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Science子刊:首次證實哺乳動物存在脊髓氧傳感器,并揭示它的氧氣感應機制
SOS氧氣感應機理模型
近日發表在Science Advances 上的一篇研究中,來自卡爾加里大學的研究人員在一小部分脊髓神經元中發現了一種新的氧氣感應機制,該機制能夠保護大腦和其他重要器官免受低氧的影響。當血液含氧量下降時,哺乳動物會做出心肺反應,并優先向重要器官供氧。他們發現,啟動這種救援反應的是脊髓氧傳感器(SOS),能觸發交感神經系統和呼吸神經系統的激活。這是第一個明確證實SOS存在的研究。2,學術快報 | 饒毅實驗室的生物化學研究:分離純化揭示AMPK及其相關激酶的蛋白激酶通過生物化學的分離純化,發現分子間的相互生物化學關系,是生物學研究的最重要途徑之一?!渡锘瘜W雜志》,在線發表了兩篇饒實驗室的研究文章。通過少見的三輪生物化學分離純化,發現重要的蛋白激酶AMPK及其類似激酶,可以被STE20家族的多個成員所磷酸化。如果STE20-AMPK上下游關系確實參與很多、很重要的生理學過程,這些發現就是重要的突破性發現。3,河南大學師冰洋團隊開發新型納米膠囊,突破血腦屏障,高效編輯腦腫瘤細胞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被認為是21世紀以來生物技術領域最重要的突破之一。近日,河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河南大學-麥考瑞大學生物醫學聯合創新中心師冰洋教授、鄭蒙教授作為共同通訊作者,在Science Advances 上發表了研究論文。該研究開發了一種新型納米膠囊,能夠安全有效地將CRISPR-Cas9無創遞送到大腦并靶向腦膠質瘤細胞,高效編輯膠質瘤相關癌基因PLK1(編輯效率高達38.1%),并顯著延長了膠質瘤小鼠生存期。該研究開發的遞送系統能夠穿過血腦屏障,將CRISPR-Cas9系統安全、特異性遞送到腦腫瘤中,從而改善膠質母細胞瘤的治療。這一遞送系統也有望用于其他腦部疾病的治療。4,Sci Transl Med︱阻斷TH17細胞穿越血腦屏障,或可緩解神經功能障礙
來源:BioArtMED

選擇性靶向DICAM阻止TH17細胞滲透進入大腦
多發性硬化癥(MS)是免疫系統攻擊髓鞘并引發神經元損傷的結果,在整個中樞神經系統(CNS)形成典型的血管周圍病變并誘發神經炎癥。盡管MS發病機制涉及多個免疫細胞亞群,受維甲酸受體相關孤兒受體(ROR)t驅動的IL17+ CD4+輔助性T淋巴細胞(TH17)遷移穿過血腦屏障(BBB)被廣泛認為是神經炎癥的重要驅動因素。
近期,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醫院中心研究中心神經免疫學研究實驗室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發表了文章。這項研究成果表明,含雙免疫球蛋白結構域的細胞粘附分子(DICAM)在TH17細胞上表達并在自身免疫性神經炎癥期間促進TH17細胞穿越血腦屏障。因此DICAM可作為阻止疾病誘導白細胞遷移到CNS的候選治療靶點,用單克隆抗體阻斷DICAM可能是一種有前途的治療方法。
閱讀鏈接:
Sci Transl Med︱阻斷TH17細胞穿越血腦屏障,或可緩解神經功能障礙
5,羅思陽課題組在《Social Science & Medicine》發文揭示信任在新冠疫情應對中的作用及其計算心理機制疫情之下,信任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其中人際信任與機構信任可能是影響疫情防控的關鍵非藥物因素。近日發表在Social Science & Medicine 上的一篇研究融合了全球心理調查、流行病學建模、計算仿真與跨文化心理學實驗等多尺度方法,探索人際信任和機構信任在第一波新冠疫情防控中的影響和作用機制。研究發現,人際信任與病毒傳播速度相關,機構信任較高與較低的病死率相關,且兩種信任獨立的發揮作用。同時,機構信任影響個體參與核酸檢測的意愿,人際信任影響個體自覺遵守防疫規范的可能性,這些影響通過演化模型得到進一步證實。此外,人際信任與疫情防控效率的關系受到個人主義文化的調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