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常識刷題1.下列送別詩句中不屬于描寫目送友人場景的是:( ) A.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B.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C.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 D.青楓江上秋帆遠,白帝城邊古木疏 2.唐太宗李世民曾言:為官擇人,唯才是與;茍或不才,雖親不用。下列哪一人才選拔制度與其所言體現的用人理念最契合:( ) A.科舉制 B.察舉制 C.世卿世祿制 D.九品中正制 3.“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李白在詩句里描述自己的行程是從現在的( )到( )。 A.重慶湖北 B.湖南四川 C.重慶江蘇 D.湖南江蘇 4.之前網絡上興起了“杜甫很忙”的惡搞創意,一時間眾說紛紜。下列詩句作者不是杜甫的是:( ) A.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B.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C.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D.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 5.下列關于主席用典與出處的對應,錯誤的是:( )。 A.“天行有常”“應之以治則吉”:《荀子》 B.“不畏浮云遮望眼”:《登飛來峰》 C.“茍利于民,不必法古;茍周于事,不必循俗”:《韓非子》 D.“積土而為山,積水而為海”:《荀子》 6.下列詩詞的作者中,可能會目睹王安石變法的是:( )。 A.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B.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C.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D.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7.邊塞詩歌是中國詩詞史上的一個重要流派。下列詩詞與所處朝代面臨的主要邊境憂患,匹配正確的是:( )。 A.鐵騎追驍虜,金羈討黠羌——柔然 B.借問長城侯,單于入朝謁——西夏 C.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突厥 D.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蒙古 8.童蒙教材,是我國古代對兒童進行啟蒙教育的主要讀物。與前代相比,兩漢時期的童蒙教材有了長足的進步和發展。以下童蒙教材始出現于漢朝的是:( )。 A.《凡將篇》 B.《論語》 C.《百家姓》 D.《聲律啟蒙》 9.魏晉時期“建安七子”中的一位文學家被謝靈運稱贊“才高八斗”,以下詩句是這位文學家作品的是:( )。 A.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B.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C.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D.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10.下列關于古詩名句的說法,錯誤的是:( ) A.“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的“佳節”指的是中秋 B.“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中的“飛將”指的是李廣 C.“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中的“西嶺”指的是岷山 D.“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中的“梨花”指的是雪花 11.下列關于我國古代作品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詩經》最初是配樂的歌詞 B.《莊子》中記載了大量的中國古代神話 C.《楚辭》由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編撰而成 D.《論語》大部分記言,小部分記事 12.下列書籍中不屬于我國古代兵書的是:( )。 A.《司馬法》 B.《六韜》 C.《三略》 D.《五蠹》 13.下列選項中詩句與所描述的事物對應不正確的是:( )。 A.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蓮 B.一節復一節,千枝攢萬葉——竹 C.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二胡 D.