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跟著名醫學習銀屑病治療經驗

     再現紅塵111 2022-05-04 發布于江蘇

    銀屑病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皮膚病,臨床上表現為有代表性的紅斑、丘疹、鱗屑。各種年齡均可發病,但以青壯年為主。一般多為冬重夏輕。本病一般屬中醫學“白疕”、“牛皮癬”、“干癬”、“松皮癬”等范疇。

    銀屑病是一種臨床常見的慢性炎癥性皮膚病,其典型的臨床表現為鱗屑性紅斑或斑塊,皮損可呈局限或廣泛分布。我國在 1984 年調查銀屑病的患病率為 0.123%[1],但銀屑病的患病率在中國各地呈現出一定的差異性。如在 2008 年進行的 6 省市銀屑病流行病學調查中結果顯示其患病率為 0.47%[2],2017 年進行的西南 4 省市的相關調查,顯示患病率為 0.5%[3]。目前本病在治療上可使用的藥物及方法很多,選擇適合患者的治療藥物和方法,對于控制銀屑病病情,維持長期療效十分重要。中醫學的“辨證論治”理論對于治療本病具有獨特優勢。研究銀屑病的中醫證候可以為中醫藥治療本病提供更為客觀的分型依據和辨證指導。近年來國內對于銀屑病的中醫證候的臨床研究取得一定的進展,本文現將各方面的進展概述如下。

    1 銀屑病中醫證候的分布規律

    筆者在整理文獻的過程中,發現相關文獻中針對“辨證”的中醫用詞多不具有統一性,如“血熱生風證”與“血熱證”,“血瘀肌膚證”與“血瘀證”等,不一而足。針對此種情況,筆者進行了簡單的證型統一,以方便后續的分析和探討。

    統觀近些年的文獻,針對銀屑病的辨證,近現代中醫各家大多從“血分”認識,最終形成了“從血論治”為基本出發點的辨證思路,確立了血熱證、血燥證、血瘀證三個基本證型[4,5]。通過診斷試驗研究,已明確這三個基本證型均可良好區分此證型與非證型的病人[6],這加強了確立這三個證型的客觀準確性。此外,隨著近現代對于“血分”認識的加深,增加了血虛證的論治。侯紹偉等[7]通過聚類分析的銀屑病中醫證候研究,歸納出銀屑病新的證型———陽虛證。另一方面,銀屑病的毒邪致病理論也逐步得到重視,將銀屑病的病因發揮為“血熱毒邪”與“風熱毒邪”。除此之外,也有近現代醫家從六淫辨證( 風、火、燥、濕) 、臟腑辨證、經絡辨證( 沖任失調) 入手進行銀屑病的論治[5]

    目前學界將銀屑病的證型大致分為血熱證、血瘀證、血燥證、熱毒熾盛證、濕熱蘊結證、風濕痹阻證等六大基本證型[8],以此對應銀屑病的不同類型和階段的治療。整體上,基本可以歸納出臨床上傾向于將“瘀熱血毒”作為銀屑病的核心病機進行辨證分型,這有助于中醫辨證診療銀屑病整體水平的提高。同時,針對病人個體化的實際情況,疾病的證型也在不斷豐富,治療上也要拓寬思路,不應囿于既有分型。

    2 銀屑病中醫證型與皮膚損害特征表現

    皮損的表現既可以反映出疾病當前所處的階段,也可以反映出其內在病因病機,正如《黃帝內經》所云: “有諸形于內,必形于外。”謝秀麗[6]通過文獻研究與數據挖掘,針對銀屑病三個主要證型進行辨證規范,結果顯示: 銀屑病處于進行期,具體表現為新發皮損不斷出現,顏色鮮紅,多呈點滴狀,上覆銀白色鱗屑,鱗屑多且易脫落,可辨為血熱證; 疾病處于靜止期,皮損色暗紅,多呈斑塊狀并肥厚,或呈苔蘚樣變,浸潤明顯,鱗屑較厚,伴瘙癢,可辨為血瘀證; 疾病處于靜止期或退行期,皮損顏色淡紅,鱗屑少,皮膚干燥,可辨為血燥證。與《中國銀屑病診療指南( 2018 版) 》中證型與皮損特征的對應相一致。此外,指南中針對熱毒熾盛證( 見于紅皮病型或泛發性膿皰型) 、濕熱蘊結證( 見于局限性膿皰型) 和風濕痹阻證( 見于關節病型) 也進行了補充描述。

    不同證型的銀屑病患者外在皮膚的表現各異,因此其皮膚病理亦具有不同特點。王崢嶸[9]針對不同證型的皮損病理進行分析,結果顯示: 血熱證主要以毛細血管迂曲擴張充血、Munro 微膿腫及真皮乳頭上頂三種特征為主; 血燥證則主要以角化過度、角化不全及毛細血管迂曲擴張充血三種特征為主; 血瘀證主要以毛細血管迂曲擴張充血、Munro 微膿腫及角化不全三種特征為主。這提示銀屑病的皮損病理與證型同樣具有一定程度的相關性。

    3 銀屑病中醫證型與地域分布差異

    研究銀屑病中醫證候與地域差異的聯系,對于來自不同地區的銀屑病患者的針對治療具有較大的意義。有學者[10]針對北京中醫名家銀屑病辨證思路演變的相關文獻進行探討,發現其辨證以血燥證、血瘀證、血熱證為主,這 3 個證型在遠北京地區遠領先于其他證型的出現頻率。宋彩芳等[11]針對河南地區尋常型銀屑病患者 389 例進行臨床分析,發現其證型分布從多到少依次為陽虛外寒證寒包火證風熱蘊毒入血證肝經郁熱證、濕熱內蘊化火證、血虛血瘀證、積熱入血證、血熱血燥證、血虛血燥證。李雋等[12]針對華中地區銀屑病中醫證候分布進行研究,發現血瘀證、血燥證、血熱證、血熱血瘀證、血熱血燥證、血瘀血燥證這六種證候共占總病例的 91%,是銀屑病的主要證候。文謙等[13]通過對 1 074例新疆尋常型銀屑病住院患者回顧性臨床資料分析,發現脾虛濕盛證占 44%,占主導地位。

    4 銀屑病中醫證型與體質關系

    不同的體質對疾病的發生發展、預后轉歸等方面均起著重要影響。銀屑病作為一種難治性疾病,學者對于本病在中醫體質方面的研究也較為活躍。相關研究表明,平和質銀屑病患者多為血燥型,皮損癥狀較輕,患處面積較小。濕熱、氣郁質的患者多為血熱型,患處面積較大[14],這與既往研究結論一致[15]。血瘀證多為平和質的主要表現,血燥證則是大部分氣虛者的臨床表現。銀屑病患者中發病較少的體質陰虛質、氣虛質、氣郁質,但其一旦發病一般病情較重。杜鑫[16]針對成都地區頑固性尋常型銀屑病進行調查,發現分布最多的血虛風燥證患者陽虛質居多,平和質次之; 瘀滯肌膚證則是平和體質居多,其次為濕熱質; 血熱內蘊證以陰虛體質居多; 濕毒蘊阻證則以平和質和特稟質居多。此外,也有研究顯示在血瘀肌膚證中瘀血質為易感體質,血虛風燥證的易感體質為氣虛質,濕熱蘊膚證為濕熱質和痰濕質,風濕阻絡證及火毒熾盛證為痰濕質。血熱風燥證型與氣虛質呈正相關,濕熱蘊積證型與濕熱質、痰濕質呈正相關,風濕阻絡證型與痰濕質呈正相關[17,18]。以上分析結果均提示銀屑病的證型與體質具有一定相關性。

