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炎是臨床中比較常見的消化系疾病,中醫治療胃炎必須辨清病變的基本證型,最為常見的基本證型有胃寒證和胃熱證,在臨床中胃寒證又多于胃熱證。治療胃寒證的方藥很多,最佳用方是桂枝人參湯。桂枝人參湯是《傷寒雜病論》中著名治病用方,也是歷代醫家治療慢性胃炎屬于胃寒證的最佳常用治病用方。 【組方】桂枝12克,人參10克,白術10克,干姜10克,炙甘草12克。 【方解】 桂枝味辛、甘,性溫;具有發汗解表、溫陽通經、散寒止痛、溫肺化飲、平沖降逆、補中益氣、堅筋骨、通關節、利血脈等作用。 人參味甘、微苦,性微溫;具有大補元氣、生津止渴、調榮養衛、安精神、定魂魄、益氣生血、和利血脈、削堅除積等作用。 白術味苦、甘,性溫;具有健脾燥濕、溫補中氣、化濕消腫、生化氣血、調和營衛、消痰行滯等作用。 干姜味辛,性熱;具有溫肺化飲、溫心助陽、溫中散寒、回陽救逆、溫陽止血、逐寒止痛等作用。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生則瀉火、解毒消腫,炙則溫中、益氣助陽、益心和脈、益肺止咳、益脾和胃、通經脈、利血氣、解百藥毒等作用。 方中這5味藥分別有諸多不同的治療作用,若僅用某一味藥,因其作用的多向性及復雜性,治療胃寒證很難取得預期的治療效果。中醫治病的最大優勢與特色就是通過組方配伍用藥,即通過方藥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約,從而使方藥各自的多向性具有聚合性,其各自的復雜性具有針對性,這是中醫治病組方用藥之奧妙,也是桂枝人參湯治療胃寒證取得最佳療效之巧妙。 方中味甘藥有3味,中醫認為味甘具有滋補及緩急作用,人參、白術、甘草之甘具有補益脾胃等功效,人參、甘草又偏于生津,白術偏于燥濕,既有相互協同作用又有相互制約作用。辛溫藥有2味,干姜又偏于溫陽散寒,桂枝又偏于溫通解肌,相互配伍后則能起到溫暖脾胃、通經止痛作用。另外,方中用益氣藥配伍溫陽藥,可治療氣虛生寒;益氣生津藥配伍益氣燥濕藥,使補益藥不助濕;益氣藥配伍通經藥,以治經氣不通;方藥相互為用,以溫陽補氣為主。 桂枝人參湯中桂枝、干姜,既是治療胃寒證的最佳用藥,又是日常生活中人們飲食調料用品;人參是重要補品藥之一,白術是健脾益氣的第一要品。中醫認為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化生之源,足以說明健脾在人體整個生命活動中的重要性。甘草既是益氣緩急之要藥,又是解百藥之毒的首選用藥。因此,桂枝人參湯既是保健用品又是治病良方。 【辨證】 臨床中運用桂枝人參湯治療慢性胃炎,患者常見癥狀表現有胃痛、胃脹、胃滿、胃悶、腹痛、腹脹、惡心、嘔吐、腹瀉,脘腹水聲,脘腹拘急。 運用桂枝人參湯治療慢性胃炎的辨證要點是手足不溫,全身怕冷,口淡不渴,舌質淡,苔薄白,脈沉弱。 【加減】 若腹痛者,加大桂枝用量,再加白芍,以通經緩急止痛;若手足厥冷者,加大干姜用量,再加附子,以溫陽散寒;若大便溏瀉者,加大白術用量,再加山藥、茯苓,以健脾止瀉;若不思飲食者,加砂仁、山楂,以醒脾和胃消食;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