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事業單位備考刷題-刑法2

     公職資料庫 2022-05-12

    刑法2

    1. 下列關于主犯、從犯、脅從犯、教唆犯的處罰原則的描述,錯誤的是(  

    A. 對于從犯,應當從輕、減輕或免除處罰

    B. 對于脅從犯,應當按照他的犯罪情節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C. 對于教唆犯,教唆未滿18周歲的人犯罪的,應當從重處罰

    D. 對犯罪集團的首要分子,應當按集團所犯的全部罪行處罰

    2. 甲揚言殺害乙全家,乙報案后公安人員即尾隨追趕,在通向乙家的公路上,將攜帶兇器的甲截獲。甲的行為屬于(  

    A. 犯罪預備

    B. 犯罪中止

    C. 犯罪未遂

    D. 不構成犯罪

    3. 下列關于死刑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 死刑只適用于罪行極其嚴重的犯罪分子

    B. 犯罪時不滿18周歲的人和審判時懷孕的婦女不適用死刑

    C. 判決死刑立即執行的,由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授權的部分高級人民法院核準

    D. 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在死刑緩期執行期間,如果沒有故意犯罪,兩年期滿后減為無期徒刑

    4. 甲被判處有期徒刑2年,宣告緩刑,其緩刑考驗期是(    

    A. 1年以上3年以下                                                    

    B. 2年以上3年以下

    C. 2年以上5年以下                                                    

    D. 只能是2

    5. 劉某準備盜竊王某家的汽車,多次到王某家門外進行觀察,打探王某家人的活動規律,一次劉某正在觀望時因形跡可疑被王某發現而被告發,則劉某的行為屬于(    

    A. 犯罪預備

    B. 犯罪未遂

    C. 犯罪中止

    D. 不構成犯罪

    6. 甲脅迫乙加入其盜竊汽車的犯罪團伙,后乙發現盜竊來錢快,反而積極主動參與犯罪活動,在一次盜竊汽車的望風中被抓獲,在這次犯罪中,乙是(   

    A. 主犯                              

    B. 從犯                     

    C. 脅從犯                         

    D. 教唆犯

    7. 張某,黃某兩人是大學同學,畢業后合租了一間公寓同住,黃某向張某借了一大筆錢,但過了約定還款日期后,仍未還錢,經屢次追債無果后,張某因此懷恨在心,一日,張某往飲水機里的水下毒,想毒死黃某,在黃某下班回家前,張某想起黃某大學時曾經幫助過自己,不忍心殺他,于是把下毒的飲用水倒掉了,張某的行為屬于(    

    A. 犯罪預備

    B. 犯罪既遂

    C. 犯罪中止

    D. 犯罪未遂

    8. 李某為公司倉庫保管員。某日,兩歹徒為逼李某交出倉庫鑰匙而持刀追打李某,李某被打成重傷,無奈之中李某搶了路邊正在停車的黃某的摩托車逃走。李某搶走摩托車的行為:

    A. 應負刑事責任。李某搶走他人車輛,屬于搶劫行為,侵犯他人利益

    B. 應負刑事責任。李某搶走他人車輛,屬于盜竊行為,侵犯他人利益

    C. 不應負刑事責任。李某搶走摩托車屬于正當防衛,保護了公司和個人的合法權益

    D. 不應負刑事責任。李某搶走摩托車屬于緊急避險,損害了他人合法權益但保全了更大的合法權益

    9. 張某是某服裝公司的法人代表,與擔任出納職務的妹夫合謀將100萬元公司資金挪用到股市炒股,并將贏利的20萬元平分。張某的行為構成:

    A. 挪用公款罪                

    B. 挪用資金罪

    C. 職務侵占罪                

    D. 貪污罪

    10. 王某持匕首搶劫張某,在爭斗中王某頭部撞擊墻角昏迷倒地,匕首掉在地上。張某見狀,撿起匕首往王某心臟部位猛刺數下,導致王某死亡。對于張某用匕首刺死王某的行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屬于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

    B. 屬于意外事件,不負刑事責任

    C. 屬于防衛過當,應當負刑事責任

    D. 屬于故意殺人,應當負刑事責任

    11. 甲開汽車到單位后,因疏忽忘記拔出車鑰匙,被乙發現,乙發動甲的汽車剛要離開時,甲正好回來,將乙抓獲。關于乙的行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構成搶奪罪未遂

    B. 構成侵占罪未遂

    C. 構成搶劫罪未遂

    D. 構成盜竊罪未遂

    12. 乙欠甲10萬元,甲多次討要未果,甲氣憤之余,利用一個偶然的機會將乙五花大綁至家中地下室,逼迫乙還錢,乙為保全自已只能通過電話向家中親人求救,要求還錢,請問甲的行為構成何罪(   

