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紅,中國傳統色彩紅色系之一。是植物木芙蓉紅色花朵的顏色。是一種粉紅的顏色。 《漢語詞典》芙蓉,植物名。錦葵科木槿屬,落葉大灌木或亞喬木。高約五公尺,葉掌狀淺裂,表面有薄毛。晚秋的清晨開白、紅、黃各色花,黃昏時變為深紅色,大而美艷,可供觀賞,與葉均可入藥。或稱為“木芙蓉”。也是荷花的別名,荷花一般也稱“水芙蓉”。 木芙蓉(Hibiscus mutabilis Linn.)又名芙蓉花、拒霜花、木蓮、地芙蓉、華木,原產中國。成都到處即是,所以成都也稱“蓉城”。 其花或白或粉或赤,皎若芙蓉出水,艷似菡萏展瓣,故有“芙蓉花”之稱,又因其生于陸地,為木本植物,故又名“木芙蓉”。木芙蓉開的花一日三變,故又名“三變花”,其花晚秋始開,霜侵露凌卻豐姿艷麗,占盡深秋風情,因而又名“拒霜花”。 芙蓉紅是木芙蓉的顏色,而不是荷花色。 可從古籍記載中找到眾多證據: 清代汪灝《廣群芳譜》卷三十九:木芙蓉,一名木蓮,一名華木,一名拒霜花,一名杹木,一名地芙蓉,本草云,此花艶如荷花,故有芙蓉、木蓮之名,八、九月始開,故名拒霜,俗呼為杹皮樹。相如賦謂之華木。 【王安石臨川集】《木芙蓉》:木芙蓉,今芙蓉也。水邊無數木芙蓉,露染胭脂色未濃。政似美人初醉著,強抬青鏡欲妝慵。 “芙蓉紅”在古代詩歌里有很多: 唐代 韓昌黎《木芙蓉詩》:新開寒露叢,遠比水間紅。 白居易《木芙蓉花下招客飲》詩:晚涼思飲雨三杯,召得江頭酒客來。莫怕秋無伴醉物,水蓮花盡木蓮開。 白居易:葉如裙色碧綃淺,花似芙蓉紅粉輕,若使此花兼解語,推囚御史定違程。 宋 楊萬里: 漁浦孤峰入九城,承華門里最分明。馬頭看得山低去,夾道芙蓉紅露聲。 古人還用木芙蓉鮮花搗汁為漿,染絲作帳,即為有名的“芙蓉帳”。據說薛濤箋即是這種方法所染成。雖說這種用新鮮花朵絞汁的方法也可以染出“芙蓉紅”來,但畢竟量小工繁。以儒家經驗來看,用蘇木做染料,明礬做媒染劑是最實用的。此色不深,不宜使用過濃的染液。淡淡的粉紅就好。 誰染輕紅陪菊香,芙蓉紅粉染絲帳。錦官城下紅欲滴,薛濤箋里詩意長。 染匠黃榮華壬寅年暮春草于漢口 另,大量讀者還沒有養成點贊的習慣,希望大家閱讀后順手點亮“在看”,你的每一個“在看”,我都當成了動力! 原創真的很不容易,不僅是文字,圖片里的植物染實物都是實際做出來的,多次想放棄。 堅持是一種信仰,專注是一種態度。 最好的支持就是轉發朋友圈 長按2秒識別二維碼關注我們 一碼不掃,何以掃天下? 歡迎把我們推薦給您的家人和朋友 主頁右上角設置加星標,就不會漏掉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