    5 銀屑病中醫證型與用藥規律

    歸納總結銀屑病的中醫證型與用藥規律的關系,對臨床治療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張冰[19]總結既往銀屑病醫案診治規律,發現治療的核心用藥中除了清熱、涼血、解毒等藥物外,顧護脾胃之藥也占據重要作用。同時總結出銀屑病的內服藥物中最常出現的 4 首常用方劑———犀角地黃湯、萆薢滲濕湯、桃紅四物湯、清瘟敗毒飲等,歸納出 5種額外的隱含方劑,即: 涼血解毒湯( 治療銀屑病血熱及瘀毒型) 、苓桂術甘湯( 治療脾胃虛弱型) 、五味消毒飲、當歸飲子( 養血潤膚止癢) 、清胃散( 胃火上攻) 。此外,發掘患者疾病的病機與用藥關聯: 陰虛證用藥以生地、赤芍、玄參、丹皮為主;血虛證為雞血藤、當歸、丹參、甘草; 瘀毒證為丹參、紫草; 濕熱證為赤芍、紫草、丹參、當歸、土茯苓、板藍根; 血熱證為赤芍、生地、丹皮。姜春燕等[20]探索銀屑病血熱證的中藥用藥規律,發現排在前 5 位治療銀屑病血熱證的中草藥依次為生地黃、青黛、土茯苓、茯苓、丹參; 青黛是最常與其他中草藥配伍治療,體現了復方治療銀屑病血熱證的配伍核心。鐘啟福[21]基于數據挖掘技術分析銀屑病驗方經驗,總結歸納后得出銀屑病在治療用藥上多以生地、赤芍、丹皮、紫草清熱涼血; 土茯苓、金銀花清熱解毒; 丹參活血化瘀; 白鮮皮清熱燥濕止癢。另外,甘草、當歸補虛類功效的藥物用藥頻次也較高。以上這些用藥符合銀屑病“從血論治”的規律。在藥物與作用的關聯方面,鐘氏發現與滋陰、清熱及清血毒關聯有較高置信度的藥物是生地黃; 與活血、化瘀、養血、祛風相關聯的藥物是當歸; 蜈蚣與通絡、柴胡與疏肝健脾、水牛角與疏肝解郁、麻黃與溫陽散寒、牛膝與鎮肝熄風、黨參與止癢關聯。反映出不同藥物在組方中發揮不同的作用。

    6 銀屑病中醫證型與發病機制關系

    通過采集不同證型銀屑病患者的實驗室指標,能夠進一步提升對銀屑病的認識,探究銀屑病不同證型與發病機制的聯系,以便更好的指導臨床。

    6.1 銀屑病中醫證型與角質形成細胞異常增生關系

    角蛋白是不溶于水的一種蛋白質,角蛋白 16( K16) 在正常人皮膚中僅表達在掌趾角化處,但在銀屑病表皮中可明顯發現 K16 表達的上調[22]。湯愛珍[23]通過探索在銀屑病皮損周圍皮膚中 K16表達的差異,發現在皮損邊緣處,K16 會隨皮損持續時間的延長( 即從血熱證過渡到血燥證,再到血瘀證的過程) ,其在表皮全層表達的層次會越來越接近角質層。具體表現為: K16 在血熱證患者皮損邊緣區域基底層上 2~3 層表達; 在血燥證患者的基底層上 4~5 層弱表達,2~3 層強表達; 在血瘀證患者中則為除角質層外的表皮全層表達。這提示銀屑病患者的未受累的皮膚已經部分處于過度增生狀態,這或許可以解釋銀屑病為何在疾病進行期( 血熱證) 會發生同形反應。

    6.2 銀屑病中醫證型與免疫異常活化關系

    銀屑病患者免疫系統的異?;罨诎l病中起著重要作用,具體可以體現在細胞因子、信號通路與免疫細胞等各種方面。曾碧君[24]通過比較銀屑病免疫因子表達的差異,發現血熱內蘊證的銀屑病患者中免疫細胞因子 IL-17 水平最高,居于主導地位; 血虛風燥證患者中 IL-22 水平含量最高,瘀滯肌膚證中則為 IL-23 水平含量最高。在信號通路方面,研究發現血熱證銀屑病患者的 JAK/STAT 信號轉導通路處于最為活躍的狀態,提示血熱證向血瘀證、血燥證的轉變可能與 JAK/STAT信號通路活化的差異有關[25,26]。不同證型的銀屑病患者中免疫細胞的表達不同,具體體現在: 血熱證的患者外周血中 CD4+T 細胞的水平較其他細胞明顯升高,表明細胞免疫功能正處于免疫亢進的狀態[27]。此外,也發現血燥證、血瘀證患者與血熱證患者相比,其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比值( NLR) 出現明顯降低[28]。

    6.3 銀屑病中醫證型與表觀遺傳學關系

    表觀遺傳學的調控對基因的表達和疾病的發生都起著重要的調控作用。microRNA 是基因表達調控中重要的調節因子,它的異常表達同樣可以引起許多疾病的發生,其變化在表觀遺傳學中具有重要地位。宋曉娟[29]針對 microRNA 進行分析,發現正常人、血瘀型銀屑病患者、血熱型銀屑病患者三者之間的 microRNA 均表現出明顯差異。其中差異的 microRNA 主要涉及的生物學過程包括細胞吞噬作用、軸突傳導等。并與 RAS 信號通路、腫瘤相關通路、ErbB 信號通路、Insulin 信號通路、Wnt 信號通路等相關。

    6.4 銀屑病中醫證型與蛋白質組學

    蛋白質組學( proteomics) 是以蛋白質組為研究對象,研究細胞、組織或生物體蛋白質組成及其變化規律的科學。李建紅[30]通過數據發掘分析,發現代表銀屑病血熱證證候特點的 4 種主要差異蛋白為 B7-1/CD80、PDGF-AB、MIP-lb、FGF-9;代表血瘀證證候特點的 6 種主要差異蛋白為Smadl、GRO - a、NCAM - 1 / CD56、IL - 23R、IL - 23、TMEFFl / Tomoregulin - 1。其中血熱證的特異性差異蛋白主要參與炎癥反應、細胞趨化、細胞增殖和分化調節等生物學過程,其表達量均出現降低; 代表血瘀證的差異蛋白主要參與細胞增殖的調節、自身免疫反應、炎癥反應、中性粒細胞趨化等生物學過程,呈上調式表達。由此推測出不同證候時機體的免疫失衡狀態伴隨蛋白質表達的差異。

    通過現代技術探索研究中醫證候,是實現中西醫結合的重要切入點之一。近年來對于銀屑病的中醫證候的客觀化研究從分布規律、皮膚損害特征、地域分布差異、體質、用藥規律、發病機制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不可否認的是其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主要包括: ( 1) 文獻中對于銀屑病的證型描述上沒有統一,缺乏統一標準,不利于學術的研究與交流。( 2) 在實驗研究方面,往往出現樣本含量不足的情況,不能很好的反映出總體趨勢,其描述的結果可能會出現偏差。

    對于銀屑病的中醫證候研究可以采用流行病學與循證醫學相結合的方法,以統計學方法統計大范圍的樣本數據,對證型分布特點、與之關聯的實驗室指標等方面進行綜合分析,從不同角度探討銀屑病中醫證型的相關性規律。這有利于優化銀屑病不同證型的診斷標準,進一步提高診療效率和提升藥物療效。另一方面,“證素”辨證體系是在中醫辨證理論的基礎上發展而來,近年來,“證素”辨證也正在廣泛應用于中醫臨床[31]。對于中醫證候研究的深入也將進一步完善這種新的辨證體系,推動中醫藥事業的標準化及現代化進程。

    禤國維先生診治經驗

    一、治病求因,從血論治

    禤教授認為,尋常型銀屑病病因雖有風、熱、寒、濕、燥及七情內傷、飲食失節等因素,但根本是機體陽熱偏盛。

    當各種致病因素作用機體后,極易從陽化熱,熱蘊體內,郁而化毒,以致熱毒壅盛;熱毒不解,燔灼營陰,津血受熱毒煎熬而運行不暢,日久必致血瘀;若病情遷延,又可耗傷陰液,而致血虛風燥。