    A. 敲詐勒索罪

    B. 非法拘禁罪

    C. 綁架罪

    D. 故意傷害罪

    13.小吳在工作中認識了好朋友小穆,兩人相交愉快,一天小穆親切的將自己的“干妹妹”介紹給小吳當女朋友,并把“干妹妹”的QQ號提供給小吳,讓小吳和“干妹妹”私聊培養感情。于是,小吳和“干妹妹”在網絡中談起戀愛,二人你來我往,甚是情濃。戀愛過程中,“干妹妹”經常以買化妝品需零用錢為由,零星向小吳索要錢款,小吳因深信小穆未予懷疑,陸續向“干妹妹”轉款3萬余元。一日 ,小吳向“干妹妹”發甜蜜信息未得到回復,無意間看見好朋友的手機正在旁邊,而甜蜜信息赫然出現在小穆的手機上……小吳這才發現原來和自己戀愛多時的女朋友竟然是好朋友小穆,于是向公安機關報警。本案中小穆的行為(    )。

    A.構成詐騙罪                  

    B.構成盜竊罪

    C.構成搶劫罪                  

    D.不構成犯罪

    14.章某攜帶一把匕首欲攔路搶劫,突然發現是自己的熟人王某,于是倉皇而逃。章某的行為屬于(    )。

    A.實行終了的犯罪未遂

    B.預備階段的犯罪中止

    C.未實行終了的犯罪未遂

    D.實行階段的犯罪中止

    15.乙在機場排隊辦登機牌,將行李車放在一邊。乙排到柜臺時距自己的行李車約有20米遠。甲被乙的行李車絆了一下險些摔倒,便高聲問這車行李是誰的。見無人應答,以為是他人遺忘,就將車推走,將乙的行李據為己有。則甲的行為構成下列何種犯罪     )。

    A.盜竊罪         

    B.詐騙罪

    C.侵占              

    D.屬于民事侵權行為,不構成犯罪

    16.甲與乙有仇怨,一日兩人在市場相遇,甲故意攔住乙,百般辱罵,乙揮舞拳頭欲打甲,甲拿起旁邊賣肉攤上的一把刀將乙殺死,甲的行為屬于(    )。

    A.正當防衛    

    B.故意殺人    

    C.緊急避險    

    D.防衛過當

    17.甲入戶盜竊錢財后,在回家途中遇到乙,乙見甲形跡可疑,便緊拽著甲,不讓其走,要求甲給他5000元錢,否則就報警,甲見無法脫身便一腳踢到乙,致其輕傷,甲乘機離去,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已構成轉化型搶劫

    B.甲踢傷乙構成故意傷害罪

    C.乙構成敲詐勒索罪

    D.甲踢傷乙屬于過失,不構成犯罪

    18.凌凌深夜在村子里過夜,準備撬開葉麗華家院子大門時,葉麗華家中的狗狂叫,凌凌被咬,倉皇而逃,凌凌的這種行為是(     )。

    A.犯罪預備 

    B.不夠成犯罪      

    C.犯罪未遂     

    D.犯罪停止

    19.甲與乙水庫游泳,甲為炫耀游泳技術,將不善游泳的乙拉到深水區,乙忽然沉沒,甲有點害怕,忙游上岸,乙溺水而亡。甲的行為(    )。

    A.構成犯罪,甲應當為其先行行為負責

    B.構成犯罪,甲夸大了自己的游泳技術

    C.不構成犯罪,屬于意外事件

    D.不構成犯罪,乙自己沒有拒絕來到深水區

    20.沿海省份居住的小張因感情問題與鄰村女友產生矛盾,準備了繩索、西瓜刀等物品伺機準備對女友不利。后因臺風登陸,鄰村居民被集中安置,小張無法得知女友所在位置,遂放棄。小張的行為屬于(    )。

    A.犯罪預備    

    B.犯罪中止    

    C.犯罪未遂    

    D.犯罪既遂

    21.賈某在胡某家當保姆,一日賈某竊取胡某家財物后,在明知該住宅里有人睡覺可能會被燒死的情況下,仍然放火燒房,結果大火導致胡某和三個孩子均被燒死,賈某放火致人死亡的行為屬于(   )。

    A.直接故意    

    B.間接故意    

    C.疏忽大意    

    D.過于自信

    22.下列關于刑罰的說法,正確的是(    )。

    A.管制屬于附加刑

    B.死刑緩期執行不屬于死刑

    C.附加刑不可以附加主刑適用,只可以獨立適用

    D.被剝奪政治權利的犯罪分子無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23.甲因超速駕駛將乙撞成重傷,為逃避法律責任,甲將乙偷偷扔在偏僻處,最終導致乙因未能得到及時救治流血過多而死亡。甲的行為構成(     )。

