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腎膀胱病證目錄:簡介。 【證候及特征】 【病機述要】。 【治療要點】 1.腎病多虛,宜“培其不足,不可伐其有余”。腎陰虧虛,宜滋養腎陰;腎陽虛衰,宜溫補腎陽,但根據陰陽互根的原理,在滋補腎陰的同時,應適當配伍補陽之品,所謂“善補陰者,必于陽中求陰,則陰得陽升而泉源不竭”;在溫補腎陽的同時,又應適當配伍補陰藥物,所謂“善補陽者,必于陰中求陽,則陽得陰助而生化無窮”。 2.腎虛之證,大要分為陰虛、陽虛兩類。陽虛之變,為寒證;陰虛之變,為熱證。治療腎陰虛忌用辛燥,忌過于苦寒,宜施甘潤益腎之劑,使虛火降而陰自復,所謂“壯水之主,以制陽光”;治療腎陽虛忌用涼潤和表散,宜施甘溫助陽之品,使沉寒散而陽能旺,所謂“益火之源,以消陰翳”。若陰陽俱虛,精氣兩傷,則當雙補陰陽。 3.腎為陰陽之根而藏精,“精氣奪則虛”,腎陰腎陽虧虛,其病往往深重,治此純虛之證,宜酌情佐以血肉有情之品,如鹿茸等,以填精益髓,資其生化之源。 4.膀胱與腎互為表里,膀胱虛寒證候,多由腎陽不足,氣化失司引起,其治當以溫腎化氣為法;腎氣不固,宜固攝腎氣;腎陽虛衰,宜溫補腎陽;陽虛水泛,宜溫陽化氣行水。膀胱濕熱證候,治當清熱利濕。六腑以通為用,膀胱實證常施利尿、排石、活血、行氣等通利之劑。 5.腎與其他臟腑。如腎陰虧虛,可導致水不涵木,肝陽上亢,治當育陰潛陽;腎陽虛衰,火不暖土,治當溫補脾腎;水不上濟,心火偏旺,心腎不交,治當清心滋腎;或肺虛及腎,腎不納氣,治當補肺溫腎納氣等。 6.腎膀胱病證的調攝,應節制房室,避免過勞,以免重傷腎氣而加重病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