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互聯網上發生了一件大事兒,相信各位高強度沖浪的小伙伴們都知道了。 現在主流的社交平臺和聊天軟件,都宣布要顯示網友們發帖或留言時的IP歸屬地。 平日里明爭暗斗的大廠們,在這件事兒上出奇的團結。 ![]() 首先是國民級短視頻娛樂App抖音,如果你在視頻評論區發了留言,會發現頭像隔壁掛了個【IP屬地】。 原本素不相識的網友,現在能從評論區互認老鄉。 這么看來,IP歸屬地也不失為一個好功能啊。 ![]() 除此以外,用戶們的的個人界面,也會顯示【IP屬地】,全網網友都能看到你來自哪兒。 有網友表示,這下好了,網絡約架再也不是夢。 ![]() 當然啦,調侃歸調侃,小雷不提倡線上約架,畢竟打贏了坐牢,打輸了進醫院。 而我們平常用得最多的微信,雖然在個人界面沒有顯示真實IP歸屬地。 但在文章評論區留言被精選后,還是會露出“馬腳”。 ![]() 不僅是微信和抖音,像小紅書和豆瓣等體量稍小的App,都已經上線了【IP屬地】顯示功能。 至于小雷,對功能的上線是沒啥意見的,甚至有點想雙手贊成。 但從網上的反饋來看,似乎很多網友還接受不了自己的IP歸屬地裸奔在外。 裸體沖浪、侵犯隱私等聲音不絕于耳,有人寧愿卸載軟件保平安,還有人表示功能弊大于利。 ![]() 辣么,這個刷爆全網的【IP屬地】真有那么可怕嗎? 今天呢,咱們就來好好聊聊IP歸屬地上線這事兒。 IP地址是你的互聯網門牌號“IP地址”可以說是互聯網上比較常見的詞,但小雷發現,還是有很多人對它具體含義不太了解。 所以咧,咱們還是按照慣例,簡單聊聊IP地址是啥玩意兒。 我們平時出門逛街,總有一個出發地和目的地叭。 ![]() 上網沖浪也一樣,每臺上網的設備也得有一個門牌號,用于在茫茫大海中相互聯系。 而IP地址就是被分配到每臺設備上的門牌號。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咱們以前在線聊天工具和好友聯系,本質上就是一個IP與另一個IP互聯互通。 如果沒有了IP地址,咱們就不知道誰是發消息的人,誰又是接收消息的人,有微信漂流瓶內味了。 ![]() 但這樣上網沖浪跟盲頭蒼蠅沒啥兩樣呀,你永遠找不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和人。 此時IP地址的存在就很有必要了。 它有兩大主要功能,一是“門牌號”功能,告訴其他網友你在哪。 另一個是尋址功能了,也就是用來拜訪其他IP地址。 如果大伙而實在是理解不了,可以回顧一波以前很火的“珊瑚蟲QQ”。 咳咳,有點暴露年齡了...... 具體來說呢,珊瑚蟲QQ是騰訊QQ的魔改版,它有兩大開掛級功能。 一是顯示隱身的好友,讓潛水怪無所遁形,二是顯示好友IP,打開聊天窗口就知道對方人在哪里。 ![]() 這就很顯而易見了,表面上我們是和好友在QQ窗口里聊天。 但在“互聯網”眼里,其實只是兩個IP在互撩而已。 IP屬地公開,這些人才需要慌看到這里,有小伙伴可能會很疑惑了,既然IP地址猶如互聯網門牌號,那應該具有隱私性才對。 就像在現實中,我們也不希望陌生人知道自己家住哪兒叭。 確實啊,從理論上來說,IP地址是具有隱私性且不應該隨意被公布的。 但隨著一些新技術的普及,IP地址的定位早就沒那么準確了。(咱們放到后面細聊)。 而且各大主流平臺顯示的,也不是具體的IP地址,而是范圍更大的省份、直轄市甚至是國家地區。 ![]() 對于咱們這些普通用戶來說,就顯示個IP屬地,真的不會有啥大影響,甚至能當場認老鄉呢。 那為啥還能引起這么大爭議呢?小雷私以為,和這幾類群體有關系。 第一種呢,是假裝在海外做業務的人,他們人在國內,但深知網友們對國外生活充滿好奇。 于是將計就計,把自己包裝成在海外華人博主。 比如有在日本收破爛的露露,自從【IP屬地】上線后,她的賬號主頁顯示歸屬地為河南。 ![]() 而這個名為“人在紐約”的博主更尷尬。 左邊標著自己在美國,但右邊的真實IP屬地卻暴露了自己。 