    A.故意殺人罪         

    B.故意傷害罪

    C.過失致人死亡罪         

    D.交通肇事罪

    24.村民余某為還賭債,將自己不滿14周歲的女兒賣給了人販子。則余某的行為(    )。

    A.構成綁架罪         

    B.構成拐賣兒童罪

    C.構成詐騙罪         

    D.不構成犯罪

    25.下列案例中,行為人的盜竊行為屬于犯罪既遂的是(     )。

    A.劉某進學校進行盜竊,學校保安巡邏時在財務室將準備盜竊的劉某當場抓獲

    B.林某入室盜竊,將所盜財物藏匿于該住宅某處便離開,欲過幾天再來取走

    C.趙某持起子、鐵鉗等工具撬ATM機欲盜取錢財,因不能撬開而未盜得錢財

    D.李某使用技術手段盜取他人的網銀密碼信息,將他人錢財轉入自己的賬戶

    26.下列哪種情況適用“應當免除處罰”(    )。

    A.預備犯

    B.未遂犯

    C.中止犯造成損害的    

    D.中止犯沒有造成損害的

    27.胡某為了躲避持刀搶劫犯的追趕,將一個小朋友撞倒,致使其受輕傷,胡某的行為屬于(    )。

    A.正當防衛    

    B.防衛過當    

    C.意外事件    

    D.緊急避險

    28.根據我國刑法規定,下列關于刑事責任年齡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犯搶奪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B.已滿75周歲的人過失犯罪的,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C.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人犯罪,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D.滿16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29. (多選題)下列情形中,屬于犯罪中止的是(    )?

    A.甲對乙實施強奸,乙說自己的丈夫是警察,日后定將他捉拿歸案,甲放棄?其實乙的丈夫并不是警察

    B.甲意圖謀殺乙,在乙回家的路上放了一包炸藥,在乙經過時引爆?甲見乙倒地,以為乙已經死亡,遂清理現場?發現乙并沒有死亡,只是被沖擊力震暈?甲想算他命大,徑直離開

    C.甲正在撬保險柜時,外面正好有個小孩在玩玩具警車,甲以為是警車,馬上離開

    D.某甲與別人私通,欲毒死妻子?一日,把毒藥放入湯中,后又想起妻子對自己的體貼照顧,就把湯倒入垃圾桶中

    30.(多選)犯罪未遂與犯罪中止的區別(    )。

    A.犯罪時空上不同

    B.犯罪未果的原因不同

    C.犯罪的結果不同

    D.犯罪的行為不同

    刑法2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刑罰處罰原則。

    A項,根據《刑法》第二十七條規定:“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輔助作用的,是從犯。對于從犯,應當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刑法》中應當從輕、減輕處罰的情形包括:(1)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2)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故意犯罪的過失犯罪的,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3)正當防衛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4)緊急避險超過必要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5)對于中止犯,沒有造成損害的,應當免除處罰;(6造成損害的,應當減輕處罰;(7)對于從犯,應當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8)對于被脅迫參加犯罪的,應當按照他的犯罪情節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故A項表述正確,排除。

    B項,根據《刑法》第二十八條對脅從犯的規定:“對于被脅迫參加犯罪的,應當按照他的犯罪情節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故B項表述錯誤,符合題意,當選。

    C項,根據《刑法》第二十九條第一款規定:“教唆他人犯罪的,應當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處罰。教唆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的,應當從重處罰。”故C項表述正確,不符合題意,排除。

    D項,根據《刑法》第二十六條第三款規定:“對組織、領導犯罪集團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團所犯的全部罪行處罰。”,即首要分子要對他所組織、領導的犯罪集團進行犯罪活動的全部罪行承擔刑事責任。確立這一原則,是因為首要分子是犯罪集團中出謀劃策,計劃安排犯罪,指揮其他集團成員實施犯罪活動的人,因此集團所犯的全部罪行都在首要分子的主觀犯罪故意之中,也都是在他的組織、領導、指揮之下實施的,理應對集團所犯的全部罪行承擔刑事責任。故D項表述正確,不符合題意,排除。故本題正確答案為B項。

    2.【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犯罪概述。

    A項,犯罪預備是指做實施犯罪前的準備工作;如預備犯罪工具、創造犯罪條件等。犯罪預備行為是為犯罪準備工具、制造條件的行為,犯罪預備形態則是犯罪行為由于行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停留在預備階段的停止形態。賈某已經做好實施犯罪前的準備工作,并由于行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即公安人員的截獲,而無法繼續實施下去,刑法上判定為犯罪預備。當選。

    B項,犯罪中止,是指犯罪分子在實施犯罪過程中,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的發生的行為。甲停留在犯罪前的準備工作,并未自動放棄實施犯罪行為,不屬于犯罪中止。排除。

