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南男 摘 要:茉莉花是福州的重要城市名片, 也是福州對外宣傳、展示的標志性承載物。近年來, 福州市茉莉花茶產業發展較為迅速, 但仍存在成本持續上升、產品附加值低、宣傳力度不足等問題, 必須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增加研發投入、加大茶文化宣傳力度, 促進產業跨界融合。 茉莉花茶又稱茉莉香片, 是將茶葉和茉莉鮮花進行拼和、窨制, 使茶葉吸收花香而成的。福州是茉莉花茶的起源地, 其積淀了福州數十代人的智慧, 是一個涉及茉莉花與茶葉種植、茉莉花加工、茉莉花與茶相關文化和特色景觀的綜合性系統。為了解福州茉莉花茶發展情況, 福州調查隊走訪了市農業局、海峽茉莉花茶協會等相關單位, 并對全市10家茉莉花茶生產企業和部分茶銷售企業開展調研。調查顯示, 福州市茉莉花茶產業發展成效顯著, 茶農收入明顯增加, 但仍存在產品附加值低, 宣傳力度不足等問題。 一、茉莉花茶產業發展現狀(一) 政府“護航”成效顯著福州作為茉莉花茶發源地, 既有悠久的歷史傳統, 也有深厚的消費基礎。20世紀90年代, 福州茉莉花茶產量曾占全國60%以上, 產品遠銷40多個國家和地區。2000年以來, 隨著鐵觀音、巖茶、白茶等茶種的興起, 福州茉莉花茶發展進入瓶頸期。近年來, 茉莉花茶作為福州城市名片, 政府層面自上而下的宣傳扶持力度逐步加大, 其代表著城市獨特文化, 人們關注度日益提高, 為茉莉花茶產業的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從宣傳方面看, 2008年以來, 福州茉莉花茶先后獲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質監總局、農業部授予的地理標志產品、首批“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NIAHS) 、“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GIAHS) 等多項國內國際認證。2014年, 福州市人大、農委、農業局聯合出臺《福州市茉莉花茶保護規定》, 對茉莉花茶的保護與傳承、發展與規劃做了明確規定。截止目前, 全市共有羅源、永泰、連江三個產茶縣, 并在福清、連江、永泰建立茉莉花保護基地。福州市委市政府主辦的茉莉花茶推介會在北京、沈陽、濟南、成都、銀川等地成功舉辦。 從產量方面看, 2012-2017年, 福州市茶葉產量呈逐年遞增態勢, 年均增長達11.55%, 其中茉莉花茶的主要原料綠茶年均增長達8.60% (見圖1) 。 (二) 茶農收入明顯增加茶產業的發展離不開茶農的支持, 同時, 茶農獲得收益的高低也直接反映出當地茶加工業發展的水平。從近年發展情況來看, 福州市茶加工企業帶動農戶數與農戶收入均有明顯提高。福州市農業局數據顯示, 2017年, 全市茶加工龍頭企業共帶動農戶102910戶, 帶動農戶收入9.32億元, 較上年增長14.9%。據對企業調查顯示, 主要合作形式有兩種: 圖1 2012-2017年福州市茶葉及綠茶產量 1. 企業承包茶園, 雇傭當地茶農種植。福建省藍湖食品有限公司所生產的有機綠茶, 對茶園海拔、環境、水質等均有較高的要求, 企業通過與地方政府合作, 簽訂長期承包合同, 雇傭當地茶農種植, 嚴格控制農藥和化肥, 對茶葉生長過程進行監督和指導, 提高茶葉品質。2017年, 帶動農戶2950戶, 農戶創收5815萬元。閩榕茶業有限公司在霞浦、福安等地承包茶園, 采用技術指導、定向采購的模式, 對種植過程中使用肥料、農藥等進行嚴格檢測, 確保收購茶葉符合標準。2017年, 帶動農戶12000戶, 農戶創收17400萬元。 2. 企業與農戶合作, 建立長期穩定的茶葉購銷關系。連江縣長龍第一茶廠地處長龍茶山附近, 周邊部分農戶以種植茶葉為生, 企業通過與茶農的長期合作, 建立了穩定的茶葉采購渠道, 形成茶廠與茶農的良性互動發展。 (三) 龍頭企業發展迅速茶產業的發展離不開龍頭企業的發展。作為涉及原料基地、種植戶、加工企業等多個環節的產業, 龍頭企業的發展對區域內其他企業和相關產業具有良好的示范帶動作用。 1. 經濟效益大幅提升。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能夠直接帶動供應方及經銷方的發展, 從而帶動整個產業鏈的發展。近年來, 福州市茉莉花茶加工企業經濟效益持續提升, 對茉莉花茶產業發展形成積極向上的作用。福建春倫集團有限公司是福州規模最大、產量最高的精致茶生產企業, 茉莉花茶占其產品比重達97%, 2017年, 企業產值達9.99億元, 實現利潤6728萬元, 上繳稅收1767.1萬元。2012-2017年, 企業產值年均增長9.5%, 利潤年均增長13.1%, 稅收年均增長17.1%。福建省藍湖食品有限公司是福州最大的茶葉出口生產企業, 2017年, 企業出口創匯約6221萬美元, 產值達5.32億元, 實現利潤504萬元, 上繳稅收168萬元。2012-2017年, 企業實現產值年均增長21.5%, 利潤年均增長21.9%, 稅收年均增長18.8%。 2. 產線效率明顯增加。茉莉花茶制茶流程長, 工藝多, 所需要的人工量較其他茶種更多, 勞動要素也成為影響茉莉花茶生產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通過對生產線的技術改造和智能設備的使用, 有效地降低人工使用比例, 從而達到降低成本、提高生產效率的目的。閩榕茶業有限公司通過對篩選機的升級改造, 實現了茶梗篩選的自動化處理過程, 工人使用降低75%。該工序用工數由20人減至5人, 節約了人工成本。春倫集團通過對粗制生產線和包裝生產線的升級, 人工成本下降84%, 產量提高50%。 3. 產業融合成果顯著。茶產業的發展離不開茶文化的傳承, 茶文化的宣傳不僅能助推企業的發展, 也能帶動當地相關旅游產業的發展。近年來, 福州市茶葉加工生產企業著力于茶文化的宣傳推廣, 建成一批有特色、有內容的茉莉花茶旅游項目基地。閩榕茶業有限公司建成的帝封江茉莉花種植基地, 位于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和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核心區, 建有600多畝茉莉花種植觀光基地, 集賞花、品茶為一體, 成為福州著名旅游景點之一。福建春倫集團有限公司對企業產區及部分茶園進行深度開發, 現已建成集文化、創意、休閑娛樂為一體的茉莉花茶文化創意園 (GIAHS、AAA級旅游景點) 和占地近800畝, 集茶葉采摘、生產加工流程示范、傳統制作工藝教學體驗為一體的春倫宦溪生態茶園等茶文化宣傳基地, 開設茶文化宣講、親子茶文化學習體驗等活動項目, 傳承中國茶文化, 宣傳福州茉莉花茶文化。 二、茉莉花茶產業發展面臨的問題(一) 生產成本持續上升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 城市周邊茶園面積持續減少, 大量務農人員進城并轉向其他行業, 使得茶葉運費、損耗等附加費用與人工成本出現明顯增加, 同時, 受白茶、巖茶等其他茶類價格上漲的影響, 茶青價格也呈現持續上漲狀態。福建省藍湖食品有限公司表示, 2012-2017年, 茶青價格以年均10%左右速度上漲, 嚴重壓縮了企業的利潤;從采茶到生產領域, 工人工資普遍上漲約2倍。福建春倫集團有限公司反映, 以茶葉包裝為例, 企業周邊居民大都已隨拆遷離開, 包裝工位工資由2012年50元/日上漲至2017年300元/日, 其他崗位工資也出現不同程度的上漲。 (二) 產品附加值低產品附加值的高低對企業的經營發展有直接的影響作用。從調查情況看, 福州茶加工生產企業主要產品總體上仍屬于市場需求量大但價格較低的初級加工產品, 在食品飲料、醫藥保健等方面的深加工仍較為缺乏。如滿堂香、長龍等茶企, 茉莉花茶、綠茶占其產品比重均超過90%, 缺乏深加工領域的研發。