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石灰 14.歷史上不少人在遭遇人生困境后寫下不朽名著,以下不屬于這種情況的是:( )。 A.屈原與《離騷》 B.孔子與《論語》 C.孫臏與《孫臏兵法》 D.司馬遷與《史記》 15.下列作者和作品對應中,不正確的是:( )。 A.諸葛亮——《出師表》 B.李白——《飲中八仙歌》 C.屈原——《天問》 D.曹植——《洛神賦》 16.下列詩詞中,屬于陸游作品的有:( )。 ①《早發白帝城》 ②《示兒》 ③《登幽州臺歌》 ④《書憤》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7.下列名言與其作者對應正確的是:( )。 A.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屈原 B.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杜甫 C.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李商隱 D.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勞一分才——華羅庚 18.下面詩詞名句與作者對應正確的一項是:( )。 A.寂寞嫦娥舒廣袖,萬里長空且為忠魂舞——辛棄疾 B.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蘇軾 C.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李白 D.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張若虛 19.下列詞語與道家思想有關的是:( )。 A.上善若水 B.兼愛非攻 C.簡禮從俗 D.六根清凈 20.關于唐宋八大家,下列表述不正確的是:( ) A.提倡駢文,反對散文 B.除韓愈、柳宗元外,其余都是北宋人 C.《永州八記》的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D.唐宋八大家是唐宋古文運動的中心人物 21.下列詩句反映的歷史事件,按時間先后排序正確的是( )。 ①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 ②英明領袖來掌舵,革命磅礴向前進 ③叱咤風云除帝制,崢嶸歲月轉乾坤 ④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②④ D.①③④② 22.下列文學常識中,表述錯誤的是:( ) A.《桃花源記》的作者是陶淵明,宋代人,他的作品還有《岳陽樓記》 B.蘇軾《水調歌頭》中的“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表達了與親人共賞人間美景的心愿,體現了詩人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C.《雪》選自魯迅的散文詩集《野草》,他的代表作品有小說《孔乙己》 D.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是老舍,其作品有《駱駝祥子》《四世同堂》 23.下列有關文學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 A.雜劇在元代文學中有突出的地位,代表作有關漢卿的《竇娥冤》、王實甫的《西廂記》、孔尚任的《桃花扇》和馬致遠的《漢宮秋》等 B.茅盾的《子夜》、巴金的《家》、老舍的《駱駝祥子》以及葉圣陶的《倪煥之》,是我國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著名的長篇小說 C.高爾基一生創作甚豐,有長篇小說、中篇小說、劇本、散文等。小說《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是他的自傳體三部曲 D.馬克·吐溫和歐·亨利都擅長寫諷刺小說。馬克·吐溫的《競選州長》、《百萬英鎊》和歐·亨利的《警察與贊美詩》等都深受讀者的喜愛 24.“天網恢恢,疏而不失”此語出自我國古代哪位名人( )?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韓非子 25.“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的作者是( )。 A.蘇軾 B.王安石 C.朱熹 D.司馬光 26.《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中的“水調歌頭”是指:( )。 A.格律 B.詞牌 C.韻腳 D.叫板 27.下列有關歷史名人敘述錯誤的是( )。 A.三國名將關羽被后人奉為“武圣” B.司馬光與司馬遷并稱為“史界兩司馬” C.“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是王勃的名句 D.柳宗元與韓愈同倡古文運動,同被列為“唐宋八大家” 28.下列三部著作的先后順序是( )。 A.《詩經》《論語》《春秋》 B.《春秋》《詩經》《論語》 C.