    C項,犯罪未遂,是指行為人已經著手實施犯罪,由于行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完成犯罪的一種犯罪停止形態。僅發生在故意犯罪中。甲行為并未發生在故意犯罪中。不屬于犯罪未遂。排除。

    D項,不構成犯罪的說法明顯錯誤。

    3.【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死刑的適用。

    AC項,根據《刑法》第四十八條規定:“死刑只適用于罪行極其嚴重的犯罪分子。對于應當判處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須立即執行的,可以判處死刑同時宣告緩期二年執行。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決的以外,都應當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準。死刑緩期執行的,可以由高級人民法院判決或者核準。”故A項說法正確,與題意不符,排除;C項說法錯誤,與題意相符,當選。

    B項,根據《刑法》第四十九條第一款:“犯罪的時候不滿十八周歲的人和審判的時候懷孕的婦女,不適用死刑。”故B項說法正確,與題意不符,排除。

    D項,根據《刑法》第五十條第一款:“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在死刑緩期執行期間,如果沒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滿以后,減為無期徒刑;如果確有重大立功表現,二年期滿以后,減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如果故意犯罪,情節惡劣的,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準后執行死刑;對于故意犯罪未執行死刑的,死刑緩期執行的期間重新計算,并報最高人民法院備案。”故D項說法正確,與題意不符,排除。

    故本題正確答案為C項。

    4.【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緩刑考驗期。根據《刑法》第七十三條規定:“拘役的緩刑考驗期限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二個月。有期徒刑的緩刑考驗期限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年。緩刑考驗期限,從判決確定之日起計算。”由此可見,法律規定的緩刑考驗期有兩種:一、被判拘役的緩刑考驗期: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得少于兩個月;二、被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緩刑考驗期: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年。本題中甲被判處兩年的有期徒刑,緩刑考驗期應為兩年以上,五年以下。

    故本題正確答案為C項。

    5.【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態。

    A項,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十二條第一款規定:“為了犯罪,準備工具、制造條件的,是犯罪預備。”劉某為盜竊汽車,觀察、打探王某家人的活動規律,屬于為實施犯罪做準備,但還沒有開始實施犯罪,屬于犯罪預備。故A項正確,當選。

    B項,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十三條第一款規定:“已經著手實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題干中劉某的觀察、打探行為是在為實施犯罪做準備,并沒有著手實行犯罪。B項不符合題意,排除。

    C項,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十四條第一款規定:“在犯罪過程中,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生的,是犯罪中止。”劉某的行為是由于他人阻止不得繼續犯罪,而非自動放棄犯罪或防止犯罪結果發生,不屬于犯罪中止。故C項不符合題意,排除。

    D項,犯罪構成具有四個構成要件:犯罪主體、犯罪主觀方面、犯罪客體、犯罪客觀方面。題干中劉某是犯罪主體;劉某主觀上明知盜竊的危害性并希望偷竊成功并為此實施準備行為,犯罪主觀方面屬于直接故意;犯罪客體是王某的財產權;犯罪客觀方面,劉某的犯意已經外化為為犯罪做準備的實際行為,具有社會危害性。劉某的行為滿足犯罪的四個構成要件,構成犯罪,但由于犯罪預備還未造成實際危害結果,所以對于預備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故D項不符合題意,排除。

    故本題正確答案為A項。

    6.【答案】B

    【解析】C項,脅從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被脅迫參加犯罪的人,脅從犯是我國刑法的獨特體例。它有兩個特征:一是在主觀上行為人雖然明知自己實施的行為是共同犯罪行為,但從其內心而言,行為人本不愿意或不完全愿意參與共同犯罪,只是由于受到他人的暴力威脅才參加了共同犯罪。二是在客觀上行為人雖然參與了共同犯罪的實施,但是其犯罪行為顯得比較消極,缺乏積極主動精神。乙一開始雖是受到了脅迫,但后來積極主動參與犯罪,已經不屬于脅從犯。而乙在盜竊中實施望風的行為,根據我國《刑法》第二十七條第一款規定:“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輔助作用的,是從犯。”故本題正確答案為B項。

    7.【答案】C

    【解析】根據《刑法》第二十二條第一款規定:“為了犯罪,準備工具、制造條件的,是犯罪預備。”根據該法第二十三條第一款規定:“已經著手實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根據該法第二十四條第一款規定:“在犯罪過程中,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生的,是犯罪中止。”在本題中,張某已經王飲水機里投了毒,即已經開始實施犯罪,但最后將下了毒的飲用水倒掉了屬于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生的。因此,張某的行為屬于犯罪中止。

    故本題正確答案為C項。

    8.【答案】D

    【解析】

    第一步,本題考查刑法。

    第二步,《刑法》第二十一條規定:“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發生的危險,不得已采取的緊急避險行為,造成損害的,不負刑事責任。……”

