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子浣紗圖》絹本,設色,五代畫家周文矩繪,縱32厘米,橫32厘米,現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 西子即西施,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西施浣紗”是一個著名的典故。西施,原名施夷光,春秋末期出生于浙江諸暨苧蘿村。其父賣柴,母浣紗,西施亦常浣紗于溪邊,故又稱浣紗女。西施天生麗質,粉面桃花,國色天香。相傳,一日,她在溪邊浣紗時,清澈的河水映照著她纖細俊俏的身影。水中的魚兒被她的美麗吸引,看得發呆,竟然忘了游水,以至沉入水底。所以,后世用“沉魚”來形容女子的美貌。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以沉魚為先。國色天香“四大美女”,亦以西施居首。 ![]() 《西子浣紗圖》所繪便是西施在桃花溪邊浣紗的情景。周文矩的仕女畫,繼承了唐周昉的傳統,在面部造型上,得其“閨閣之態”,但也有他獨創的地方。周昉習慣用“戰筆”,線條勁瘦且有顫動之感,且在設色上不同于周昉的“秋艷”,而是“不施朱傅粉,鏤金佩玉,以飾為工”。 ![]() 《詩經·衛風·碩人》有詩云:“手如柔繾,膚如凝脂,領如U鱗,齒如U犀,露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這是我國自古以來對美麗女子的審美標準。“手如柔荑”,即描繪女子的手非常的纖細柔軟。“膚如凝脂”,描繪的是女子的膚質細膩白凈。“領如蝤蠐”,是指女子的脖頸白皙細長。“齒如齒犀”是指女子的牙齒潔白整齊。“撇首蛾眉”,是寬寬的額頭,彎彎的眉毛,如蛾眉般呈八字形。 ![]() 細觀《西子浣紗圖》所繪西施——纖細柔軟的小手,細膩潔白的肌膚,白皙細長的脖頸,寬寬的額頭,八字彎眉,除了牙齒看不到,完全符合《詩經》中對美麗女子的形容,算是一位標準的古典美女。具體是否符合現代的審美觀,大家可以自己評判。 圖片來源于網絡、故宮博物院等;文章內容參考自網絡、書籍;若有侵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 |
|
來自: 品謀圖書館館藏 > 《古代書畫作品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