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子謂子賤:“君子哉若人!魯無君子者,斯焉取斯?” ![]()
【注釋】 ▲子賤:姓宓,名不齊,字子賤。春秋末期魯國人,孔子的學生,七十二賢人之一。曾在魯國做過官,魯國君主曾任命其為單父宰,派他去治理單[shàn]父(今山東菏澤單縣)。 ▲若人:這人。 ▲魯無君子者:有兩層意思,一是要多與賢者為友,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做到“賢賢易色”、“見賢思齊”。二是上位者要有君子之德,統治者昏庸無能,臣子們再有賢能也無法施展。 ▲斯焉取斯:第一個斯指子賤,第二個斯指君子的品德。“焉”,哪里,怎樣。 【譯文】 孔子評論子賤說:“宓子賤是個君子!但魯國若是沒有那么多君子的話,子賤從哪里學到這種品德呢?” 【知識擴展】 《孔子家語·子路初見》:孔子兄子有孔蔑(孔忠,字子蔑)者,與宓子賤偕仕。孔子過孔篾,而問之曰:“自汝之仕,何得何亡?”對曰:“未有所得,而所亡者三,王事若龍,學焉得習,是學不得明也;俸祿少饘[zhān]粥,不及親戚,是以骨肉益疏也;公事多急,不得吊死問疾,是朋友之道闕也。其所亡者三,即謂此也?!笨鬃硬粣?,過子賤,問如孔蔑.對曰:“自來仕者無所亡,其有所得者三,始誦之,今得而行之,是學益明也;俸祿所供,被及親戚,是骨肉益親也;雖有公事,而兼以吊死問疾,是朋友篤也。”孔子喟然,謂子賤曰:“君子哉若人.若人猶言是人者也魯無君子者,則子賤焉取此。” 【譯文】孔子兄長的兒子有一個叫孔篾的,和孔子學生宓子賤一起做官??鬃油獬鐾局薪涍^孔篾家,問孔篾道:“自從你做官,有何得失?”孔篾回答說:“我沒有得到什么,倒是在三個方面有所失。第一,公事一件接著一件,以前學習的知識哪有時間去復習呢?這樣一來,所學知識不能理解明白。第二,俸祿少,自己家也是喝粥糊口,不能夠周濟親戚,所以親人間一天天疏遠了。第三,公事多而且緊急,沒有時間去吊唁死者,探望病人,所以朋友之間的交情也漸漸缺失。我說在三個方面有所失,就是說的這個。”孔子聽了很不高興。又前往經過學生宓子賤處,問了同樣的問題。宓子賤回答說,“自從我做官以來,我沒有失去什么,而在三個方面有所得。以前記誦學習的知識,如今得到了實踐,這樣我的所學更加明白清晰、融會貫通;所得俸祿分給父母兄弟,因此骨肉之情更加親密;雖然公務纏身,仍然不忘記去吊唁死者,慰問病人,所以朋友的交情更加篤實深厚了。”孔子感嘆地稱贊宓子賤說:“這個人真是君子啊!魯國如果沒有君子,那么宓子賤從哪兒學來這些品質呢!” 《說苑·政理》孔子謂宓子賤曰:“子治單父而眾說,語丘所以為之者?!痹唬骸安积R父其父,子其子,恤諸孤而哀喪紀?!笨鬃釉唬骸吧菩」澮残∶窀揭?,猶未足也?!痹唬骸安积R也,所父事者三人,所兄事者五人,所友者十一人,”孔子曰:“父事三人,可以教孝矣;兄事五人,可以教弟矣;友十一人,可以教學矣。中節也,中民附矣,猶未足也?!痹唬骸按说孛裼匈t于不齊者五人,不齊事之,皆教不齊所以治之術?!笨鬃釉唬骸坝浯笳撸擞诖嗽谝?。昔者堯、舜清微其身,以聽觀天下,務來賢人,夫舉賢者,百福之宗也,而神明之主也,不齊之所治者小也,不齊所治者大,其與堯、舜繼矣?!?