    第三步,李某是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為保護本人的健康權而損害了黃某的財產權,屬于緊急避險,不應負刑事責任。因此,選擇D選項。

    【拓展】

    A項:搶劫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對財物的所有人、保管人當場使用暴力、脅迫或其他方法,強行將公私財物搶走的行為。

    B項:盜竊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秘密竊取公私財物的行為。

    C項:正當防衛是指為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中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

    9.【答案】B

    【解析】

    第一步,本題考查刑法。

    第二步,挪用資金罪是指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挪用本單位資金歸個人使用或者借貸給他人,數額較大、超過3個月未還的;或者雖未超過3個月,但數額較大、進行營利活動的;或者進行非法活動的行為。

    第三步,張某挪用公司資金進行營利活動,符合該罪的構成要件。因此,選擇B選項。

    【拓展】

    A項:挪用公款罪是指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進行非法活動的;或者挪用公款數額較大、進行營利活動的;或者挪用數額較大、超過3個月未還的行為。張某并非國家工作人員,因此不符合該罪的構成要件。

    C項:職務侵占罪是指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將本單位財物非法占為己有,數額較大的行為。張某并無非法占有公司資金的目的,因此不符合該罪的構成要件。

    D項:貪污罪是指國家工作人員和受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委托管理、經營國有財產的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侵吞、竊取、騙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財物的行為。張某并非國家工作人員,因此不符合該罪犯罪主體的要求。

    10.【答案】D

    【解析】

    第一步,本題考查刑法。

    第二步,《刑法》第二十條規定:“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于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

    第三步,題目中犯罪人已經王某昏迷倒地,說明不法侵害已經停止而不是正在進行中,不滿足正當防衛的時間要件,不構成正當防衛。張某仍猛刺王某心臟的行為具有殺死王某的故意,從而造成王某死亡的結果,應構成故意殺人罪。因此,選擇D選項。

    【拓展】

    A項:張某猛刺王某心臟時,不法侵害行為已經結束,其行為不是針對“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不構成正當防衛。

    B項:意外事件是指行為在客觀上雖然造成了損害結果,但不是出于行為人的故意或者過失,而是由于不能預見的原因所引起的。張某明知自己的行為會造成他人死亡,仍然實施該行為,不屬于意外事件,構成故意犯罪。

    C項:防衛過當是指防衛行為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的犯罪行為。張某猛刺王某心臟時,不法侵害行為已結束,不屬于正當防衛行為,更不構成防衛過當。

    11.【答案】D

    【解析】

    第一步,本題考查刑法。

    第二步,盜竊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秘密竊取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或者多次盜竊公私財物的行為。

    第三步,乙是在甲不知情的情況下秘密竊取甲的汽車,碰巧甲回來看到,沒有竊取成功,構成盜竊罪未遂。因此,選擇D選項。

    【拓展】

    A項:搶奪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乘人不備,公開奪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乙的行為不滿足乘人不備,公開奪取,因此不構成搶奪罪。

    B項: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將他人的交給自己保管的財物、遺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為己有,數額較大,拒不交還的行為。該汽車不是交給乙保管的財物、遺忘物或者埋藏物,因此不構成侵占罪。

    C項:搶劫罪,是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對財物的所有人、保管人當場使用暴力、脅迫或其他方法,強行將公私財物搶走的行為。乙的行為不滿足當場使用暴力、脅迫或其他方法,強行搶走財物,因此不構成搶劫罪。

    12.【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刑法分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分則》第二百三十八條,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剝奪他人人身自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具有毆打、侮辱情節的,從重處罰。根據《刑法》第238條的規定,為索取債務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以非法拘禁罪定罪處罰。甲為了強迫乙還錢,采用非法的方式把乙綁在自家的地下室,故成立非法拘禁罪。故本題選B

    敲詐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對被害人使用威脅或要挾的方法,強行索要公私財物的行為。甲并不是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對被害人進行要挾,而是為了讓乙還錢而限制乙的人身自由,故不成立敲詐勒索罪。

    綁架罪,是指勒索財物或者其他目的,使用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綁架他人的行為。或者綁架他人作為人質的行為。甲將乙綁在家中地下室,目的是逼迫乙還錢,并不是為了勒索乙而且也沒有使用暴力,故不成立綁架罪。

    D項,故意傷害罪,是指故意非法傷害他人身體并達到一定的嚴重程度、應受刑法處罰的犯罪行為。題干中的甲沒有傷害乙的身體,故不成立故意傷害罪。ACD項都不符合題意,排除。