《詩經》《春秋》《論語》 D.《春秋》《論語》《詩經》 29.詩文“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中的“妃子”是指我國古代的( )。 A.西施 B.王昭君 C.貂蟬 D.楊玉環 30.詩句“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作者是( )。 A.王維 B.杜甫 C.蘇軾 D.陸游 文學常識刷題答案1.C 【解析】本題考查人文常識。A項正確,“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出自唐代詩人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廣陵》。這是首送別詩,不僅寫出了友人所乘船孑然遠逝的情景,而且寫出詩人憑欄目送的情景,此刻,詩人佇立在黃鶴樓上,久久地注視著那漸行漸遠,最終消失在茫茫水天相接之處的一片孤帆,他的心早已隨船而去了。寄寓了詩人的惜別之情。B項正確,“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出自盛唐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岑參在這首詩中,以詩人的敏銳觀察力和浪漫奔放的筆調,描繪了祖國西北邊塞的壯麗景色,以及邊塞軍營送別歸京使臣的熱烈場面,表現了詩人和邊防將士的愛國熱情,以及他們對戰友的真摯感情。“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用很平淡質樸的語言表現了將士們對戰友的真摯感情,字字傳神,含蓄雋永。這一部分雖然描寫對友人依依惜別的深情,但也表現了邊塞將士的豪邁精神。C項錯誤,“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出自唐代許渾的《謝亭送別》。這是一首送別詩。一覺醒來,已是薄暮時分。天色變了,下起了雨,四望一片迷蒙。眼前的江面,兩岸的青山紅葉都已經籠罩在蒙蒙雨霧和沉沉暮色之中。而朋友的船,此刻更不知道隨著急流駛到云山霧嶂之外的什么地方去了。不僅寫出身留謝亭而友人早已遠去,而且寫出暮色蒼茫風雨凄迷的孤寂落寞的離愁情。D項正確,“青楓江上秋帆遠,白帝城邊古木疏。”出自唐代高適的《送李少府貶峽中王少府貶長沙》。這是一首送別詩,同時也是一首邊塞詩,同時送別兩人,且兩人均為遭貶而遷。“青楓江”指瀏水,在長沙與湘江匯合。寫李少府到了長沙,在秋高氣爽的季節,望著那明凈高遠、略無纖塵的藍天,自然會洗盡煩惱。想象王少府到了峽中,可以去古木參天、枝葉扶疏的白帝城憑吊古跡,以求慰藉。這一句是對離別的二人共同講的,體現了目送的場景。本題為選非題,故正確答案為C。 2.A 【解析】唐太宗李世民曾言:為官擇人,唯才是與;茍或不才,雖親不用。是指用人的原則是看才能,而不管親疏。A項正確,科舉是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辦法,所以叫做科舉。具有分科考試,取士權歸于中央所有,允許自由報考和主要以成績定取舍三個顯著的特點。從隋朝大業元年(605年)開始實行,到清朝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舉行最后一科進士考試為止,經歷了1300年。B項錯誤,察舉制是中國古代選拔官吏的一種制度,它的確立時間是漢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它的主要特征是由地方長官在轄區內隨時考察、選取人才并推薦給上級或中央,經過試用考核再任命官職。C項錯誤,世卿世祿制是古代高級官吏的稱呼。世卿就是天子或諸侯國君之下的貴族,世世代代、父死子繼,連任卿這樣的高官。祿是官吏所得的享受財物。世祿就是官吏們世世代代、父死子繼,享有所封的土地及其賦稅收入。D項錯誤,九品中正制,又稱九品官人法,是魏晉南北朝時期重要的選官制度,從曹魏始至隋唐科舉的確立,這期間約存在了四百年之久。九品中正制大體是指由各州郡分別推選大中正一人,所推舉大中正必為在中央任職官員且德名俱高者。大中正再產生小中正。中正就是品評人才的官職名稱。大、小中正產生后,由中央分發一種人才調查表,在該表中將人才分為九等,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此項制度使得當時的官吏選拔有了一客觀標準,此標準其實依然是采取地方群眾輿論和公共意見,保留了漢代鄉舉里選的遺意。故正確答案為A。 3.A 【解析】白帝城位于重慶奉節縣瞿塘峽口的長江北岸,奉節東白帝山上,三峽的著名游覽勝地。江陵縣位于湖北省中南部,江漢平原腹地、荊江河段北岸。故正確答案為A。 4.D 【解析】A、B、C項錯誤,三項均出自杜甫的作品;D項正確,“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出自唐代詩人杜牧的《遣懷》。故正確答案為D。 5.C 【解析】A項正確,“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與“應之以治則吉,應之以亂則兇”均出自《荀子·天論》,意思是:大自然的運行有其客觀規律,順應其規律就會獲得吉祥。B項正確,“不畏浮云遮望眼”出自王安石的《登飛來峰》,意思是:不怕層層浮云遮住我那遠眺的視野。