。坐東朝西,五間三進,觀音兜卵石墻,占地面積920平方米。高大的祠堂里空無一人,內供奉著祖先的畫像。 ![]() ![]() ![]() ![]() ![]() 進入村子后,更加安靜。無數鵝卵石鋪設的巷子,踩上去凹凸不平,卻又倍感舒服。許久未曾開啟的木門黑漆已褪,斑駁的墻面,布滿蜘蛛網的壁燈都在告訴著過往游客時間的消逝。 ![]() ![]() 深澳古村因其水系而名,古村瀕應家溪而建。一千多年前,申屠氏先人在規劃村落建設時,首先規劃了村落水系。深澳的村落水系是一個獨立的供排水系統,它由溪流、暗渠、明溝、坎井和水塘五個層面立體交叉構成,各自獨立,相互聯系,充分調控地面和地下水資源,將飲用水、生活水和污水分開處理,并使水始終處于流動狀態。其中暗渠的構造尤為巧妙,它長為800米,深入地下約4米,寬1.5米,高2米,貫穿整個村莊。 渠底用卵石鋪成,渠上建筑成拱頂,成人可進出疏浚,渠水清澈甘洌。歷經千年,如此完整的水系沿用至今。 ![]() 深澳古建筑集中,保存有百余幢傳統建筑,面積近四萬平方米,其中有四十余幢清代建筑。內部雕飾華麗,建筑基本為清代中、晚期建造,多為民居,部分為祠堂、廟庵、戲臺和橋梁。建筑形式類同,多為四合式院落,民居之間可相互以角門、后門相通,外觀簡樸,但梁架、門窗木雕十分講究。重要的建筑有攸敘堂、神農堂、懷素堂、恭思堂、懷荊堂等,這些建筑與村內的水系構成了自己獨特的風貌和特色。 ![]() ![]() ![]() ![]() ![]() ![]() ![]() ![]() ![]() ![]() ![]() ![]() 深澳老街,全長200多米,南北走向,寬約3米。原為卵石鋪設,后改為水泥路面,現又為卵石鋪設,兩側建筑為清中后期及民國建筑,多為店鋪,成為附近一帶的交易中心。村內還有黃家弄、后居弄、三房弄等傳統街巷。 ![]() ![]() 南宋初年,申屠氏祖先建村時,先造水系,后住人家。整個水系由五個層次構成,將飲用水、生活水和污水分開處理;800米暗渠貫穿整個村,每隔一段就有一個澳口,流經各家各戶的門前屋后。 ![]() ![]() 看得出來,這些老屋和木雕都是原汁原味的老貨,但日曬雨淋,年久失修,顯得有些破敗了。 ![]() ![]() ![]() 古民居散落在村子各個角落,有的還住著老人小孩,有的則已經完全破舊不堪,甚至露出了墻壁內層的青石。鵝卵石縫隙中長出的青苔綠油油的,若是無人打理,可能用不了多久,這條道路就難以通行了。 ![]() ![]() ![]() ![]() ![]() 深澳的古民居大都是四合式的天井院子,這樣既安靜又能保證居家的私密性。每幢民居通常按中軸線建房,受地形限制的則沿外墻建房,當地人稱“抱房”。一般的院落都是一個天井,最多的院落有七個天井。無論多少個天井,深澳的民居都有雙重大門,也就是門堂。一般門堂較小而堂里寬大,顯得吉祥。 走進大門就是回堂,再往里就是接待客人祭拜祖先的明堂。明堂的太師壁上方是堂明匾額,太師壁前是一條長案,案兩邊是太師椅,案前是做工講究的圓桌。這樣的擺設顯得規矩氣派。非常值得一提的是,屋內按中國傳統建筑的營造模式,結合精湛的木雕手藝把建筑裝飾得美輪美奐。有線雕,淺浮雕,深浮雕,鏤空雕,雙面雕。梁革窗欞間的雕刻無一雷同,有吉祥花卉、神仙瑞獸、三國水滸、忠孝節義等。在建筑力學中起固定作用的荷花吊柱雕刻精美,起支撐作用的牛腿氣度恢宏,牛腿上的獅子經過了幾百年的風雨依然神采飛揚。這些雕刻采用了中國所有的木雕技法,給人們留下了無法超越的藝術珍品,要想復制它們幾乎是不可能的了。 ![]() ![]() ![]() ![]() ![]() ![]() ![]() ![]() 此屋在古村有點突兀,人稱戴公館。系當地商人申屠達璋抗戰時期為戴笠和他上海的王姓情婦所建。解放后一直為鄉政府、人民公社辦公樓。里面原來搞過一個陳列,那些展板如今卸在地上,,顏色褪盡,灰塵噗噗。 ![]() ![]() ![]() ![]() ![]() ![]() ![]() 2021/6/11晴,攝于桐廬深澳古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