    可見,本病不同階段病機變化雖有不同,但均有熱、瘀的病機特點。而瘀熱皆可生風,故風邪又貫穿疾病全過程。

    清熱、活血、祛風是主要治法。

    銀屑病系血熱內蘊,郁久化毒,致血熱毒邪外壅肌膚而發病。熱毒入里,耗傷津液,瘀滯氣血,致血虛、血瘀等證。

    禤教授從血論治銀屑病,根據不同時期,分血熱、血虛、血瘀治療。

    常用基本方:土茯苓、白花蛇舌草各30g,板藍根、大青葉、地膚子、半邊蓮、白鮮皮各15g,露蜂房、川芎、澤瀉、車前草、甘草各10g。

    血熱加山豆根、生大黃各6g,生地黃、牡丹皮、紫草各15g,赤芍10g,水牛角(先煎)30g;血虛加丹參30g,雞血藤、玄參各15g,沙參、麥冬各10g;血瘀加丹參、三棱、莪術、王不留行各10g。

    其中血熱型多見于疾病進行期,血瘀、血燥多見于靜止或消退期。

    二、辨病辨證結合

    銀屑病病因復雜,與遺傳、感染、免疫功能紊亂、代謝障礙、精神創傷有關。

    禤教授十分重視患者發病原因及臨床診斷,并重視臨床特征,特征不明顯則根據皮膚病理明確診斷,再根據銀屑病發展的不同時期分期辨治,并結合現代醫學研究成果,確定療程及選用西藥,其特色診療方法如下。

    1. 重視心理療法,因勢利導。

    銀屑病患者病程長,且易于復發,導致多數患者情緒煩躁,影響治療。

    禤教授在明確診斷后耐心誘導患者端正心態,從中西醫不同角度給予解釋,鼓勵患者以樂觀心態堅持治療,對情緒不穩定者處方中酌加煅龍骨、煅牡蠣鎮靜安神。

    2. 擅用清熱涼血。

    現代醫學認為,銀屑病發病與細菌、病毒感染有關,而藥理研究表明,清熱解毒利濕藥物多具有抗菌、抗病毒的作用。

    此外,此類藥物中尚有抗腫瘤、阻止細胞絲分裂的作用,而銀屑病正是一種表皮細胞過度增殖的疾病。

    禤教授據此在辨治基礎上應用板藍根、半枝蓮、大青葉、白花蛇舌草等清熱涼血解毒藥。

    3. 強調活血化瘀。

    禤教授擅用活血化瘀藥,血熱型常選用丹參、牡丹皮、赤芍等涼血活血,尤喜用丹參注射液注射足三里穴,以改善微循環和降低血液黏度。

    血虛型則選用沙參、雞血藤等活血兼補血。病程長、血瘀明顯者,選加桃仁、紅花、三棱、莪術等活血功效較強的藥物。

    禤教授還將雷公藤多甙片作為成人患者的基本用藥。

    4. 激素與抗生素的臨床應用。

    禤教授認為,治療銀屑病應根據病情適當給予西藥治療,但應慎用激素。

    患者發病前往往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尤其以點滴型銀屑病、兒童銀屑病及銀屑病急性發作多見。有效地抑制葡萄球菌對感染相關性銀屑病的控制十分重要。

    臨床在治療銀屑病中抗生素應用比較多,抗感染對許多患者是非常有效的治法,禤教授常用羅紅霉素口服或靜脈滴注紅霉素。

    由于皮質類固醇激素具有抗炎、抗毒、抗休克及抗過敏的作用,對治療銀屑病有確切療效,但長期大量使用會產生不良反應。

    因此,禤教授認為,尋常型銀屑病除局部外用激素外,應忌口服或靜脈滴注。對病情頑固常規治療難以控制者,可考慮小劑量口服,每天1次。

    5. 注重外治,內外結合

    使用外用藥治療應注意:用藥前用熱水洗浴,以除去鱗屑,增強藥物療效;急性期不直接使用刺激性較強的藥物,以免刺激皮損導致銀屑病紅皮??;

    藥物濃度應從低濃度開始,視使用后的反應逐漸增加;皮損面積較大時,用某一種藥物過多可導致吸收中毒,因此,將皮損分為數個不同區域,分別用不同的藥物。

    禤教授常選用5%硫黃霜或恩膚霜,頭皮多外搽樂膚液或用顛倒散外洗。

    俞錫純先生診治經驗

    一、清熱法

    銀屑病在進行期時,大部分是有熱象的,但因熱邪的性質與病位不同,可分為以下兩法。

    1. 清熱涼血法

    用于進行期不斷出現新疹,色鮮紅,呈點滴或斑片狀,全身泛發,表面覆蓋銀白色鱗屑,剝去鱗屑基底見有出血小點。

    伴瘙癢,心煩,怕熱,尿黃赤,大便秘。舌紅苔薄,脈弦滑有力。

    藥用土茯苓、槐花、生地、茅根各30g,紫草15g,甘草6g,便秘甚者加川大黃10g。

    若皮疹初起,呈點滴狀,疹色鮮紅,鱗屑少,口干舌燥,扁桃腺腫大者,加解毒的金銀花、大青葉、板藍根各15g;

    若皮疹由點滴狀丘疹擴大而變為斑塊,表面鱗屑較多,以上肢或軀干上部為甚,尤有分布頭皮者,加祛風的荊芥、防風、牛蒡子各10g,蟬衣6g;

    頭皮為銀屑病好發部位,在該處的皮疹較為頑固,用一般的疏風藥無效時,往往加蟲類熄風藥如蜈蚣、烏梢蛇之類;

    若皮疹以下肢為多,胸脘滿悶,四肢沉重,舌苔白膩,有濕濁不化證候者,加利濕的茯苓、薏苡仁各15g,防己10g;

    若皮疹由鮮紅逐漸轉為黯紅之斑塊,舌出現瘀斑者,加活血的赤芍、當歸尾各15g,紅花10g;

    若癥見口渴心煩,舌苔黃燥,脈洪大,屬肺胃邪熱未解者,加生石膏30g,知母10g。

    2. 清肝膽濕熱法

    用于濕熱之邪客于肝膽,皮疹大小不等,基底潮紅腫脹,或因搔抓見少量滲液結痂,下肢較多,胸脘滿悶,口苦咽干不欲飲,舌紅苔黃膩,脈弦滑,或濡緩。

    藥用土茯苓、茵陳各30g,黃芩、白鮮皮、苦參、梔子各10g,生薏苡仁、茯苓皮、金銀花各15g,甘草6g。

    二、活血法

    皮疹肥厚,呈地圖狀斑塊,浸潤明顯,色澤黯紫,舌有瘀斑。

    藥用土茯苓30g,三棱、莪術、皂刺、陳皮、蘇木、紅花各10g,赤芍、當歸尾各15g,甘草6g。

    若皮疹偏重于下肢,苔黃膩者,用土茯苓、茵陳各30g,三棱、莪術各10g,活血兼利濕。

    三、養血法

    病情遷延日久,熱象已消,無新疹發生,皮疹潮紅減退,鱗屑覆蓋較多,有皸裂,基底浸潤肥厚,病損處裂痛,伴瘙癢,咽干,舌淡紅,苔白,脈濡細,或沉細。

    藥用土茯苓、大熟地各30g,蜂房、當歸、何首烏各15g,白芍、丹參各12g,天冬、麥冬、玉竹各10g,甘草6g。

    認識皮疹的寒、熱、風、濕,對于立法是非常重要的。

    根據分布、顏色、性質的不同,而作為對銀屑病辨證的依據。

    如皮疹分布在四肢伸面的屬陽,屈面則屬陰;頭面、上肢及軀干上部的多屬風,下肢的多屬濕;皮疹基底潮紅,多屬熱邪燔于營血等。

    同時還應結合脈、舌的變化加以全面分析:苔黃燥為熱在氣分;黃膩為熱在肝膽;舌質淡為虛寒;苔白膩為寒濕;脈弦滑為熱證、痰證;脈沉細或濡細則為虛寒。

    臨床上有時舍癥脈舌而重疹,有時舍疹而重癥脈舌,具體情況分別對待。

    內服方劑

    (1)克銀一方:(中醫雜志4:22,1981)