閩榕茶業有限公司雖在茉莉花萃取技術方面有一定突破, 但其主要用途仍局限于茉莉花茶生產加工。 (三) 缺乏茶葉集中貿易市場大型茶葉貿易市場是推動茉莉花茶文化發展和本地茶企宣傳展示產品的重要場所, 也是外來客商了解本地茶葉的重要渠道。福州作為產茶大省福建省會城市, 缺少北京馬連道茶葉批發市場、廣東省芳村茶葉批發市場等茶葉集中貿易場所, 發展空間受到限制, 既不利于本地茶企的推廣和外來客商的采購, 也導致企業宣傳效率降低和宣傳費用增加。 (四) 茉莉花茶宣傳力度有待加強。茉莉花茶是福州城市名片的重要組成部分, 也是吸引游客, 提升福州知名度的重要影響因素。福州茉莉花茶宣傳主要以茶 (花) 園游覽觀光、茶葉制作觀摩等體驗游覽活動, 存在走出去多、走進來少的明顯缺憾, 同時, 也缺少影響力較大的特色茶文化旅游觀光項目。茉莉花茶文化內涵開發程度較低, 外來游客參與積極性也不高, 所產生的經濟效益仍不明顯。 三、推動福州茉莉花茶產業發展的建議(一) 優化茶葉產業布局, 降低生產成本優化全市的茶園布局, 在保持種植面積基本穩定的前提下, 鞏固發展現有產茶縣, 加大對老舊茶園的改造力度, 推廣茶園管理的新技術, 規范栽培、嚴格用藥, 提升茶園機械化使用水平, 從而在現有面積上提高茶葉產量, 盡可能減少企業從外地采購茶葉所帶來的不穩定因素。 (二) 增加科技研發投入, 提升產品附加值隨著近年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品質生活的追求, 綠色健康的茶油、茶保健品等衍生品的需求也不斷增加。福州茶加工生產企業, 應充分利用福州區位優勢, 結合現有高校相關專業, 在茶功能性開發產品、茶食品等方面開展研發工作, 并轉化為實際產品, 既能增加茶產品附加值, 也能推動產學研的深入發展。 同時, 茉莉花茶產業的發展不能片面地注重“飲茶”。福州茉莉花茶加工行業主要使用的是茶葉中的嫩芽部分, 缺乏對茶梗及茶樹的其他部分的應用研發, 應充分發揮茶樹全身是寶的特點, 提升深加工水平, 增加茶類產品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方向, 加強對茶資源的全方位利用。 (三) 建設大型茶葉交易市場, 增強輻射能力大型茶葉交易市場是茶葉從產區到銷售最主要的流通場所, 也是茶企直接參與和感知市場變化的重要方式之一。福州作為重要茶葉產區福建省的中心城市, 也是對臺交流的重要區域, 建設大型茶葉集散交易市場, 勢必將吸引大量知名茶企入駐, 提升茶文化氛圍, 擴大福州茉莉花茶影響力, 打造福建茶葉品牌對外宣傳推廣的中心和兩岸茶文化茶產業對接的有效平臺。 在建設大型茶葉市場的過程中, 除應注重現代銷售市場所具備的集散交易、技術交流、信息服務等基礎功能, 還應拓展其服務能力和輻射能力, 由過去單純提供場地服務為主轉向集信息咨詢、質量檢測、標準制定等多層次, 多方向服務為一體的場所。同時, 發揮福州電子信息技術方面的優勢, 增加網絡銷售功能, 打造茶葉電商交易平臺, 進一步擴展銷售渠道。 (四) 加大茶文化宣傳力度, 促進產業跨界融合中國是茶的起源地, 也是世界茶文化的發源地, 福建坐落于中國東南沿海, 其承擔著兩個重要角色, 一是中國重要的產茶區和茶文化繁育傳承地, 另一個是中國茶葉和茶文化走向世界的碼頭。福州茶文化歷史悠久, 更是茉莉花茶的起源地, 具有豐厚的文化底蘊和歷史傳承, 福州茉莉花茶產業的發展不能脫離文化的傳承而僅注重茶加工企業的發展。將茉莉花茶產業和旅游業相結合, 把茶葉種植的生態類景觀同加工的工藝類景觀相結合, 構建以茶葉種植、茶葉生產為主, 觀光旅游為輔的新產業模式, 打造以茉莉花茶文化為主題的宣傳公園和演藝類項目, 同時, 加大與旅游公司、互聯網旅游平臺對接合作, 通過旅游發展擴大福州茉莉花茶品牌影響力, 構筑產業相互融合的良性發展。 作者簡介:張南男 (1988-) , 男, 福建龍巖人, 國家統計局福州調查隊科員, 主要從事統計調查研究。 來源:《福州黨校學報》期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