C項錯誤,“茍利于民,不必法古;茍周于事,不必循俗”出自《文子·上義》,意思是:如果對人民有利,就不一定要效法古人的制度;如果符合實際情況,就不一定非要遵循舊俗。D項正確,“積土而為山,積水而為海”出自《荀子·儒效》,意思是:把土堆積起來可以形成高山,把水匯聚起來可以形成大海。本題為選非題,故正確答案為C。 6.B 【解析】王安石變法是宋神宗時期,王安石發動的旨在改變北宋建國以來積貧積弱局面的一場社會改革運動。變法自熙寧二年(1069年)開始,至元豐八年(1085年)宋神宗去世結束,故亦稱熙寧變法、熙豐變法。A項錯誤,該詩句出自南宋詩人陸游的《臨安春雨初霽》。陸游(1125年—1210年),字務觀,號放翁,漢族,尚書右丞陸佃之孫,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B項正確,該詩句出自北宋詞人歐陽修的《醉翁亭記》。歐陽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學家。C項錯誤,該詩句出自唐代詩人李賀的《金銅仙人辭漢歌》。李賀(約公元790年-約817年),字長吉,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李白、李商隱稱為“唐代三李”,有“詩鬼”之稱。D項錯誤,該詩句出自清代詩人龔自珍的《己亥雜詩》。龔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人,號定庵,清代思想家、詩人、文學家和改良主義的先驅者。故正確答案為B。 7.答案】C 【解析】A項錯誤,“鐵騎追驍虜,金羈討黠羌”出自南朝詩人吳均所作的樂府詩《胡無人行》,南朝梁所處時期為502—557年,其面臨的主要邊境憂患為北朝時期的鮮卑族政權北魏和東魏(西魏)。柔然,公元四世紀后期至六世紀中葉,在蒙古草原上繼匈奴汗國、鮮卑汗國等之后崛起的部落制汗國。B項錯誤,“借問長城侯,單于入朝謁”出自隋煬帝楊廣所作的《飲馬長城窟行》,隋唐時期面臨的主要邊境憂患為北部突厥建立的政權。西夏是由黨項族建立的與北宋并立的政權。C項正確,“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出自唐代詩人王昌齡所作的《出塞二首·其一》,隋唐時期面臨的主要邊境憂患為北部突厥建立的政權。D項錯誤,“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出自北宋文學家范仲淹所作的《漁家傲·秋思》,北宋時期面臨的主要邊境憂患為北部契丹族建立的政權遼和黨項族建立的政權西夏。故正確答案為C。 8.A 【解析】A項正確,《凡將篇》為西漢武帝時司馬相如撰,屬文字學之書,作為當時地方官學及私學的識字啟蒙教材,同時作為考試的依據。其解說文字的內容多被許慎《說文解字》所采用。B項錯誤,《論語》是一本語錄體的書,是孔子的弟子和再傳弟子對孔子言行的記錄,約成書于春秋戰國時期。《論語》是儒學和中華文化最重要的一部經典。漢后2000多年,儒學是中華文化的主干,而孔子是儒學的創始人,儒學的基本思想都在《論語》中,所以《論語》也被稱為“中國人的圣經”。C項錯誤,《百家姓》是我國流傳時間最長、流傳最廣的一種蒙學教材,約成書于北宋初年。它的成書和普及甚至早于《三字經》。《百家姓》采用四言體例,句句押韻,像一首四言詩,便于誦讀和記憶,因此流傳至今,影響極深。D項錯誤,《聲律啟蒙》是訓練兒童應對、掌握聲韻格律的啟蒙讀物,成書于清朝康熙年間,作者是車萬育。故正確答案為A。 9.B 【解析】謝靈運曾這樣評說:“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這是說,天下的才能如果是一石(十斗為一石),曹植一個就占了八斗。所以被稱贊的文學家指的是曹植。A項錯誤,“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出自曹操的《短歌行》。B項正確,“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出自曹植的《七步詩》。C項錯誤,“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出自陶淵明的《飲酒·其五》。D項錯誤,“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出自李白的《月下獨酌四首·其一》。故正確答案為B。 10.A 【解析】A項錯誤:“佳節”指的是重陽節。語出唐·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是重陽節,有登高、插茱萸習俗。B項正確:語出唐·王昌齡《出塞·其二》。唐詩用典常用漢代人物,唐詩中飛將指李廣。《史記·李廣列傳》載:廣居右北平,匈奴聞之,號曰“漢之飛將軍”,避之,數歲不敢入右北平。C項正確:西嶺指的是岷山山脈中的西嶺雪山。西嶺雪山位于成都市大邑縣境內,距成都僅95公里,屬世界自然遺產、大熊貓棲息地,因唐代大詩人杜甫的千古絕句“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而得名。景區內有終年積雪的大雪山,海拔5353米,為成都第一峰。D項正確:語出唐·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以比喻的手法描寫了北國突降大雪時的情形,這一片白雪皚皚、銀裝素裹的景象,就像是一夜春風吹來,漫山遍野的梨花盛開了,描寫冬季下雪天送武判官從輪臺城回京時的雪景,把白雪比作梨花。 