    13.【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刑法。

    A項正確、D項錯誤,根據《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的規定,詐騙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詐騙罪成立的客觀要件是:(1)行為人實施了欺詐行為。(2)欺詐行為使對方產生錯誤認識。(3)成立詐騙罪要求被害人陷入錯誤認識之后處分財產。(4)欺詐行為使被害人處分財產后,行為人便獲得財產,從而使被害人的財產受到損害。本案中,小穆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致使小吳基于錯誤的認識處分財產,小穆因此獲利,小李的財產受到損害,符合詐騙罪的構成要件,故小穆的行為構成詐騙罪。

    B項錯誤,根據《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條的規定,盜竊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盜竊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或者多次盜竊、入戶盜竊、攜帶兇器盜竊、扒竊公私財物的行為。本案中,小穆的行為不符合盜竊罪的構成要件,所以不構成盜竊罪。

    C項錯誤,根據《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條的規定,搶劫罪是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對財物的所有人、保管人使用暴力、脅迫或其他方法,強行將公私財物搶走的行為。本案中,小穆的行為不符合搶劫罪的構成要件,所以不構成搶劫罪。故正確答案為A

    14.【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刑法常識。

    犯罪未遂是指已經著手實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行為。犯罪中止是指犯罪分子在實施犯罪過程中,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的發生的行為。

    A項錯誤,實行終了的犯罪未遂是指行為人著手實行犯罪并已完成構成犯罪所必要的全部行為,但由于行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犯罪未得逞。本題中章某倉皇而逃,未開始實行犯罪,故不屬于實行終了的犯罪未遂。

    B項正確,章某因搶劫對象是自己的熟人而放棄犯罪屬于犯罪中止。同時,章某“欲”攔路搶劫,說明其沒有著手實施犯罪,因此該行為屬于犯罪的預備階段。

    C項錯誤,未實行終了的犯罪未遂指行為人已經著手實行犯罪,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使構成犯罪既遂所必要的全部行為實行終了,犯罪未得逞。本題中章某倉皇而逃,未開始實行犯罪,故不屬于未實行終了的犯罪未遂。

    D項錯誤,章某因搶劫對象是自己的熟人而放棄犯罪屬于犯罪中止。同時,章某“欲”攔路搶劫,說明其沒有著手實施犯罪,因此該行為不屬于實行階段的犯罪中止。

    故正確答案為B

    15.【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刑法。

    A項正確,盜竊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盜竊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或者多次盜竊、入戶盜竊、攜帶兇器盜竊、扒竊公私財物的行為,甲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將乙放置于旁邊的行李占為己有,構成盜竊罪。

    B項錯誤,詐騙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題目中不存在欺騙的行為。

    C項錯誤,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將他人交給自己保管的財物、遺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為己有,數額較大,拒不交還的行為。題目中乙只是暫時去辦理登機牌,并沒有遺忘自己的行李,該行李并沒有脫離乙的控制范圍,不屬于遺忘物,甲的行為不構成侵占罪。

    D項錯誤,甲的行為已經構成犯罪。故正確答案為A

    16.【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刑法。

    A項錯誤,根據《刑法》第二十條第一款規定:“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于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甲并不是為了其他合法利益,不具有正當性,因而并不屬于正當防衛。

    B項正確,根據《刑法》第十四條規定:“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因而構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甲故意挑釁對方而后將其殺害,其行為屬于故意殺人。

    C項錯誤,根據《刑法》第二十一條第一款規定:“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發生的危險,不得已采取的緊急避險行為,造成損害的,不負刑事責任。”同樣的甲并不是為合法利益,而是個人報復,因而不屬于緊急避險。

    D項錯誤,根據《刑法》第二十條第二款規定:“正當防衛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甲的行為不構成正當防衛,所以更不可能是防衛過當。故正確答案為B

    17.【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罪名。

    AB項錯誤,根據《刑法》犯盜竊、詐騙、搶奪罪,為窩藏贓物、抗拒抓捕或者毀滅罪證而當場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脅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條的規定定罪處罰。本案中,甲使用暴力并不是為了窩藏贓物、抗拒抓捕或者毀滅罪證,而是為了避免自己被敲詐勒索,不構成轉化型搶劫犯。

    C項正確,敲詐勒索,是指行為人對被害人實施威脅或要挾的辦法,迫使其交付數額較大的財物或者多次敲詐勒索的行為。敲詐勒索的行為人所實施的威脅和要挾,其內容可能涉及被害人諸方面的利益,包括合法與非法利益。本案中乙看到甲形跡可疑,以此為要挾,謀取非法利益,屬于敲詐勒索。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本案中乙抓住甲不讓其走并非對盜竊行為的正當防衛,因為乙并不知道甲盜竊了這一事實,而且甲的入室盜竊這一行為已經結束,并不是非法行為正在進行。

    D項錯誤,甲踢傷乙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不受非法侵害,屬于正當防衛。甲雖然犯了盜竊罪,但是其它合法權益同樣需要保護。甲踢傷乙是故意傷害行為,但是由于有違法阻卻的行為,并不能定故意傷害罪,而是不構成犯罪。故正確答案為C

