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與糖尿病的關系是密不可分的,也是診斷糖尿病的標準,而不同的血糖值,也代表著糖尿病控制得好與壞。一般來說,看血糖控制得好不好,主要有以下面幾個數值做參考。
病程較短、年紀較輕的糖友,空腹血糖(是糖尿病常用的檢測指標,它反映胰島β細胞功能,一般代表基礎胰島素的分泌功能,是診斷糖尿病的標準之一)應控制在 6.1 mmol/L 以下,餐后兩小時血糖(是指從進餐第一口飯算起,2小時后的血糖值)控制在正常水平 7.8 mmol/L 以內。
對于年齡較大、病程較長、有其它慢性病的糖友來說,這部分糖友盡量將空腹血糖控制在空腹 8.0 mmol/L 以下、餐后血糖10.0 mmol/L 以下。
如果空腹血糖>11.1mmol/L,血糖屬于較高的狀態。
這個時候僅僅通過生活方式干預,血糖難以恢復到正常水平,從糖尿病治療指南來講糖友應該及時啟用胰島素的強化治療,具體請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藥物或胰島素治療。
這個血糖值也說明胰島β細胞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損傷。
如果空腹血糖值高于13.9 mmol/L,此時體內的脂肪開始分解,尿里可能就會出現酮體,這時糖友要多喝水,多排尿,酮體就會隨著尿排出來。
這一血糖值已經是糖尿病酮癥甚至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的發生點了,所以糖友要高度重視。應及時就醫檢查血酮,并考慮更換治療方案。
糖化血紅蛋白是葡萄糖和紅細胞內的血紅蛋白形成的非酶催化的穩定糖基化產物,可反映糖友約120天的血糖平均水平。
1、無糖尿病并發癥和嚴重伴發疾病的年輕糖友,一般將HbA1c控制于6.5%以下。
2、口服降糖藥物未達標加用或改用胰島素的糖友,其血糖控制目標值可適當放寬至HbA1c<7%,以減少低血糖和體重增加這兩大副作用。
3、已有心血管疾病或心血管高風險的糖友,HbA1c≤7.5%,因為他們發生或再次發生CVD(腦血管疾?。╋L險明顯增加,低血糖風險較高,目前還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HbA1c控制在7%以下對大血管病變有益處。
4、老年糖尿病人,若糖友臟器功能和認知能力良好、預期生存期>15年,應嚴格控制HbA1c<7%;若糖友合并其他疾病、預期生存期5~15年,可適當放寬HbA1c<8%;若糖友既往有嚴重低血糖史、合并其他嚴重疾病、預期生存期<5年,可放寬到HbA1c<9%。
血糖波動是指血糖水平在其高峰和低谷之間變化的不穩定狀態,不僅包括短期的血糖波動,即日間的血糖波動和日內的血糖波動,還包括長期的血糖波動,也就是我們的糖化血紅蛋白的變異性。
用早餐后減去早餐前,午餐后減去午餐前,晚餐后減去晚餐前,三個差值相加再除以三,得到的就是日平均血糖波動值,這個數值如果大于2.2 mmol/L,證明血糖波動過大。
拿一天之內測得的最高的血糖值和最低的血糖值,算它們之間的差值,這個差值如果大于4.4 mmol/L,說明血糖波動過大。
血糖波動對于糖尿病的慢性并發癥的危害要比持續的高血糖更為嚴重。在大血管并發癥方面,血糖的波動與糖尿病冠心病嚴重程度成正相關,平均血糖波動幅度與患者的急性心肌梗死后的事件再發生也是呈顯著相關的。
平均血糖波動幅度大于3.4mmol/L,是冠心病的獨立危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