    藥物組成:土茯苓30克,忍冬藤15克,北豆根10克,草河車15克,白蘚皮15克,威靈仙10克,板藍根15克,生甘草6克。

    功用:清熱解毒。

    主治:尋常型銀屑病血熱證。

    (2)克銀二方:(中醫雜志4:22,1981)

    藥物組成:生地30克,丹參15克,元參15克,麻仁10克,大青葉15克,北豆根10克,白蘚皮15克,草河車15克,連翹10克。

    功效:養血潤燥,清熱解毒。

    主治:血虛風燥型銀屑病。

    (1) 土茯苓丸:(《朱仁康臨床經驗集》)

    藥物組成:土茯苓310克,白蘚皮125克,山豆根250克,草河車250克,黃藥子125克,夏枯草250克。

    制用法:上藥研成細末,煉蜜為丸,每丸重6克。

    功用:清熱解毒。

    主治:銀屑病進行期。

    用法:每日服2次,每次3丸,溫開水送服。

    (2) 山白草丸:(《朱仁康臨床經驗集》)

    藥物組成:山豆根40克;白蘚皮90克,草河車9Q克,夏枯草45克,魚腥草90克,炒三棱45克,炒莪術45克,王不留行45克,大青葉45克。

    制用法:上藥研成細末,加蜂蜜為丸,每丸重9克。

    功用:清熱解毒,散風軟堅。

    主治:銀屑病靜止期,皮損較厚者。

    (3) 白疕1號:(《趙炳南臨床經驗集》)

    藥物組成:生槐花30克,紫草根15克,赤芍15克,白茅根30克,大生地30克,丹參15克,雞血藤30克。

    功用:清熱涼血活血。

    主治:銀屑病進行期。

    (4) 白疕2號:(《趙炳南臨床經驗集》)

    藥物組成:雞血藤30克,土茯苓30克,當歸15克,干生地15克,威靈仙15克,蜂房15克。

    功用:養血潤膚,活血散風。

    主治:銀屑病靜止期。

    (5) 白疕I號方:(遼寧中醫雜志8:20,1984)

    藥物組成:防風10克,威靈仙15克,白茅根60克,白蘚皮20克,苦參15克,草河車15克,丹皮15克,土茯苓30克,忍冬藤30克,地膚子20克,甘草10克。

    功用:涼血解毒,疏風清熱。

    主治:尋常型銀屑病血熱證。

    (6) 白疕Ⅱ號方:(遼寧中醫雜志8:20,1984)

    藥物組成:生地30克,當歸15克,土茯苓25克,赤芍15克,丹參20克,地丁20克,連翹15克,元參20克,麻仁15克,白蘚皮20克。

    功用:滋陰潤燥,解毒化疹。

    主治:尋常型銀屑病血虛證。

    (7) 銀屑病I號方:(山東中醫學院學報4:49,1980)

    藥物組成:雙花30克,槐花15克,蠶衣6克,蟬蛻9克,柴胡15克,黃芩15克,防風9克,白芷9克,丹參30克,赤芍30克,紫草30克。

    功用:祛風清熱,涼血活血。

    主治:尋常型銀屑病風熱證。

    (8) 銀屑?、蛱柗剑?山東中醫學院學報4:47,1980)

    藥物組成:生地30克,烏梢蛇9克,蜂房9克,土茯苓30克,白蘚皮15克,白蒺藜9克。

    功用:養血潤燥,活血通絡。

    主治:尋常型銀屑病血燥證。

    (9) 消銀二湯:(遼寧中醫雜志6:29,1983)

    藥物組成:龍膽草10克,炒山梔10克,鹽黃柏10克,蚤休25克,銀花30克,赤芍12克,生地30克,白蘚皮30克,苦參10克,土茯苓30克,澤瀉15克。

    功用:清熱利濕,涼血解毒。

    主治:尋常型銀屑病濕熱證。

    (10)消銀三湯:(遼寧中醫雜志6:29,1983)

    藥物組成:生地30克,元參20克,花粉30克,當歸15克,丹參20~30克,蚤休25克,銀花25~30克,白茅根30克,白蘚皮20克,威靈仙12克,蜂房15克。

    功用:養陰潤燥,清熱解毒。

    主治:尋常型銀屑病血燥證。

    (11)銀屑片:(中醫雜志10:28,1984)

    藥物組成:苦參10克,澤瀉10克,茯苓10克,當歸10克,白術10克,知母10克,羌獨活各10克,茵陳5克,防己5克,豬苓5克,制川軍5克,防風15克,黃芩15克,黃芪15克,甘草12.5克。

    制用法:上藥共研細末,制成糖衣片,每片0.5克,成人每次7片(兒童減半),每日3次。

    功用:祛風利濕,清熱解毒。

    主治:尋常型銀屑病。

    (12)復方銀屑湯:(中醫雜志5:27.1986)

    藥物組成:生地30克,當歸10克,赤芍10克,川芎l(克,丹皮10克,荊芥10克,防風10克,苦參15克,白蘚皮3克,蟬衣10克,大青葉15克,牛蒡子15克。

    功用:清熱涼血,祛風止癢。

    主治:尋常型銀屑病。

    療效:共治84例,臨床痊愈40例,好轉30例,無效14例。痊愈率為47.6%,總有效率為83.3%。

    (13)復方土茯苓湯:(遼寧中醫雜志10:38.1981)

    藥物組成:土茯苓25克,補骨脂25克,莪術25克,牛蒡子25克,山楂25克,丹參25克,烏蛇25克。

    加減:血熱型者加白蘚皮25克,血燥者加何首烏25克,頭部及上肢加白芷15克,蒿本25克,下肢加獨活25克。

    功用:清熱解毒,活血通絡,養血潤膚,祛風消斑。

    主治:尋常型銀屑病。

    療效:共治200例,基本治愈105例,經5年隨診,據不完全統計,復發者6例,復發時間在2個月后1例,2年后1例,3年后2例,4年后1例。

    (14)復方抗銀劑:(中華皮膚科雜志2:108.1982)

    藥物組成:金剛藤30克,板藍根15克,半枝蓮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合歡皮9克,白術15克,莪術9克,三棱9克,丹參9克,紅花9克。

    制用法:制成沖服劑,每日1劑,30劑為1療程,可連續服用,兒童劑量酌減。

    功用:清熱解毒,涼血活血。

    主治:尋常型銀屑病。

    療效:共治50例,痊愈38例,顯效10例,無效2例。

    涂擦療法

    適用人群:尋常型銀屑病進展期、穩定期、恢復期。皮損少而局限者,如皮損面積占全身面積的 10%以下者,可選用外用藥涂擦,多使用膏劑和霜劑,如紫連膏、普連膏、青黛散油膏等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活血、潤膚止癢的功效,有利于清除皮損,控制癥狀,促使皮膚屏障修復。

    操作步驟:清潔患處后,將普連膏等藥物輕輕擠出在手指尖,然后用手指將藥物輕輕涂抹在患處皮膚并充分揉搓至皮膚將藥物吸收。具體藥物用量可參考指尖單位測量法(Finger tip unit,FTU)。1 個指尖單位是指藥物擠出后從食指指尖覆蓋到第 1個指間關節的軟膏或乳膏的量,相當于1g軟膏。1個指尖單位可以覆蓋約 2%的體表面積,即2個手掌大小的面積。

    有學者運用普連膏(黃芩末 1 份,黃柏末 1 份,凡士林 8 份)治療進行期及血熱型銀屑病,在內服中藥的同時,治療組外用普連膏,對照組外用 5%硼酸軟膏,2 次/天,觀察 3 周,結果外用普連膏配合內服中藥治療本病具有良好效果 。此后,該研究組運用多中心、大樣本、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的規范的臨床試驗方法證明了普連膏對于血熱型銀屑病的治療安全、有效 。普連膏已被載入尋常型銀屑?。ò庄H)中醫藥臨床循證實踐指南(2013 年版)作為血熱證銀屑病推薦用藥之一。