平臺仿佛在跟這些【人在xx,剛下飛機】的博主說:“別裝了老哥,現在都顯示IP屬地了。” ![]() 至于一些搞本地吃喝玩樂的賬號,場面似乎更加尷尬。 如大家所見,以下這些“西安吃喝玩樂”、“廣州人的廣州生活”、“重慶吃喝生活”等賬號,IP屬地全在湖南。 不懂就問,是湖南比較懂全國的吃喝玩樂,還是說宇宙中心本就在湖南? ![]() 其實小雷覺得,這些號是應該由某個來自湖南的MCN機構統一管理的。 換個角度來看,人家身在湖南,還能精通各個地區的吃喝玩樂特點,并整理輸出內容,業務能力確實沒得黑。 只是現在的網友都不喜歡被欺騙,看著喜歡的本地博主并非本地人,估計心里也不是滋味吧。 ![]() 當然啦,真要說誰是被IP屬地傷害最深,當屬那些“身在曹營心在漢”的人。 曾經小雷也十分不解,為何微博氣氛如此惡臭,每天上去看,不是打拳就是嘴臭互噴。 自從【IP屬地】功能上線后,小雷總算是悟了,看這一條條不友好的評論,幾乎清一色來自海外地區。 借著網絡有一定隱匿性,這群人便在各大社交平臺隨地“拉屎”帶節奏,能不把網絡環境搞臭就怪了... ![]() 這些人也許本身帶著“重大任務”,一心做網絡輿論的老鼠屎。 但現在IP屬地顯示出來了,急的是誰,懂的都懂。 ![]() 總而言之,如果咱們只是普通人,在網上普通地沖個浪。 那么IP屬地的顯示與否,并不會影響到我們的沖浪興致。 IP地址被泄露了也不慌討論完IP屬地的事兒,我們再來聊聊,如果被獲取到了詳細的IP地址,會有啥大風險。 如果把時間回調到十多年前,大伙會發現,那時候很多論壇都顯示發帖和評論人的IP地址。 而且與如今的屬地不同,當時論壇顯示的IP可謂十分詳細,只有最后一段隱藏了數字。 比如223.5.198.xxx。 不過光是前面三段,就足夠我們查到IP來自哪里了。 也因為這事兒,當時有一些注重隱私的網友就到處發帖,詢問隱藏真實IP地址的方法。 評論區有不少網友為其出謀劃策,其中最多人提到的,正是代理IP大法。 ![]() 嗯,怎么感覺有點熟悉,今天小雷還真就刷到了“IP代理畸形產業爆火”的新聞。 果然,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 但小雷還是那句話,如果你只是普通上個網,那么即使被知道了具體IP地址,也不是啥大事,更沒有必要去買所謂的【更換IP代理】軟件。 因為現在的IP地址,早就沒辦法準確到單個聯網設備了。 ![]() 早期IPv4地址還充裕的時候,確實是每臺聯網設備獨享一個IP地址,此時IP地址泄露會有比較嚴重的影響。 比如別人獲取了你的IP地址后,就能查到你下載過啥小電影,又或者對你進行網絡攻擊。 ![]() 后來隨著越來越多人上網沖浪,IPv4地址愈加緊缺,4,294,967,296個地址快要消耗光了。 但IPv6又還沒全面普及,為了緩解IPv4緊缺的問題,專家們就搞了個NAT協議。 所謂NAT協議,就是把運營商分發下來的公網IPv4地址,轉換為內網IP。 這樣一來,家里所有聯網的設備,都只需要消耗一個IPv4地址,變相增加上網設備承載量。 ![]() 圖源:少數派 后來運營商們覺得,這樣做還是不夠環保啊。 那就干脆把NAT轉換的任務扛在自己肩上,讓整個小區的用戶,都共享一個內網IPv4地址。 害,論節省資源,還得看運營商啊... ![]() 圖源:少數派 這樣做最大的好處,自然是安全性更好了。 別人即使知道了你的公網IP地址,也無法精準找到你人在哪兒。 想“順著網線”來打人?不好意思,沒門。 當然,如果大伙真覺得IP屬地被公開了,屬于侵犯自己的隱私,確實可以考慮走一波起訴途徑。 前幾天就有個網友這么干了,而且資料還收集地挺齊全。 ![]() 但小雷覺得,光是公開一個IP屬地,其實很難說是侵犯隱私。 別忘了,以前的論壇公開IP的尺度,可比現在大多了。 總的來看,公開顯示【IP所屬地】的功能上線,還是挺有必要的。 至少它讓不少借著互聯網帶節奏的人暴露原形,讓“人在xx,剛下飛機”的人被啪啪打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