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人生就像是一輛列車,在它開動的那一刻,就無法停下來了。在這輛列車上,你我都是拿著“單程票”的旅客,到站了就得下車,到點了就得離開。 也許,短暫而又唏噓,是人在這一生無法擺脫的結果。 想起楊慎的一句詩:“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 大江大河在不斷地流淌,日月星辰在不斷地輪轉,它們依舊是從前的老樣子。唯有人一代又一代地在發展,老去而新替,留下了無數世事滄桑。 對于一眨眼就悄然而逝的人生而言,到底什么是值得依戀的呢?我想,應該是“陪伴”二字。 比如兒女陪伴我們到老,老伴與我們攜手走向人生的盡頭,老朋友一同相伴相擁......這世上最為溫暖的,莫過于在老去的時候,我們還能找到一點依靠。 蘇軾說過:“哀吾生之須臾,這羨長江之無窮。” 短暫的人生,自有它的活法。你我終究會明白,陪伴我們走到人生盡頭的,只有這四樣東西。 02 陪伴我們走到人生盡頭的,只有“錢”。 首先就談到錢,相信很多人都會寒心,錢財就是俗物,為什么我們非要在乎錢財呢?難道說到老了,還放不下這紅塵俗物嗎? 錢財這種東西,事實上每個人都喜歡。之所以我們厭惡,就是因為我們感覺“它”太過于現實了,冰冷無比,根本比不上家人的親情。 我們不妨捫心自問,這錢財,真的就冰冷無比嗎? 有句話是這么說的,錢財表面上特別冰冷,可它比所有人都要忠誠。哪怕是我們的孩子,都有背叛我們的那一天。唯有錢財,守護著你我的一生。 只要人還活著,就需要錢財的相伴。它能讓家庭的關系更加和諧,也能讓兒女對父母更孝順,甚至能讓我們的后半生,多了安穩,而少了窘迫。 人這一生最大的無奈,并非是人壽有限,而是沒有錢財,只能卑微地活著,根本沒有任何的尊嚴。所以說,重視錢財,并非是市儈,而是一種理性。 03 陪伴我們走向人生盡頭的,只有“良心”。 曾仕強教授在演講中說過,人活到最后,都會面臨自我的“審判”。 這里所指的“自我審判”,其實就是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良心。看看自己這一生是否光明磊落,行得端,坐得正,有沒有做過什么違背天理良心的事兒。 有些人在前半生總做一些違背良心的事兒,所以他的晚年,絕對會活得不安心。特別是他們回想起自己的所作所為時,內心都會隱隱作痛。 有些人總是行善積德,有自己的準則,哪怕“半夜鬼敲門”都不怕。像這樣的人,對得起自己的良心,所以他們的往后余生,哪怕活得再平凡,也能感受到幸福。 況且,人老了,回望半生,早已不會想起什么功名利祿,也不會想起什么地位權勢。我們所能想到的,就是自己做了什么,符不符合做人的標準。 可以說,良心就像是我們的另一個影子,陪伴著我們走向人生的終點。對此,我們切莫辜負。 04 陪伴我們走向人生盡頭的,只有“淡然”。 曹雪芹在《好了歌》中寫道:“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 每個人都認為活成神仙般的模樣才是最好的。但是,我們唯獨忘不了功名。何曾想,古往今來的王侯將相,早已成為枯草中的白骨,又能剩下什么呢? 有很多東西,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我們沒必要過分糾結。人老了,保持一顆“淡然”的內心那就可以了。 對此,有人會說,既然我們要活成淡然的模樣,那我們為什么還要重視錢財呢?這不就矛盾了嗎? 其實,重視錢財跟活得“淡然”,一點矛盾都沒有。人,需要錢財方能生存。而我們沒必要太貪心,錢財夠用就好。這,才是“淡如煙云,知足常樂”的做人姿態。 05 陪伴我們走向人生盡頭的,只有“一生經歷”。 我們終其一生,都在思考一個問題:人活著,到底有什么意義呢? 余華提出過一個觀點,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 還有人認為,歷經一生,將人生的畫卷寫滿,不論好不好看,都不要留下遺憾。 其實,無論人生的結果如何,我們沒必要想那么多,都是一場空。而活著的這個過程,才是最為重要的。要知道,你我來到這世間走一趟,只是為了有所經歷罷了。 能夠享受榮華富貴,這是一種經歷;能夠嘗盡酸甜苦辣咸,這是一種經歷;能夠在波折的過程中收獲頗豐,這也是一種經歷。 只要是經歷,就一定有它獨特的意義。 我想,好好地活一場,然后帶著過往經歷的回憶,走完這一生,終將無憾。 文/舒山有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