    中藥熏蒸療法

    適用人群:尋常型銀屑病靜止期、消退期和皮損表現為大斑塊者,急性期不宜用,以免繼發紅皮病。治療宜在飯后 1~2小時內進行,空腹或飽餐后不宜操作。熏蒸前后適當補充水分,防止出汗過多引起虛脫。

    操作步驟:①機器預熱,根據患者的證型選擇適宜的方劑放入汽療儀專用藥物器中加入適量水煎煮,同時患者沐浴,洗去體表污垢,促進周身的血液循環。②艙內氣體溫度達 37 ℃時,將艙體調節成立姿,患者坐在一次性消毒墊上,將頭部暴露在艙體外,關好艙門,調節艙體角度,使患者達到舒適的體位后鎖定,令患者暴露患部,讓中藥蒸汽直接熏蒸患部。③根據患者的耐受能力調節溫度,一般為38~45 ℃,以患者耐受為宜,熏蒸時間為20分鐘。每周2~3 次水煎熏洗,10次為 1 個療程。④治療完畢用毛巾輕輕擦去身上的水珠,立即將外用藥涂抹患處。

    常用藥物:各型銀屑病患者需根據不同皮疹特點選用適宜的藥物。血熱型患者可選用丹皮、蒲公英、敗醬草、土茯苓、苦參、黃柏等;血燥型可選用雞血藤、當歸、白鮮皮、徐長卿等;血瘀型可選用當歸、透骨草、王不留行、桃仁、紅花、煅牡蠣等。

    熏藥療法

    適用人群:可用于尋常型銀屑病各型皮疹,尤其是瘙癢明顯及皮損肥厚者;急性期不推薦使用。伴隨嚴重高血壓、孕婦和體質較弱的患者一般慎用或禁用。

    操作步驟:將中藥飲片碾粗末,用厚草紙將藥物粗末制成紙卷,點燃一端至燃燒出現煙霧后在距離皮損 3~5 cm 處熏烤,溫度以患者耐受為度,每次15~30分鐘,1~2 次/天。治療過程中應經常用手試溫,以免燙傷。治療結束后,不要立即將皮膚表面的油脂(煙油)擦除,保持時間延長有助于增強治療效果。治療過程中產生的油煙刺激人體產生的頭痛、輕微咳嗽及眼結膜不適等屬于正?,F象,治療結束后會逐漸消失。

    常用藥物:各型銀屑病患者需根據不同皮疹特點選用適宜的方劑。常用的藥物包括軟堅散結類,如蓖麻子、蘇子等;潤膚止癢類,如蛇床子、地膚子、當歸等。

    中藥封包療法

    適用人群:尋常型銀屑病靜止期皮損較厚者,或各型銀屑病皮損干燥脫屑者,或拒絕使用含有糖皮質激素類藥膏的患者。

    操作步驟:取適量普連膏、紫連膏或青黛散油膏等均勻涂擦患處后,外用保鮮膜進行封包,松緊適度,2 次/天,夏季時可在保鮮膜上扎透氣孔,封包時間約為 1~2小時,以皮膚有潮熱感為宜,利于藥物的吸收。

    中藥溻漬療法

    適用人群:尋常型銀屑病進行期。

    操作步驟:將滅菌紗布疊至 6~8 層厚度后浸于中藥洗液中,使用時將其擰至不滴水為度,將其溻漬于皮損處,2 次/天,20分鐘/次。

    常用藥物:黃連、黃柏、馬齒莧、金銀花、苦參、蒼術等。

    火針療法

    適用人群:靜止期尋常型銀屑病中醫辨證屬血瘀型,并排除長期口服阿司匹林等抗凝藥者、血液系統疾病及凝血機制障礙者。

    術前準備:準備火柴或打火機、酒精燈、碘伏、95%乙醇、棉簽及毫火針或細火針。于術前檢查火針,若針尖老化或變鈍,則應更換火針,減少針刺阻力。

    操作步驟:在溫度適宜的環境下,囑患者充分暴露皮損部位,醫者站在患者右側,對施術部位進行碘伏消毒2遍,點燃酒精燈,醫者用酒精消毒右手手指,用左手持點燃的酒精燈,盡可能的移近皮損處,右手持火針,將火針于酒精燈外焰燒至紅透,然后迅速將火針刺入施術部位,垂直進針,迅速出針。進針深度根據針刺部位及皮損厚度而定,一般四肢、腰腹可刺入 6~8毫米,胸背部可刺入 3~5毫米。出針后用消毒干棉球迅速輕按針孔片刻,以防出血或針孔疼痛。仔細觀察針孔,如出現小丘疹、微紅、或局部出現灼熱、脹痛或瘙癢等癥狀,均屬于正?,F象,一般可不作處理或貼上創可貼。出針后詢問患者針刺部位有無不適感,防止出現暈針延遲反應。囑患者對針眼處防水、防汗、防搔抓、防輻射。

    有學者采用多中心、大樣本、隨機、前瞻性研究發現火針療法可有效改善銀屑病皮損肥厚鱗屑,減小皮損面積,并降低瘙癢程度,有效改善了患者皮損經久不退,頑固難愈的特點,值得大范圍推廣。

    中藥藥浴療法

    適用人群:各型銀屑病患者,急性期慎用。

    操作步驟:用無紡布將中藥包好后用冷水浸泡0.5 h,先用武火煎煮再用文火煎煮 15~20 min,將第1次煮好的藥汁倒出再用同樣的方法煎煮第2次。然后將一次性的塑料袋套在橢圓形的木桶上,再將中藥汁和中藥無紡布包倒進藥桶里,加溫水,水量以將患者整個身體泡入其中為準。將水溫調至 36~41℃,時間為 20~30分鐘,藥浴期間可隨時加熱水保持溫度。藥浴 1 次/d,1 劑/次?;颊邞苊饪崭菇?,浸浴前 30~60 min 進食。室溫宜在 25 ℃~28 ℃。浸浴時盡量洗去鱗屑,以利于藥物的吸收。

    常用藥物:各型銀屑病患者需根據不同皮疹特點選用適宜的藥物。血熱型患者可選用丹皮、蒲公英、敗醬草、土茯苓、苦參、黃柏等;血燥型可選用雞血藤、當歸、白鮮皮、川椒、徐長卿、透骨草等;血瘀型可選用當歸、桃仁、紅花、丹參、三棱、莪術、王不留行等。

    注意事項:年齡較大者注意避免跌傷;高血壓、心臟病、皮膚感染者不宜使用。


    淀粉浴

    適用人群:尋常型銀屑病辨證屬血燥證者,尤其適用于皮損脫屑明顯者。

    操作步驟:取約 250 g 淀粉,加溫水 300 L(約半浴缸水),使水的顏色為淡白色,類似淘米水或米湯的顏色即可。水溫以 38~42 ℃為宜,切不可燙洗皮膚。將全身浸泡于調配好的浴水中(沒有浴缸的患者,可以用毛巾浸淀粉水后將皮膚淋濕,反復沖淋患處)。洗浴時間約為 15~20 min。洗浴完畢,用毛巾輕拭或蘸干水漬即可,無需用清水沖淋。切記不可用軟刷或毛巾用力擦洗皮膚,不可邊洗邊搔抓皮膚,以免加重皮損。

    針刺法

    適用人群:各期尋常型銀屑病患者。

    選穴:穴位多集中在背部,主要為足太陽膀胱經、足厥陰肝經和手陽明大腸經的腧穴。血熱型取大椎、曲池等;血燥型取三陰交、太溪等;血瘀型取血海、膈俞等。皮損發于上肢者可加合谷、曲池、手三里、外關等;發于頭皮者可加百會、風池;發于下肢者可加風市、委中、足三里、血海等;發于軀干者可加風門。

