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 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混亂,有忠臣。 大道,自然法則的意思。 大偽,虛偽奸詐的意思。 六親,父母兄弟妻子這些親屬。 孝慈,孝順仁慈的意思。 啟示: 在一個能量自然運行的體系內部,每個能量體都會遵循自然運行的規律,運動和變化,它們并沒有各自的思想和意識,因此也就沒有基于思想和意識的主觀意志。 由人構成的社會形態,最和諧的運行秩序,當然是遵循自然運行的規律,所有的人都沒有各自的思想和意識,這樣就不會有脫離自然規律的主觀意志。 人一旦開始有了思想和意識,就有了分別心,統治者為了維護社會的秩序,就開始提倡仁義方面的規矩,希望人們學習仁義、遵守仁義,以便達到人為的有效治理。 但人的基于自然體系的運行一旦坍塌,伴隨統治者意志的干擾,民眾也開始有各自的意志,不同的人按照不同的意志運動變化,結果就產生了有仁義的人,有不仁義的人,有善于謀略的人,有不善于謀略的人。 任何一種事物狀態的出現,都必然伴隨著與之相反的形態出現。 在人構成的家庭關系中,正是因為自然的運行秩序遭到人為的破壞,所以家庭成員出現不和睦,才有人為提倡的孝順和仁慈。 在人構成的社會關系中,正是因為自然的運行秩序遭到人為的破壞,所以國家才會出現混亂,才會有了力圖恢復秩序的忠臣的出現。 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欲,絕學無憂。 絕,斷絕的意思。 復,回復、回歸的意思。 三者,即圣智、仁義、巧利。 見,通“現”,顯現的意思。 樸,質樸的意思。 啟示: 所以說,“圣人”級別的治理,是從根本上杜絕推崇“圣智”類的學問,這樣人民就不會在這上面花費心思,當人民安于他們本分內的生產和生活,他們將得到百倍的利益。 杜絕推崇“仁義”類的學問,人民就不會在這方面花費心思,他們就會回歸到自然的孝順和仁慈狀態(這是人性中的本來運行規律)。 杜絕推崇“巧利(謀巧、謀利)”類的學問,人民就不會在這方面花費心思,人人知足安逸,自然就沒有了偷東西的盜賊。 因此,在老子看來,圣智、仁義、巧利,這些都是人為意志的表現,它們不符合自然運行的規律,用人為意志的力量去治理一方民眾,顯然是不夠的。 要回復和諧有序的社會秩序,“圣人”級別的統治者要做到,使人的認識歸屬到自然的本性上面,對外顯現質樸的樣子而內心則是純真的,沒有基于自私小利的執著貪欲,沒有了讓人生起分別心的學問,這樣就沒有什么憂患了。 當然,如果能做到完全遵循自然運行的規律,人的社會將會是高度和諧有序的。 如果做不到遵循自然運行的規律,甚至過多的發揮違背自然運行規律的主觀意志,那么,整個的社會秩序就會隨之動蕩不安,從有序走向無序。 未完待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