本題為選非題,故正確答案為A。 11.C 【解析】A項正確,《詩經》中的詩當初都是配樂的歌詞,保留著古代詩歌、音樂、舞蹈三者結合的形式。B項正確,中國古代神話主要散見于《山海經》、《莊子》、《楚辭》、《淮南子》、《列子》、《穆天子傳》等文獻古籍中。C項錯誤,《楚辭》經歷了屈原的作品始創、屈后仿作、漢初搜集至劉向輯錄等歷程,成書時間應在西漢后期。《楚辭》收錄了屈原、宋玉及漢代淮南小山、東方朔、王褒、劉向等人的辭賦,并不是屈原編撰的。D項正確,《論語》是我國第一部語錄體形式的著作,由孔子的后人整理成冊,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儒家最重要的一部經典著作。《論語》大部分記言,小部分記事,只有極少數篇章稱得上是比較完整的文章。本題為選非題,故正確答案為C。 12.D 【解析】D項不屬于我國古代兵書,《五蠹》主要內容是根據韓非子對古今社會不斷變遷的看法,論述法治應當適應時代的要求,并提出實際的權勢比空頭的仁義更有效,反對政治上頑固守舊的態度。A、B、C項均屬于我國古代兵書,《司馬法》是先秦時期重要軍事著作之一,大約成書于戰國初期;《六韜》又稱《太公六韜》、《太公兵法》,是集先秦軍事思想之大成的兵書,成書于春秋戰國時期;《三略》原稱《黃石公三略》,是著名的古代漢族軍事著作,大約成書于秦末漢初。本題為選非題,故正確答案為D。 13.C 【解析】C 項對應不正確,“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出自唐代詩人白居易的《琵琶行》,描寫的是琵琶。A 項正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出自北宋文學家周敦頤的《愛蓮說》,描寫的是蓮。B 項正確,“一節復一節,千枝攢萬葉”出自清代畫家、文學家鄭板橋的《竹》,描寫的是竹。D 項正確,“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出自明代詩人于謙的《石灰吟》,描寫的是石灰。本題為選非題,故正確答案為C。 14.B 【解析】A項正確,《離騷》是戰國時期楚國屈原創作的作品,是屈原根據楚國政治現實和自己的不平遭遇,“發憤以抒情”創作出的一首政治抒情詩。B項錯誤,《論語》是春秋時期一部語錄體散文集,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纂而成,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其并非孔子遭遇人生困境后編寫的。C項正確,《孫臏兵法》是我國古代軍事著作,作者為孫臏。孫臏被龐涓陷害施以臏刑后潛心軍事理論研究,最終寫成《孫臏兵法》。D項正確,《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在被施以宮刑后撰寫的一部紀傳體史書,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其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本題為選非題,故正確答案為B。 15.B 【解析】A項正確,《出師表》是三國時期諸葛亮的作品,這篇文章以議論為主,兼用記敘和抒情。以懇切委婉的言辭勸勉后主要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遠佞,以此興復漢室,還于舊都;同時也表達自己以身許國,忠貞不二的思想。B項錯誤,《飲中八仙歌》是唐代詩人杜甫的作品。此詩將當時號稱“酒中八仙人”的李白、賀知章、李適之、李琎、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八人從“飲酒”的角度聯系在一起,用追敘的方式,洗煉的語言,人物速寫的筆法,構成一幅栩栩如生的群像圖。C項正確,《天問》是戰國時期詩人屈原創作的一首長詩。此詩從天地離分、陰陽變化、日月星辰等自然現象,一直問到神話傳說乃至圣賢兇頑和治亂興衰等歷史故事,表現了作者對某些傳統觀念的大膽懷疑,以及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具有濃厚的道家色彩。D項正確,《洛神賦》是三國時期曹魏文學家曹植創作的辭賦名篇。此賦虛構了作者自己與洛神的邂逅相遇和彼此間的思慕愛戀,洛神形象美麗絕倫,人神之戀飄渺迷離,但由于人神道殊而不能結合,最后抒發了無限的悲傷悵惘之情。本題為選非題,故正確答案為B。 16.C 【解析】①錯誤,《早發白帝城》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時所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此詩是李白詩作中流傳最廣的名篇之一。詩人是把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壯麗多姿、順水行舟的流暢輕快融為一體來表達的。②正確,《示兒》是宋代詩人陸游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是詩人的絕筆。