    操作步驟:患者取俯臥位,精神放松,充分暴露背部及患處皮膚。用 75%酒精將穴位常規消毒后,采用毫針針刺,肺俞行瀉法,腎俞行補法,肝俞、膈俞等平補平瀉,留針 30 min 后將針拔出。隔日治療1 次,連續 12~14 周。

    有學者采用針刺聯合灸法治療尋常型銀屑病患者 30 例,并與口服阿維 A 對照,12 周后針灸治療組總有效率達 90%,且療效明顯優于西藥組。

    刺血拔罐

    適用人群:尋常型銀屑病中醫辨證屬血瘀證及血熱證者。

    術前準備:準備 75%酒精或碘伏、無菌棉簽(帶棉球)、三棱針、玻璃罐。操作前應檢查罐口是否平整,若有損毀,則應更換玻璃罐。

    取穴:主穴為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腎俞,配穴為大椎、委中、至陽、神道、身柱、陶道。

    操作步驟:穴位常規消毒后,用三棱針點刺出血或用皮膚針叩打后,再將火罐吸拔于點刺的部位,使之出血,留罐 25 min。主穴每次選用1-2個,配穴可交替選用。每次除去火罐后遺留之瘀血斑可外涂活血化瘀藥膏促進其消退。7 次為 1 個療程,隔日 1 次,每次 8 罐。

    火罐療法

    適用人群:斑塊型銀屑病或尋常型銀屑病辨證屬血瘀證者,尤宜于皮損位于腰部及大腿肌肉豐滿部位者。部分熱毒蘊血證者也可用。

    術前準備:準備火柴或打火機、紗布或棉團、95%乙醇、紅花油(過敏者慎用或禁用)或凡士林油、玻璃罐。于術前檢查玻璃罐口是否平整,若有破損,則應更換玻璃罐,以免劃傷皮膚。

    操作步驟:通常包括閃罐、走罐、留罐等步驟。在溫度適宜的環境下,囑患者取側臥或俯臥位,充分暴露患處,將適量紅花油或凡士林油均勻涂于患處,然后選用口徑適宜的玻璃火罐,用閃火法,將罐吸附在患處后迅速拔下,即閃罐;如此重復 5~10 次后醫者右手握住罐體,向上、下或左右均勻循經絡往返運動 5~10 次,后用閃火法將罐體吸附在皮損部位,即走罐;以皮膚出現紫紅色或紫黑色痧點為度。治療總時間約為 10 min,結束后可將罐體吸附在體表保持 10 min 左右,即留罐。起罐后用滅菌紗布擦凈患處。3 次/周,10 次為 1 個療程。

    穴位埋線

    適用人群:各型銀屑病患者。

    選穴:取雙側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腎俞,共10 個穴位。每次以 2~4 個穴位為宜。

    操作步驟:在選定的穴位處用甲紫標記,常規消毒后,用無菌止血鉗夾持“0”號醫用羊腸線1.5 cm,送入 12 號一次性埋線針針口處,采用注線法將埋線針對準穴位迅速垂直刺入皮下,緩慢進針至肌層,一般刺入 2 cm 左右(視患者胖瘦情況而定),當患者出現酸、麻、沉、脹等針感時,左手邊推針芯,右手邊退針管,將羊腸線埋置在穴位內,退至皮下后迅速出針,針孔處用無菌敷料按壓止血后,用創可貼固定,1 d 后除去創可貼。每 20 d 埋線 1 次,3 次為 1 個療程。

    注意事項:治療前須詢問對羊腸線是否過敏;必須嚴格無菌操作,所使用的針具及線體均是一次性產品,保證一人一針,用后銷毀;埋線后局部出現酸、麻、脹、痛的感覺屬正常反應,體質較弱者更為明顯,可持續 2~7 d;埋線后 6~8 h 內局部禁止沾水,并避免劇烈活動;體型偏瘦者或局部脂肪較薄的部位,埋線后可能出現小硬結,應密切觀察,定期隨訪;埋線后宜避風寒、調情志,以清淡飲食為主,忌煙酒、海鮮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禁忌癥:女性在月經期及妊娠期一般不建議埋線;皮膚局部有感染或潰瘍時不宜埋線;結核病活動期、嚴重心臟病、瘢痕體質及有出血傾向者等均不宜使用此法。

    放血療法

    適用人群:尋常型銀屑病中醫辨證屬血熱型者。

    術前準備:準備 75%乙醇或碘伏、無菌采血針或三棱針、無菌棉簽。

    操作步驟:按摩雙耳數分鐘后, 用 75%乙醇或碘伏常規消毒。于外耳輪取穴:耳尖、肝陽;對耳輪體部取穴:腰骶椎、胸椎、頸椎、內分泌。另外還可根據體表皮損分布情況在耳部相應穴位取穴。用采血針、三棱針或手術刀片將耳部皮膚橫向劃開 3 mm左右切口,每處出血 2~3 滴為宜。軀干取穴以背部及四肢伸側為主,每次取皮損 1~2 處交替進行。于皮損邊緣做同上治療,劃口數目視皮損大小而定,出血數滴,局部有熱脹感為佳。操作要輕、快、淺,切忌傷及軟骨,術畢用 75%乙醇擦試局部皮膚,不必蓋敷料,一般切口 2~3 d 即可愈合,每次只在一側治療,下次改在另一側操作,2 側治療,此療法 1 次/周,4 次為 1 個療程,若治療 1 個 療程有效而未愈者,可繼續第 2 個療程。

    自血療法

    適用人群:各型銀屑病患者中病程較長者,急性期患者不適用。

    選穴:根據病情辨證選取穴位,主穴多取足三里、曲池、血海、三陰交等。取足三里為雙側,而曲池、血海、三陰交則單取一側,交替進行。

    操作步驟:選取患者一側肘部靜脈,于肘關節上 4~8 cm 處用止血帶垂直升壓,此時可在肘部皮膚上觸及明顯充盈的血管,按常規方法消毒后,用一次性靜脈采血針快速刺入血管,見回血后立即松開止血帶,用 10 mL 一次性注射器快速采血 5~8 mL,拔出采血針后用棉棒按壓止血。同時對所選穴位皮膚進行常規消毒,快速將所取血液于 1~2 min 內注射于選定穴位,1 mL/個。所選配穴一般是與患病部位相關或相近的,如上肢選外關、合谷、手三里等;背部多選腎俞、肺俞、肝俞;下肢選風市、懸鐘、陽陵泉等;1 次/周,8 次為 1 個療程。

    總之,銀屑病病因復雜,治療手段較多,中醫藥的優勢明顯,特別是近年來的特色療法應用后大大提高了療效,盡管如此也切忌一哄而上、事倍功半。治療時要結合患者具體病情及中醫辨證,充分掌握所用療法的操作技能和適應癥,操作要規范,要經過專業培訓,這樣才能夠充分發揮祖國醫學的優勢,提升療效。愿與同道共同實踐、成長。

    銀屑病是一種常見的慢性復發性炎癥性皮膚病,其皮損特征是紅色丘疹或斑塊上覆有多層銀白色鱗屑,有明顯的季節性,多數患者的病情在秋冬季加重,在夏季自然緩解。根據其皮損的不同特點臨床上一般將銀屑病分為四型:尋常型、膿皰型、關節型、紅皮病型。銀屑病的病因目前仍不清楚,一般和遺傳、免疫、感染、精神等因素有關。

    銀屑病相當于中醫學的“白疕”“松皮癬”等,其發病原因復雜,概括起來有外因和內因兩種。外因為風、寒、濕、熱、燥、毒之邪,侵襲肌膚;內因可有素體血熱、飲食不節、情志內傷等。疾病初期多夾有風寒或風熱之邪侵襲肌膚,以致營衛不和,氣血不暢,阻于肌表而生;或因濕熱蘊積,外不能宣泄,內不能利導,阻于肌膚而發病;久病不愈,風寒、風熱、濕熱之邪化火,而耗傷氣血,則血虛風燥,肌膚失養所致;或因營血不足,氣血循行受阻,以致瘀阻肌膚而成;或因肝腎不足,沖任失調,更使營血虧損,血虛生風所致。少數患者可因調治不當,兼感毒邪,濕邪化燥,以致燥熱成毒,熱毒流竄,入于營血,內侵臟腑,造成氣血兩燔的證候,臨床上表現為嚴重型銀屑病,即泛發型、膿皰型、紅皮病型銀屑病。