    18.【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刑法。

    《刑法》第二十二條第一款規定:“為了犯罪,準備工具、制造條件的,是犯罪預備。”本題中,凌凌準備撬開大門處于犯罪準備階段,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停止,屬于犯罪預備。

    故正確答案為A

    19.【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刑法。

    A項正確,先行行為是指行為人實施了某種行為而使刑法所保護的社會關系處于危險狀態,使行為人負有防止或者排除這種危險發生的義務。甲將乙拉到深水區的行為,使甲負有保護乙不被溺水的義務,但甲沒有履行義務,放任乙溺水身亡,構成犯罪。

    B項錯誤,甲夸大游泳技術并不影響犯罪成立與否,甲所負有的救助乙的義務來源于甲強拉乙進入深水區的行為,而非夸大技術的行為,因此本項表述錯誤。

    C項錯誤,意外事件是指行為在客觀上雖然造成了損害結果,但不是出于行為人的故意或者過失,而是不能預見的原因所引起的。本題中乙不善游泳,甲應當預見到乙深水區會有危險,因此不符合意外事件。

    D項錯誤,刑法意義上的被害人過錯需要具備以下條件:行為不當性,即被害人主觀上處于故意或過失的心理,實施的一種顯而易見的依社會常理即能做出否定性評價的行為,這種行為不符合社會一般倫理要求,超出社會共同認可的范圍,必須受到社會的嚴厲否定評價而非一般否定評價。本題中甲宣稱自己游泳技術高超,乙信以為真,沒有拒絕,不屬于顯而易見的依社會常理即能做出否定性評價的行為,不影響甲的責任認定,甲依舊構成犯罪。

    故正確答案為A

    20.【答案】A

    【解析】A項正確,根據《刑法》第二十二條第一款規定:“為了犯罪,準備工具、制造條件的,是犯罪預備。” 本題中,小張準備了繩索、西瓜刀等物品,屬于準備工具階段,由于無法得知女友所在位置被迫放棄,是意志以外的原因放棄犯罪,故小張屬于犯罪預備。

    B項錯誤,根據《刑法》第二十四條第一款規定:“在犯罪過程中,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生的,是犯罪中止。”

    C項錯誤,根據《刑法》第二十三條第一款規定:“已經著手實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D項錯誤,犯罪既遂是指行為人所實施的行為已經齊備了刑法分則對某一具體犯罪所規定的全部構成要件。故正確答案為A

    21.【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刑法。

    A項錯誤、B項正確,根據《刑法》第十四條規定,故意犯罪是指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因而構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本題中,賈某明知住宅里有人睡覺可能會被燒死依然放火燒房,雖然沒有希望、積極地追求,但他為了掩飾自己竊取財物的行為,也沒有阻止、反對,而是放任自流、聽之任之,所以放火致人死亡的行為屬于間接故意。

    CD項錯誤,根據《刑法》第十五條規定,過失犯罪是指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是過失犯罪。”本題中,賈某是放任結果的發生,不是疏忽大意的過失,也不是過于自信的過失。故正確答案為B

    22.【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刑法。

    A項錯誤,根據《刑法》第三十三條規定:“主刑的種類如下:(一)管制;(二)拘役;(三)有期徒刑;(四)無期徒刑;(五)死刑。”所以,管制屬于主刑,而非附加刑。

    B項錯誤,根據《刑法》第四十八條第一款規定:“死刑只適用于罪行極其嚴重的犯罪分子。對于應當判處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須立即執行的,可以判處死刑同時宣告緩期二年執行。”可見,死刑緩期執行屬于死刑。

    C項錯誤,根據《刑法》第三十四條規定:“附加刑的種類如下:(一)罰金;(二)剝奪政治權利;(三)沒收財產。附加刑也可以獨立適用。”可見,附加刑既可以附加主刑適用,也可以獨立適用。

    D項正確,根據《刑法》第五十四條規定:“剝奪政治權利是剝奪下列權利:(一)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二)言論、出版、集會、結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權利;(三)擔任國家機關職務的權利;(四)擔任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和人民團體領導職務的權利。”所以,被剝奪政治權利的犯罪分子無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故正確答案為D

    23.【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刑法常識。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六條規定:“行為人在交通肇事后為逃避法律追究,將被害人帶離事故現場后隱藏或者遺棄,致使被害人無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嚴重殘疾的,應當分別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條、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二款的規定,以故意殺人罪或者故意傷害罪定罪處罰。”題干中甲的行為造成乙的死亡,構成故意殺人罪。故正確答案為A

    24.【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刑法。

    A項錯誤,綁架罪是指以勒索財物或者其他為目的,使用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綁架他人或者綁架他人作為人質的行為。余某沒有綁架自己女兒,不構成綁架罪。