/span> 【譯文】孔子對宓子賤說:“你治理單父,得到百姓的擁護,告訴我你都采用了什么方法。”子賤說:“我像對待自己的父親一樣對待百姓的父親,像愛護自己的子女一樣愛護百姓的子女,撫恤所有的孤兒,并以哀痛的心情為百姓辦理喪事。”孔子說:“不錯,但這只是小的善行,能使平民親附,但還不夠。”子賤又說:“我像對待父親一樣事奉的有三人,像對待兄長一樣事奉的有五人,所結交的朋友有十一人。”孔子說:“像對待父親一樣事奉的有三人,可以教育人民盡孝道;像對待兄長一樣事奉的有五人,可以用來教育百姓懂得兄友弟恭;結交朋友十一人,能夠以此教育人們互相學習了。這些是中等的善行,中等的人會親附,但是還不夠。”子賤說:“此地百姓中比我賢明的有五個人,我都尊敬地和他們交往并向他們請教,他們都教給我從政治民的方法。”孔子說:“要想使自己成就大事業,關鍵就在這里了。從前堯、舜清心寡欲放下架子,來觀察、了解天下,致力于招攬賢人。推舉賢人,這是各種福祉的根本,是百姓精神狀態的根源呀!可惜啊!子賤所治理的地方太小了,如果子賤所治理的地方很大,他在政績方面將會是堯、舜的后繼者了。” 《呂氏春秋·覽·審應覽》:宓子賤治亶父(單父),恐魯君之聽讒人,而令己不得行其術也,將辭而行,請近吏二人於魯君與之俱。至於亶父,邑吏皆朝。宓子賤令吏二人書。吏方將書,宓子賤從旁時掣搖其肘,吏書之不善,則宓子賤為之怒。吏甚患之,辭而請歸。宓子賤曰:“子之書甚不善,子勉歸矣!”二吏歸報於君,曰:“宓子不得為書。”君曰:“何故?”吏對曰:“宓子使臣書,而時掣搖臣之肘,書惡而有甚怒,吏皆笑宓子。此臣所以辭而去也?!濒斁⒍鴩@曰:“宓子以此諫寡人之不肖也。寡人之亂子,而令宓子不得行其術,必數有之矣。微二人,寡人幾過。”遂發所愛而令之亶父,告宓子曰:“自今以來,亶父非寡人之有也,子之有也。有便於亶父者,子決為之矣。五歲而言其要?!卞底泳粗Z,乃得行其術於亶父。 【譯文】宓子賤去治理亶父,擔心魯國君主聽信他人讒言,從而使自己不能在亶父實行自己的主張。要辭行的時候,請求魯君派兩個親信官員隨同行。到亶父后,亶父的官員都來參見。宓子賤讓那兩個同來的官員書寫文書。他們一提筆,宓子賤從旁邊不時地搖動他們的胳膊。這兩位官員寫不好,宓子賤就為此大發雷霆。兩位官員很為難,便告辭請求回去。宓子賤說:“你們寫字都寫不好,趕快回去吧!”兩位官員回朝向魯君報告說 “宓子賤讓我們書寫文書時,卻不時地搖動我們的胳膊,這樣我們哪能寫好啊,寫壞了他卻呵責我們。亶父的官員們都笑話宓子賤。這就是我們要離開亶父的原因!”魯君聽了長嘆一聲,感慨地說:“宓子賤是用這個方法來勸諫我呀!我經常擾亂宓子賤,使他不能實行自己的主張,這樣的事一定發生過好幾次了。沒有你們兩個人,我幾乎要犯錯誤了!”于是派遣人到亶父傳令:“從今以后,亶父不歸我所有,而是歸你所有。凡是利于亶父的事情,你決定了就辦吧!每五年向我匯報一次就行了。”宓子賤恭敬地答應了,這才得以在亶父實行自己的主張。 |
|
來自: 莫遠憂的圖書館 > 《《公冶長篇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