    根據多年的臨床經驗,總結出治療銀屑病四證的四法四方:

    1.血熱證

    證候:紅斑、丘疹、銀屑,新皮疹不斷出現,皮疹散發,不連片,脫屑多,紅斑壓之退色,瘙癢甚,伴見口干舌燥,心煩易怒,小便短赤,大便秘結,舌質紅,舌苔薄白或薄黃,脈弦滑或數。

    治法:疏風清熱,涼血活血。

    方藥:皮內2號方(即自擬荊芩湯加減)。藥物組成為:荊芥,炒黃芩,生地黃,牡丹皮,生槐花,赤芍,紫草,水牛角,小紅參,烏梢蛇。

    2.毒熱證

    證候:紅斑、丘疹、銀屑,皮疹泛發全身,潮紅焮熱,壓之退色,皮膚腫脹,大量脫屑,瘙癢劇烈,伴見發熱煩躁,形寒身熱,重則神昏,口干口渴,便秘溲赤,舌質紅絳,舌苔薄黃少津,脈弦數。

    治法:清熱解毒,涼血護陰。

    方藥:皮內4號方(即黃連解毒湯加減)。藥物組成為:川黃連,炒黃芩,焦柏,炒梔子,杏仁,土茯苓,烏梅,水牛角,小紅參,生地榆,紫草,九里光,烏梢蛇,冰糖1小塊。

    3.血瘀證

    證候:紅斑、丘疹、銀屑,皮疹暗紅,白屑難脫或屑多且薄,或疹色淡紅,病程較長(半年以上),皮疹壓之不退色,伴見口干欲漱不欲飲,舌質暗紫或暗紅有瘀點、瘀斑,苔薄白,脈澀或沉澀,可有舌下脈絡迂曲。

    治法:益氣活血,化瘀通絡。

    方藥:皮內6號方(即補陽還五湯加減)。藥物組成為:生黃芪,當歸,川芎,桃仁,紅花,赤芍,水牛角,小紅參,生地榆,三棱,莪術,水蛭。

    4.血燥證

    證候:紅斑、丘疹、銀屑,病情穩定或皮損部分消退,細碎脫屑,伴見口干舌燥,欲飲,秋冬季加重,舌質淡紅或舌質淡,舌尖紅,苔少,少津,脈緩或沉細。

    治法:養血活血,祛風潤燥。

    方藥:清燥救肺湯加減。藥物組成為:炙枇杷葉,冬桑葉,炙甘草,阿膠,炒胡麻仁,生石膏,杏仁,麥冬,南沙參,白鮮皮,地膚子,小紅參,烏梢蛇。

    加減運用

    (1)若咽痛、紅腫者,加馬勃、青黛、玄參、僵蠶。

    (2)鱗屑較厚者,烏梢蛇炒黃后研細末吞服(用藥汁),并加紫草。

    (3)大便秘結者,可酌加生何首烏或秦艽。

    (4)熱盛傷陰者,加女貞子、枸杞子、白芍。

    (5)脾虛濕盛者,加茯苓、白術、生薏苡仁。

    (6)膿皰型,加金銀花、蒲公英、白花蛇舌草。

    體會:治療銀屑病的特點有三:

    1.辨證分型論治

    劉復興主任主張辨病與辨證論治相結合,認為血熱毒盛為其基本病機,熱邪浸淫營血為其表征,瘀血阻絡貫穿于病程始終。加之患者多為陽熱之體,且發病誘因以感染者居多,進而說明當病邪侵犯人體后,邪熱郁搏而發為本病。因此,銀屑病之病因,在外當推風熱毒邪內侵,為病之標;在內責之素體血熱蘊毒,屬病之本。根據上述病因病機特點,將銀屑病分為血熱、毒熱、血瘀、血燥共四型進行辨證論治。在病變過程中,各型可以相互轉化或并見,在治療時應注意標本緩急。

    2.方藥應用特點

    (1)應用云南特有中草藥小紅參,該藥首載于《滇南本草》,屬云南民間草藥,為茜草科植物云南茜草的根,性味微苦甘,涼;功效:補血活血,祛風除濕。

    (2)熱毒之邪,最易灼傷陰液,肌膚失于濡養,致皮損干燥,疊起鱗屑;加之清熱解毒之藥多為苦寒之品,苦寒也易傷陰,因此,臨證中要重視顧護陰液。劉復興主任常以烏梅合冰糖,酸甘化陰,并加用女貞子、枸杞子、白芍以滋養陰液。

    (3)蟲類藥的應用,血瘀證用水蛭,咽痛、紅腫者,用僵蠶,其余幾型均用烏梢蛇。水蛭為環節動物水蛭科的螞蝗、水蛭及柳葉螞蝗等的全體。性味咸、苦,平;有小毒。入肝、膀胱二經。功效:破血逐瘀。張錫純認為水蛭“破瘀血而不傷新血,專入血分而不損氣分”。僵蠶為蠶蛾科昆蟲家蠶的幼蟲在未吐絲前,因感染白僵菌而發病致死的僵化蟲體。性味咸、辛,平。歸肝、心、脾、肺四經。功效:散風瀉熱,化痰消堅,解毒鎮痙,活絡通絡。烏梢蛇為游蛇科動物烏梢蛇除去內臟的干燥全體。性味甘,平;無毒。入肝、脾經。功效:搜風通絡,攻毒定驚。能外達皮膚,內通經絡,其搜風透骨之力最強。

    3.飲食宜忌

    劉復興主任認為,飲食宜忌在銀屑病的治療中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因而,臨證時不厭其煩地告誡患者忌口:忌辛熱刺激之品,如酒、韭菜之類;忌水產品,如魚、蝦、蟹、海帶、紫菜等;忌腥臭發物,如牛肉、羊肉、臭豆腐、腌鹵食品、牛奶、雞蛋等;忌野菜類,如竹筍、蘑菇、香椿等;忌水果中之草莓、芒果、菠蘿等。

    典型病例:洪某,男,29歲,工人。因全身皮膚泛發紅斑、丘疹、鱗屑伴瘙癢10年,加重1個月,于2003年4月9日就診。

    初診:頭皮、軀干、四肢皮膚泛發紅斑、丘疹,上覆多層銀白色鱗屑,皮疹潮紅灼熱,壓之退色,皮疹以頭皮、雙下肢為甚,瘙癢劇烈,夜間尤甚,眠差,納可,口干口渴,咽干疼痛,便秘溲赤,舌質紅絳,舌苔薄黃少津,脈弦數。既往體健,無內科疾患,但常常有“扁桃體發炎”病史,余無特殊。10年來曾經多方治療,效果不明顯,經人介紹求治于劉復興主任。劉復興主任認為患者為陽熱之體,且經常有“扁桃體發炎”病史,邪熱郁搏而發為本病,辨證為毒熱證,治以清熱解毒,涼血護陰。處方:川黃連10g,炒黃芩15g,焦柏15g,炒梔子15g,水牛角30g,小紅參30g,生地榆30g,紫草30g,九里光30g,馬勃(包煎)15g,青黛(包煎)15g,僵蠶15g。3劑,水煎服,2日1劑。同時囑飲食宜忌。

    二診:訴咽痛已愈,無新發皮疹,原發皮疹色紅變淡,脫屑仍多,瘙癢有減,余癥同前。予上方去馬勃、青黛、僵蠶,加土茯苓30g,杏仁(沖)15g,烏梅30g,烏梢蛇(炒,研末分沖)30g,冰糖1小塊,秦艽30g。6劑繼服。

