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自然都想要自己的孩子天資聰穎,但孩子們太小,的確沒辦法辨別孩子長大以后能否有出眾的智力。有的人說:“孩子智商高不高,不需要等長大,1歲之內就可以判斷”。實際上這種說法并不是無稽之談,1歲之內的孩子智力發育,只要從生活中的一些行為就可以判斷一二。 一歲內一般寶寶大腦發育標準 父母在注意寶寶身體發育的同時,還要注意大腦發育的情況。不同的月份,也會相對應不同的大腦發育標準。父母可以比較一下,看看自己孩子大腦發育能否正常。 1-2個月寶寶:這一時期的寶寶頭可豎直2秒左右,聽見響聲有反應,眼睛會跟隨移動的人移動,有時候自己也會發出細微響聲。 2-3個月寶寶:這一時期的孩子俯臥時可仰頭,小手可以短時間握住物品,有人逗他的時候會咯咯笑。 4-5個月寶寶:這個時候的寶寶輕輕握住手就會坐起來,能抓住玩具,會對人和物品表達喜歡,看到吃食會十分開心。 6-7個月寶寶:6-7個月的孩子坐立自如,會玩娃娃,甚至會叫出爸爸、媽媽的類似音,有辨別人的水平。 8-9個月寶寶:這個時候的孩子開始會爬,輕輕牽著他們可以帶著他們走,會表達拒絕,也會做一些簡單的動作。 9-10個月孩子:這個時候孩子扶著護欄可以走,手指頭動作嫻熟,會模仿發音,并表達出常用物品的名字。 11-12個月孩子:這個時候孩子開始可以單獨直立,會清楚地叫爸爸、媽媽,懂得家長發出的命令。 父母們可以跟隨自己孩子的月份,來比較一下智力發育是否正常,假如存在異常,最好立即詢問醫生。實際上,辨別孩子的大腦發育是否正常,父母們不要彷徨,通常只需要從3個方面進行辨別。 用三項指標來辨別一歲寶寶的發育情況 1、社會交往 這里社會交往并不是指的是孩子的口頭表達能力,而是孩子面對其他事物時的表現。比如孩子看見熟悉的人會露出笑容,這也是孩子的一種社交能力。對于父母的呼叫,孩子每次都能很快地回復,那么孩子的大腦一定是發育正常的。但是也并不是所有不回復的孩子大腦發育就落后,有的孩子不愛說話,反感社會交往,但其他方面都是正常的,也沒有什么影響。 2、語言 有的寶寶說話早,有的寶寶說話晚,但卻能理解大人的想表達意思,那么就表示寶寶的語言能力是沒有問題的。就算是小孩過了一歲語言表達能力還有問題,也不可以直接斷定寶寶智力有問題,還需要從聽覺等檢查來進行辨別。 3、動作 精細動作的生長發育能很大程度上反映大腦的生長發育,目前許多早教班就十分重視小孩精細動作的鍛煉,就是為了能更好地刺激腦部發育。像手的抓握水平和腳趾頭的活動,都是能夠反映小孩的生長發育情況。 一歲以內的小孩,出現這三種動作,表明大腦發育很好 1、常常往口中放東西 小孩子老是喜歡把亂七八糟的東西都往口中送,許多父母害怕危害口腔衛生,因此便會進行阻攔。但事實上,這一時期的小孩正步入“口欲期”。主要表現便是通過往口中放東西來獲得心理狀態上的愉悅感。當然,小孩也是通過往口中放東西的方法來探尋周邊環境。小孩步入口欲期時,也暗示著小孩的智力水平和認知能力在漸漸提升,是智力發展的反映。 2、手部動作精細 精細動作對小孩的腦部發育、手眼協調水平都有很大的推動作用。在小孩6-8個月左右,小孩通常喜歡用手抓、撕、拍打等一系列動作,這類動作的出現表明小孩進入了手部的敏感期,十分喜歡用手去觸碰身邊事物。這類動作看起來有些破壞力,但事實上卻能很好地促進大腦的生長發育和智力的開發,是智力在提升的表現。 3、對陌生人表現害怕 小孩在7個月左右,會步入到“怕生期”。主要表現便是對于陌生人時,會十分的膽小和害怕。研究表明:有50%-80%的小孩都會出現怕生的表現。這是因為這個時期是小孩構建安全感的關鍵時期,也是因為小孩腦神經系統發育迅速,再加上認知能力的提升,自然就可以辨別家人和陌生人。 總結: 每一個寶寶都是獨一無二的,在生長發育上當然會有一定的差別,父母要對小孩的生長發育不斷觀察,不可以僅憑其中的一個指標就斷定小孩的大腦發育不正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