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診中,一些出現了肢體病變的患者來就診,我都會讓患者去做X光、CT檢查,且有些時候還要求同步做磁共振的檢查。
然而,有些患者卻不理解,為什么做了X光的檢查,還要去做一遍磁共振檢查?甚至有的患者還會擔心起來:經常做X光、CT檢查,對身體會不會有輻射影響啊?
別急,對于以上大家經常提問的問題,我都會在這篇文章統一進行回復。
通過閱讀這篇文章,你可以知道:
1.X光、CT、磁共振,這三者之間有啥區別?
2.檢查骨腫瘤,為啥照了X光,還要再照CT/磁共振?
3.經常做X光、CT檢查,對身體有輻射影響嗎?
X光、CT、磁共振,三者之間有啥區別?
倫琴射線的出現,使得醫學獲得一個非常大的進步,即:通過透視,就能看到人體內部的骨骼的結構。
因為骨的密度高,其他軟組織密度低,兩個方向反差很大的時候,倫琴射線就可以非常清楚的可以區分這兩種組織結構。
所以說在骨的檢查過程中,x光片是非常普及的,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
然而,它只是一個單方向的透視檢查,它的照片給我們呈現的是要么是正位,要么是側位,只能看到一個平面的圖像。
隨著科學的發展,逐漸發展出了CT、磁共振。
CT照片是立體的,它的每一次照都是一個環形的掃描,相當于把人的身體一下子連續切成幾十張、幾百張的圖片,每一層的圖片可以是寬也可以是密,你掃得越密,圖像就會越清楚,做成三D模型就越逼真。
說到磁共振,它又是另外一種檢查設備了。磁場對水分子非常敏感,通過磁共振造成一個磁場以后,各種含水量的人體組織,就以不同的介質來反射到界面上,令我們看到不同的畫面。
做磁共振有一個要求是長時間不能動,因此對于那些不穩定的人體組織,比如腸道、肺臟、肝臟、胃、膀胱等臟器,照磁共振就不太合適了。因為肺、腸、胃這些臟器,都是一直在活動的,一照圖像就虛化了,最后什么也看不清楚。
所以說CT、磁共振、X光片,這三者都各有各的優勢。我們在看不同的骨科病變的時候,會根據病人自身的情況來判斷他應該做什么樣的檢查。
檢查骨腫瘤,為啥照了X光,還要再照CT/磁共振?
x光片對骨骼的顯示非常清楚,它可以區別骨的皮質、硬的皮質和中間的松質骨骨髓腔,甚至骨皮質有沒有被腫瘤破壞,有沒有炎癥細胞的侵蝕,有沒有骨折斷裂也非常清楚。
但在骨腫瘤早期階段,由于腫瘤對骨骼破壞不是很明顯,因此早期通過X光檢查是不容易看出腫瘤的存在。
但是這個時候照 CT,當然更好的是照磁共振,你就可以看到骨髓腔里面是有水分的變化。
因為腫瘤是一個像吸血鬼,它很容易搶奪別人的血液,所以它的水分很多,所以它信號也很高,那么一照磁共振就可以看出來。

腫瘤“高信號”
正常的骨骼周圍的軟組織都是一個灰度,就是灰色的信號。但是腫瘤或者是外傷以后水腫,那么它都會表現一個高信號,就是一個白花花的高信號,這個時候兩側一對比,你就發現這里肯定有問題,盡管X光片沒有看到,但磁共振已經能夠發現這樣的一個細微的變化。
經常做X光、CT檢查,對身體有輻射影響嗎?
這個應該從兩個方面來跟大家解釋。
一個是必要性。比如說你體內骨骼,或者是其他的組織器官有問題需要確認的時候,肉眼看外表是看不到病變的,這個時候你就要利用先進的科技來進行檢查,比如說x光片、CT這些掃描,來為你的診斷來提供依據。盡管它們有一些不足之處,會有一些輻射反應,但是你離開它就無法確診了。
可見,這些檢查是必要的,我們就要利用它的優點,不能說是只顧抓芝麻、不要西瓜。你要看到它的優勢,要抓住它的作用,盡可能地減少這些副作用,這是一個必須要采取的態度。
第二個要跟大家說的就是,X光片、CT確實是有一些輻射,因為它是倫琴射線,這種射線對人體確實會有一些影響。
但拋開劑量談毒性的都是耍流氓。在人的一生中,一次或者是幾次放射線,其實對人的生長是沒有太大的影響,是干擾不了正常組織細胞的生長代謝的。
就好像刀的千錘百煉一樣,你捶他一下兩下,這個鐵是打不成刀具的,一定要捶打1000次,才能夠打成它的形狀,輻射線也是有這樣的意思。
而且,醫生幫你做檢查的時候也同樣會受到射線的干擾。例如,做CT檢查的醫生,他天天是在輻射線周圍的環境下工作,對他們而言更需要做一個防護。
所以說,作為去檢查的病人,這一次的輻射量其實不必擔心。像我們做骨科醫生的時候,在年輕的時候,那個時候沒有CT,就是在X光透視下,給骨折病人手法復位,那個時候醫生所受的輻射線,遠比你病人要多得多,所以我們也沒有事,是吧?
對于這個問題,總的來說,應該客觀看待,雖然說它有一定的輻射量,但對于發育成熟的人來說,一次、兩次的檢查影響并不會太大。
當然了,我們檢查的時候,也要盡可能地保護重要的器官,比如說生殖腺器官、甲狀腺部位,這些代謝非常活躍的器官,用鉛衣把它保護起來,減少放射線對這些重要的敏感的的細胞的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