    三診:原發皮疹色紅變淡,脫屑減少,皮疹潮紅熱有減,瘙癢明顯減輕,眠可,納可,二便調,舌質紅絳,苔薄黃,脈弦數。效不更方,上方去秦艽,繼服?;颊呓浄兴幷{理2月余而愈。

    (1)克銀一方:(中醫雜志4:22,1981)

    藥物組成:土茯苓30克,忍冬藤15克,北豆根10克,草河車15克,白蘚皮15克,威靈仙10克,板藍根15克,生甘草6克。

    功用:清熱解毒。

    主治:尋常型銀屑病血熱證。

    (2)克銀二方:(中醫雜志4:22,1981)

    藥物組成:生地30克,丹參15克,元參15克,麻仁10克,大青葉15克,北豆根10克,白蘚皮15克,草河車15克,連翹10克。

    功效:養血潤燥,清熱解毒。

    主治:血虛風燥型銀屑病。

    (1) 土茯苓丸:(《朱仁康臨床經驗集》)

    藥物組成:土茯苓310克,白蘚皮125克,山豆根250克,草河車250克,黃藥子125克,夏枯草250克。

    制用法:上藥研成細末,煉蜜為丸,每丸重6克。

    功用:清熱解毒。

    主治:銀屑病進行期。

    用法:每日服2次,每次3丸,溫開水送服。

    (2) 山白草丸:(《朱仁康臨床經驗集》)

    藥物組成:山豆根40克;白蘚皮90克,草河車9Q克,夏枯草45克,魚腥草90克,炒三棱45克,炒莪術45克,王不留行45克,大青葉45克。

    制用法:上藥研成細末,加蜂蜜為丸,每丸重9克。

    功用:清熱解毒,散風軟堅。

    主治:銀屑病靜止期,皮損較厚者。

    (3) 白疕1號:(《趙炳南臨床經驗集》)

    藥物組成:生槐花30克,紫草根15克,赤芍15克,白茅根30克,大生地30克,丹參15克,雞血藤30克。

    功用:清熱涼血活血。

    主治:銀屑病進行期。

    (4) 白疕2號:(《趙炳南臨床經驗集》)

    藥物組成:雞血藤30克,土茯苓30克,當歸15克,干生地15克,威靈仙15克,蜂房15克。

    功用:養血潤膚,活血散風。

    主治:銀屑病靜止期。

    (5) 白疕I號方:(遼寧中醫雜志8:20,1984)

    藥物組成:防風10克,威靈仙15克,白茅根60克,白蘚皮20克,苦參15克,草河車15克,丹皮15克,土茯苓30克,忍冬藤30克,地膚子20克,甘草10克。

    功用:涼血解毒,疏風清熱。

    主治:尋常型銀屑病血熱證。

    (6) 白疕Ⅱ號方:(遼寧中醫雜志8:20,1984)

    藥物組成:生地30克,當歸15克,土茯苓25克,赤芍15克,丹參20克,地丁20克,連翹15克,元參20克,麻仁15克,白蘚皮20克。

    功用:滋陰潤燥,解毒化疹。

    主治:尋常型銀屑病血虛證。

    (7) 銀屑病I號方:(山東中醫學院學報4:49,1980)

    藥物組成:雙花30克,槐花15克,蠶衣6克,蟬蛻9克,柴胡15克,黃芩15克,防風9克,白芷9克,丹參30克,赤芍30克,紫草30克。

    功用:祛風清熱,涼血活血。

    主治:尋常型銀屑病風熱證。

    (8) 銀屑?、蛱柗剑?山東中醫學院學報4:47,1980)

    藥物組成:生地30克,烏梢蛇9克,蜂房9克,土茯苓30克,白蘚皮15克,白蒺藜9克。

    功用:養血潤燥,活血通絡。

    主治:尋常型銀屑病血燥證。

    (9) 消銀二湯:(遼寧中醫雜志6:29,1983)

    藥物組成:龍膽草10克,炒山梔10克,鹽黃柏10克,蚤休25克,銀花30克,赤芍12克,生地30克,白蘚皮30克,苦參10克,土茯苓30克,澤瀉15克。

    功用:清熱利濕,涼血解毒。

    主治:尋常型銀屑病濕熱證。

    (10)消銀三湯:(遼寧中醫雜志6:29,1983)

    藥物組成:生地30克,元參20克,花粉30克,當歸15克,丹參20~30克,蚤休25克,銀花25~30克,白茅根30克,白蘚皮20克,威靈仙12克,蜂房15克。

    功用:養陰潤燥,清熱解毒。

    主治:尋常型銀屑病血燥證。

    (11)銀屑片:(中醫雜志10:28,1984)

    藥物組成:苦參10克,澤瀉10克,茯苓10克,當歸10克,白術10克,知母10克,羌獨活各10克,茵陳5克,防己5克,豬苓5克,制川軍5克,防風15克,黃芩15克,黃芪15克,甘草12.5克。

    制用法:上藥共研細末,制成糖衣片,每片0.5克,成人每次7片(兒童減半),每日3次。

    功用:祛風利濕,清熱解毒。

    主治:尋常型銀屑病。

    (12)復方銀屑湯:(中醫雜志5:27.1986)

    藥物組成:生地30克,當歸10克,赤芍10克,川芎l(克,丹皮10克,荊芥10克,防風10克,苦參15克,白蘚皮3克,蟬衣10克,大青葉15克,牛蒡子15克。

    功用:清熱涼血,祛風止癢。

    主治:尋常型銀屑病。

    療效:共治84例,臨床痊愈40例,好轉30例,無效14例。痊愈率為47.6%,總有效率為83.3%。

    (13)復方土茯苓湯:(遼寧中醫雜志10:38.1981)

    藥物組成:土茯苓25克,補骨脂25克,莪術25克,牛蒡子25克,山楂25克,丹參25克,烏蛇25克。

    加減:血熱型者加白蘚皮25克,血燥者加何首烏25克,頭部及上肢加白芷15克,蒿本25克,下肢加獨活25克。

    功用:清熱解毒,活血通絡,養血潤膚,祛風消斑。

    主治:尋常型銀屑病。

    療效:共治200例,基本治愈105例,經5年隨診,據不完全統計,復發者6例,復發時間在2個月后1例,2年后1例,3年后2例,4年后1例。

    (14)復方抗銀劑:(中華皮膚科雜志2:108.1982)

    藥物組成:金剛藤30克,板藍根15克,半枝蓮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合歡皮9克,白術15克,莪術9克,三棱9克,丹參9克,紅花9克。

    制用法:制成沖服劑,每日1劑,30劑為1療程,可連續服用,兒童劑量酌減。

    功用:清熱解毒,涼血活血。

    主治:尋常型銀屑病。

    療效:共治50例,痊愈38例,顯效10例,無效2例。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H无码动漫在线观看| 精品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 啊轻点灬大JI巴太粗太长了欧美 | 成年在线观看免费人视频| 亚洲 自拍 另类 欧美 综合| 性男女做视频观看网站| 另类 专区 欧美 制服| 无码H黄肉3D动漫在线观看 | 暖暖 在线 日本 免费 中文|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式影视 | 手机看片AV永久免费| 99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蜜芽| 久久96热在精品国产高清|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忘忧草18| 小嫩批日出水无码视频免费| 精品人妻无码专区在中文字幕| 国产日韩一区二区在线|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麻豆99网站| 国产中文三级全黄| AV无码中文字幕不卡一二三区| 中国女人熟毛茸茸A毛片| 日日噜噜夜夜爽爽| 国产成人午夜精品影院| a级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al| 好紧好湿好黄的视频| 91中文字幕一区在线| 国精无码欧精品亚洲一区| 丁香婷婷色综合激情五月| 国产A级作爱片无码| 国产乱人伦AV在线麻豆A| 久久亚洲国产精品久久| 日韩夜夜高潮夜夜爽无码| 国产综合色产在线视频欧美| 麻豆国产va免费精品高清在线| 又大又粗欧美成人网站|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天堂色|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在线下载|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长发| 国产亚洲精品VA片在线播放| 亚洲中文久久久精品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