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腎臟病,即糖尿病導致的腎臟疾病,是慢性高血糖造成腎臟血流動力學以及葡萄糖本身代謝異常所致的一些列改變,損傷全腎,臨床上以持續性蛋白尿和(或)腎小球濾過率進行性下降為主要特征,嚴重者面臨長期血液透析的治療折磨…… 那么,糖友患者們如何早期發現和防治從而避免或延緩糖腎的發生呢? 1.糖尿病患者一定會發生糖腎嗎? 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中只有一部分罹患糖尿病腎病。通常1型糖尿病病史10年以上或2型糖尿病診斷時或合并其他損害腎臟的危險因素,如平素血糖控制不佳、血壓血脂高、出現視網膜病變等情況。 2.糖尿病患者出現蛋白尿和(或)腎小球濾過率下降就一定發生糖腎了嗎? 因其他腎臟疾病也可表現為蛋白尿和(或)腎小球濾過率下降。因此,想要明確是否為糖腎,還是糖尿病合并了其他腎病,亦或是糖腎合并其他腎病,通常需要腎活檢行病理檢查來區分診斷。這是診斷糖腎并排除其他腎病的金標準。如果患者不能進行腎活檢,這就需要專科醫師來進一步鑒別。 3. 糖尿病患者出現哪些表現需警惕糖腎可能? 小便帶泡沫是糖腎患者最容易注意到的異常表現。此外,出現乏力、 食欲減退、 惡心嘔吐、尿頻、皮膚瘙癢、顏面部或肢體水腫、胸悶氣短等一定要盡早就醫,如果出現尿量減少、 血壓難以控制、 低血糖甚至意識不清等就比較嚴重了哦! 4. 糖尿病患者如何預防糖腎的發生? 預防糖腎的發生關鍵在于早期干預各種危險因素,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①控制飲食 只要有指標提示腎臟早期損害(如尿常規、腎早損標志物異常等),應該避免高蛋白飲食(蛋白攝入> 1.3g/(kg·d))。糖腎患者出現顯性蛋白尿時推薦蛋白攝入量 0.8g/(kg·d),腎小球濾過率下降患者蛋白攝入量需在0.6g/(kg·d)以下。 蛋白質來源應以優質蛋白為主,即魚、蝦、瘦肉、蛋、奶代替米、面、玉米等。若每日蛋白質攝入量≤0.6g/kg,還應適當補充復方α-酮酸制劑; 推薦鈉攝入量為1.5 ~ 2.3g/d(相當于鈉鹽 3.75 ~ 5.75g/d),合并高血壓時應個體化管理; 推薦膳食中適當包含ω-3脂肪酸,以減少飽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攝入,如亞麻籽油、深海魚中ω-3脂肪酸含量較多; 建議糖腎患者戒煙限酒。 ②適宜運動 每周至少進行150min中等強度有氧活動,即每周至少3天。對于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足、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等高危人群,應酌情運動,防止心力衰竭、皮膚破潰、玻璃體出血等情況發生。 ③血糖、血壓、血脂控制目標 糖化血紅蛋白(HbA1c)濃度不超過 7%,對于有低血糖發生風險或老年認知障礙等患者,HbA1c不超過7% ~ 9%。嚴重腎功能不全患者應采用胰島素治療。 糖尿病患者血壓控制目標為 140/90mmHg,對于年輕或糖腎患者血壓控制目標為 130/80mmHg。 血脂控制目標:甘油三酯<1.5mmol/L,總膽固醇<5.2mmol/L;LDL-c<2.6mmol/L,合并心血管疾病者LDL-c<1.8mmol/L。降低膽固醇首選他汀類藥物; ④藥物治療 除上述控制血糖、血壓、血脂等藥物之外,可使用改善腎臟微循環藥物、中草藥等延緩糖腎進展,防治心腦血管并發癥等,避免應用對腎臟有損害的藥物; ⑤腎臟替代治療 腎臟替代治療方式包括腹膜透析、血液透析和腎移植,一般腎小球濾過率<15 ml/min/1.73m2時應開始透析治療。 糖尿病腎病早期癥狀不明顯,易被患者忽視,逐漸進展可導致大量蛋白尿和腎功能下降,是腎衰竭的常見病因。因此,醫患雙方都要加強對糖尿病腎病的早期篩查、診斷及防治,進行相關知識的健康宣教,從而減少并發癥帶來的負擔,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做到“吾愛吾腎,知識強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