此詩傳達出詩人臨終時復雜的思想情緒和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表現了詩人一生的心愿,傾注了詩人滿腔的悲慨,既有對抗金大業未就的無窮遺恨,也有對神圣事業必成的堅定信念。③錯誤,《登幽州臺歌》是唐代詩人陳子昂在初唐時期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此詩是一首吊古傷今的生命悲歌,表現詩人孤獨遺世、獨立蒼茫的落寞情懷。④正確,《書憤》是南宋詩人陸游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這首詩展現自己青壯年時期的豪情壯志和戰斗生活情景,抒發了壯心未遂、時光虛擲、功業難成的悲憤之氣,但悲憤而又不感傷頹廢。故正確答案為C。 17.D 【解析】A項錯誤,“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出自唐代詩人李商隱的《無題》,表現了自己對于對方的思念,如同春蠶吐絲,到死方休。“蠟炬成灰淚始干”則比喻自己為不能相聚而痛苦,無盡無休,仿佛蠟淚直到蠟燭燒成了灰方始流盡一樣。B項錯誤,“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出自唐代詩人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詩人巧妙地將依依惜別的深情寄托在對自然景物的動態描寫之中,將情與景完全交融在一起。C項錯誤,“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出自屈原的《離騷》。意為道路又窄又長無邊無際,但我要努力尋找心中的太陽,表現了詩人志在百折不撓的去尋找理想中的人生之道。D項正確,“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是華羅庚先生的名句,也是他的親身經歷。意為勤奮能夠彌補自身的不足,這是前人留下的有益的訓誡,只要付出一分辛苦,就能增長一分才能。故正確答案為D。 18.B 【解析】A項錯誤,詩句出自毛澤東的《蝶戀花·答李淑一》:“我失驕楊君失柳,楊柳輕揚直上重霄九。問訊吳剛何所有,吳剛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廣袖,萬里長空且為忠魂舞。忽報人間曾伏虎,淚飛頓作傾盆雨。”B項正確,詩句出自北宋蘇軾的《浣溪沙·游蘄水清泉寺》:“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瀟瀟暮雨子規啼。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C項錯誤,詩句出自北宋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D項錯誤,詩句出自唐代杜甫的《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張若虛為初唐詩人,其代表作為《春江花月夜》。故正確答案為B。 19.A 【解析】本題考查與道家思想有關的知識。道家崇尚自然,主張清靜無為,提倡道法自然,自然無為,與自然和諧相處。A項正確,“上善若水”出自老子的《道德經》:“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上善若水”意為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體現了道家的思想。B項錯誤,“兼愛”“非攻”出自《墨子》,“兼愛”強調人間相愛的整體性、普遍性、窮盡性、交互性和平等性。即“所有人應該愛所有人”;“非攻”意為反對戰爭,這都是墨家思想的主要觀點。C項錯誤,“簡禮從俗”出自《史記》,“太公至國,脩政,因其俗,簡其禮,通商工之業,便魚鹽之利,而人民多歸齊,齊為大國”。意思是太公到齊國后,修明政事,順其風俗,簡化禮儀,開放工商之業,發展漁業鹽業優勢,因而人民多歸附齊國,齊成為大國。這與道家的思想無關。D項錯誤,“六根”指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清凈”是佛家用語,意在限制欲望和妄想,達到超凡入圣的境界。故正確答案為A。 20.A 【解析】以韓愈為代表的唐宋八大家“提倡散文,反對駢文”,給予當時和后世的文壇以深遠的影響,A項不正確。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時期以寫詩歌和散文為主的八位文學家的合稱,即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蘇洵、蘇軾、蘇轍(合稱三蘇)、歐陽修、王安石、曾鞏八人。其中韓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運動的領袖,歐陽修、三蘇等四人是宋代古文運動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鞏是臨川文學的代表人物。他們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詩文發展的陳舊面貌煥然一新。B、D兩項正確。《永州八記》是唐代文學家柳宗元被貶為永州司馬時,借寫山水游記書寫胸中憤郁的散文,C項正確。