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問收獲,但問耕耘 ——讀《紅燭》有感 “付出就一定會有收獲”,這句話是雞湯,很是勵志。然而,理智的人都有清醒的認識:付出未必有收獲。更何況聞一多生活在黑暗動亂的年代,付出的甚至可能是自己的生命,哪能有什么收獲呢? 作為一個有良知的愛國知識分子,聞一多認識到自己身上的責任:把世人的靈魂從黑暗中拯救出來。一旦做出這樣的決定,便要有隨時做好犧牲的思想準備。然而,英雄也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啊!他有困惑:“為何更須燒蠟成灰,然后才放光出?”“既已燒著,又何苦傷心流淚?”換句話說,為什么我努力奉獻,非要犧牲掉自己的生命?為什么同時還要受到反動勢力的阻撓?現實真是冷酷至極。 既已抱定為國家“發光發亮”的心愿,也就不要害怕那些未知的不幸遭遇。想通之后,聞一多堅定自己的理想,發出“莫問收獲,但問耕耘”的呼喊!境界極高,令人贊嘆!這是一種奉獻精神,也是一種豁達的人生態度。 人的一生之中,有太多的不確定因素。比如,我認真努力工作,就一定會平步青云嗎?因為我們沒有預知未來的本領,能把握的只有現在。所以,中國人才會自我安慰:“盡人事,聽天命。”“那是命中注定。” 是的,我們必須得承認,有很多事情不可控。如果能在郁郁不得志時想想聞一多的這句話就好了,“莫問收獲,但問耕耘。”只要付出了,不管結果如何,總是有其意義的。我想,這意義,未必非得用成功來證明。 2021、10、0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