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覽四大名園(二)承德避暑山莊 ![]() ![]() 1961年,國務(wù)院公布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中有四處古典園林——留園、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和拙政園。這四處園林便被并稱為“四大名園”。 “四大名園”都是中國古典園林的翹楚之作,體現(xiàn)了古代園林藝術(shù)的精華。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是皇家園林,在北方;拙政園和留園是私家園林,在江南的園林之城蘇州。 上一篇臥游了北京頤和園,本篇到另一座皇家園林——承德避暑山莊。 “避暑山莊”的前世今生 ![]() (T164M) 承德避暑山莊,位于今河北省承德市區(qū)北部,武烈河西岸的狹長谷地上,原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處理政務(wù)的場所,又名“熱河行宮”、“承德離宮”。 從康熙二十年(1681年)起的一百多年中,幾乎每年的秋季,清帝都要率領(lǐng)大隊人馬去內(nèi)蒙古草原舉行“木蘭秋狝”(“木蘭”是滿語“捕鹿”的意思),以震懾北方、鞏固邊疆、操訓八旗軍隊。因為京城到木蘭圍場路途遙遠,于是陸續(xù)在沿途修建了二十一座“行宮”。“熱河行宮”就是其中一座,所在地原是一個小村落,名叫“熱河上營”。 “熱河”,是當?shù)匾粭l特殊的河流。它的源頭在避暑山莊內(nèi)的熱河泉。冬季,泉水溫可達8℃,故而得名。泉水流經(jīng)幾個湖泊后流出山莊,再匯入旁邊的武烈河,全長僅700多米,是中國最短的一條“河”,在地圖上很難找到它。 木蘭秋狝舉行了二十二年后,康熙皇帝相中了熱河一帶的山水地貌和夏季涼爽的氣候優(yōu)勢,開始大規(guī)模的園林興造,歷時十年,奠定了初步規(guī)模,并題書“避暑山莊”。乾隆時期,又進行了十多年的大規(guī)模擴建。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外八廟),自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動工興建,至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最后一項工程竣工,經(jīng)歷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歷時長達約九十年。與此同時,“熱河上營”這個小村落,也逐步發(fā)展成為一座繁華的城市,雍正年間更名為“承德”。 清朝的康熙、乾隆兩朝皇帝,每年大約有半年時間要在承德度過,清朝前期重要的政治、軍事、民族和外交等國家大事,都在這里處理。因此,承德避暑山莊實際上成了北京以外的第二個政治中心。乾隆皇帝曾在避暑山莊接見并宴賞過來自內(nèi)蒙古、新疆和西藏的各族重要人物(如六世班禪等)。承德避暑山莊也見證了清朝由盛及衰的詭譎風云。隨著清王朝的衰落,“木蘭秋狝”不再舉行,避暑山莊也日漸敗落。 新中國成立后,承德避暑山莊在1961年被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保護文物單位。自上世紀七十年代后期以來,國家批準實施了多個整修規(guī)劃,投入專項資金,用于避暑山莊及其周圍寺廟的古建維修、園林整治以及周邊環(huán)境治理。1994年,承德避暑山莊被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 中國古典園林的最高范例 承德避暑山莊占地500多公頃,是現(xiàn)存面積最大的皇家宮苑。其園林布局設(shè)計完全借助于自然地勢,因山就水,順其自然,山中有園,園中有山,深得古典園林“雖由人作,宛若天開”的真味,被譽為“中國古典園林的最高范例”。游覽觀賞承德避暑山莊,須得了解其幾個特點。 中國地理形貌之縮影。承德避暑山莊的地形西北高,東南低。西北部是山巒區(qū),占地440多公頃,屬于燕山余脈風云嶺山系,山巒起伏,溝壑縱橫,相對高差達180米。灰黑色的高大宮墻曲折蜿蜒其上,猶如縮小版的萬里長城。山莊的東南部是湖區(qū),約50公頃,九湖十島,橋堤勾連。60多公頃的平原區(qū)介于山區(qū)、湖區(qū)之間,地勢開闊,兼有草原和林地。避暑山莊的這種地形地貌,與中國地形“三級階梯”狀態(tài)頗為相似。 ![]() (T164 3-3) 南北兼蓄雄秀并美。避暑山莊分為宮殿區(qū)和景苑區(qū)兩大部分。景苑區(qū)以湖區(qū)水面為主,輔以山地平原。大小湖泊層次分明,洲島錯落,碧波蕩漾,湖區(qū)建筑大多仿照江南名勝建造,著名的有煙雨樓、如意洲、金山等。山水間點綴樓臺閣榭、堂齋軒館等100多處。既攝取了真山真水的本色,又兼有北方和江南的風景,北方園林的雄渾開闊和江南園林的清麗靈秀達到完美的結(jié)合。 ![]() (T164 3-2) 宮室建筑“山莊”特色。避暑山莊的南部是宮殿區(qū),其東北接平原和湖區(qū),西北連山區(qū)。主體建筑居中,基本結(jié)構(gòu)對稱而又充分利用自然環(huán)境加以改造。宮殿建筑的規(guī)模不大,殿宇、圍墻多采用灰磚青瓦、原木本色(如“楠木殿”澹泊敬誠殿),淡雅莊重,簡樸適度。對照紫禁城內(nèi)的黃瓦紅墻、描金彩繪的堂皇耀目,避暑山莊內(nèi)的宮室建筑刻意表現(xiàn)“山莊”特色。這些建筑既具有南方園林的風格,又多沿用北方建筑手法,既將宮殿建筑園林化,又不失皇家氣概。 ![]() (T164 3-1) “外八廟”眾星捧月。“外八廟”是避暑山莊的東面和北面十二座廟宇的代稱。當年,這些廟宇中有八座歸屬清廷理藩院管轄,因為在長城古北口外,稱為“外八廟”。這些寺廟融合了漢、藏等民族建筑藝術(shù)的精華,氣勢宏偉,極具皇家風范。它們環(huán)繞避暑山莊,呈眾星捧月之勢。現(xiàn)存須彌福壽之廟(班禪行宮)、普陀宗乘之廟(小布達拉宮)、殊像寺等七座。如果到承德游避暑山莊而不去外八廟,那就“OUT”了。 ![]() (T164 ) 約四十年前的一個冬天,筆者因去承德參加一個學術(shù)會議,游覽了避暑山莊和外八廟。天寒地凍,雖未體會到“無暑清涼”樂趣,仍被它的雄闊優(yōu)美強烈震撼,至今難忘。 木訥叟柏森記于2021.5. 如果喜歡這類文章,請點亮文末的“在看”,你才會繼續(xù)收到新發(fā)的圖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