本題為選非題,故正確答案為A。 21.B 【解析】①出自戊戌六君子之一譚嗣同的《獄中題壁》,這是他在戊戌變法失敗臨刑前所作詩句。③中比較關鍵的是“除帝制”三字,在我國歷史上,辛亥革命廢除了中國長達兩千多年之久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是一次偉大的革命運動。④出自毛澤東的《長征》,描述的是紅軍在長征過程中渡過金沙江、強渡大渡河兩次軍事行動。②中的“英明領袖”明顯指的是毛主席,“英明領袖來掌舵”指的是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在全軍和全黨的領導地位。渡過金沙江與強渡大渡河都發生于遵義會議之后。而戊戌變法早于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早于遵義會議。故本題選B。 22.A 【解析】《桃花源記》的作者是陶淵明,東晉人。通過對桃花源的安寧和樂、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繪,表現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對現實生活的不滿。《岳陽樓記》是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范仲淹的名篇,留下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千古佳句。 因此,選擇A選項。B項:《水調歌頭》是北宋蘇軾中秋望月懷人之作,表達了對胞弟蘇轍的無限懷念。通過“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表達了與蘇轍共賞人間美景的心愿,體現了詩人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B項本身說法正確,但不符合題意,因此不當選。C項:《雪》,出自魯迅的散文集《野草》,寫于1925年,通過面對黑暗的現實和冷酷的季節,魯迅將自己的心境寫入文中,以徹底的革命民主主義戰士的精神,去尋求“革命的破壞者”。《孔乙己》也是魯迅的代表作。發表于1919年4月的《新青年》,后來編入《吶喊》。小說通過描寫被封建毒害的孔乙己精神上的麻木不仁、迂腐不堪,從而深刻揭露了當時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精神的毒害和封建制度“吃人”的本質。C項本身說法正確,但不符合題意,因此不當選。 D項:老舍,原名舒慶春,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代表作有《駱駝祥子》《四世同堂》《龍須溝》,還有著名劇本《茶館》。D項本身說法正確,但不符合題意,因此不當選。綜上本題選擇A選項。 23.A 【解析】孔尚任的《桃花扇》不屬于元雜劇,而是清代傳奇劇。故本題選A。 24.C 【解析】“天網恢恢疏而不失”,指天道公平,作惡就要受到懲罰,它看起來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終不會放過一個壞人。比喻作惡的人終究逃脫不了天法的懲處,出自《老子》。故本題選擇C選項。 25.C 【解析】《活水亭觀書有感二首·其一》作者:朱熹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故本題選擇C選項。 26.B 【解析】《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是北宋蘇軾的詞。其中,《水調歌頭》,詞牌名之一。故本題選B 27.C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出自唐代詩人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北邊疆的詩。C項有誤。其余選項正確,故本題選擇C選項。 28.C 【解析】《詩經》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最早的記錄為西周初年,最遲產生的作品已在春秋時期,《春秋》是中國古代儒家典籍“六經”之一,第一部華夏民族編年史兼歷史散文集。作為魯國的編年史,由孔子修訂而成。《論語》是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纂而成。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較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約公元前540年--公元前400年。故本題選擇C選項。 29.D 【解析】本題考查文學常識。本詩出自杜牧的《過華清宮》,該詩揭露了唐玄宗和楊貴妃窮奢極欲的生活。據說楊貴妃喜歡吃荔枝,唐玄宗命人用快馬從四川,廣州給她運來。故其中的妃子指的是楊玉環。本題選擇D選項。 30.B 【解析】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出自杜甫的《春望》,故本題選擇B選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