    B項正確,拐賣兒童罪,是指用蒙騙、利誘或者其他方法使不滿14周歲的未成年人,脫離家庭或者監護人的行為。其中,拐賣兒童是指以出賣為目的,有拐騙、綁架、收買、販賣、接送、中轉兒童的行為之一。只要實施了前述一種行為,即以拐賣兒童罪論處。余某將自己不滿14周歲的女兒賣給別人換取錢財,已構成拐賣兒童罪。 

    C項錯誤,詐騙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余某沒有欺騙對方非法獲取財物,不構成詐騙罪。

    D項錯誤,余某的行為構成拐賣兒童罪,故該項說法錯誤。故正確答案為B

    25.【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刑法。

    犯罪既遂指行為人已經著手實施犯罪,且行為人的行為具備了某種犯罪的基本構成全部要件。

    A項錯誤,劉某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已經著手實施盜竊行為,在財務室被現場抓獲,是因意志之外原因未得逞,為犯罪未遂。

    B項錯誤,林某已經著手實行犯罪,但將財物仍置于該住宅,未脫離房主的控制,不符合盜竊的全部要件,不夠成犯罪既遂。

    C項錯誤,趙某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竊取他人財物,因不能撬開ATM機而未能竊得財物,是基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為犯罪未遂。

    D項正確,李某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采取盜取網銀密碼的方式獲得錢財,符合盜竊罪的全部要件,為犯罪既遂。故正確答案為D

    26.【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刑法。

    A項錯誤,根據《刑法》第二十二條的規定:“犯罪預備是為了犯罪,準備工具、制造條件的,是犯罪預備。對于預備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B項錯誤,根據《刑法》第二十三條的規定:“犯罪未遂是已經著手實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對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C項錯誤,根據《刑法》第二十四條的規定:“犯罪中止指在犯罪過程中,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生的,是犯罪中止。對于中止犯,沒有造成損害的,應當免除處罰;造成損害的,應當減輕處罰。”因此,中止犯造成損害的,應當減輕處罰,而不是應當免除處罰。

    D項正確,根據上述法條, 中止犯沒有造成損害的,應當免除處罰。故正確答案為D

    27.【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刑法。

    AB兩項錯誤,根據《刑法》第二十條第一款規定:“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于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正當防衛的對象是不法侵害人,胡某的行為顯然不屬于正當防衛,也不會構成防衛過當。

    C項錯誤,意外事件是指行為人的行為雖然在客觀上造成了損害結果,但不是出于故意或過失,而是由于不能預見或不能抗拒的原因引起的,不認為是犯罪的情形。胡某為了躲避持刀搶劫犯的追趕,將小朋友撞倒,能夠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會造成小朋友受傷害,但是為了躲避危險,不得已而采取,因此不屬于意外事件。

    D項正確,根據《刑法》第二十一條第一款規定:“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發生的危險,不得已采取的緊急避險行為,造成損害的,不負刑事責任。”胡某將小朋友撞倒是為了躲避持刀搶劫犯的追趕,為了保護較大的社會利益,損害較小的合法利益的行為,因此屬于緊急避險。故正確答案為D

    28.【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刑法。

    A項錯誤,根據《刑法》第十七條第二款規定:“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只對法定的八種犯罪需負刑事責任;犯搶奪罪的,無需負刑事責任。

    B項錯誤,根據《刑法》第十七條之一規定:“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過失犯罪的,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已滿75周歲的人過失犯罪的,“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而非“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C項錯誤,根據《刑法》第十七條第三款規定:“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而非“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D項正確,根據《刑法》第十七條第一款規定:“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故正確答案為D

    29.【答案】ABD

    【解析】《刑法》第24條第款規定,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過程中,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防止犯罪結果發生。犯罪中止存在兩種情況:一是在犯罪預備階段或者在實行行為還沒有實行終了的情況下,自動放棄犯罪;二是在實行行為實行終了的情況下,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的發生。

    A選項中甲在實行強奸終了之前主動放棄犯罪,是犯罪中止。

    B項甲的行為屬于自動放棄本可繼續實施的犯罪行為,是犯罪中止。

    C項甲以為警察來了,屬于被迫停止犯罪,是犯罪未遂。

    D項甲的行為屬于自動放棄犯罪,是犯罪中止。故本題選ABD

    30.【答案】AB

    【解析】考點:《刑法》第23條第一款規定,“已經著手實施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第24條第一款,“在犯罪過程中,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生的,是犯罪中止。”犯罪中止有兩種情況:一種是自動放棄犯罪行為,從而避免了犯罪結果的發生;另一種是雖然已經實施完了某種犯罪行為,但在犯罪結果發生之前,主動有效地防止了犯罪結果的發生。故正確答案為AB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婷婷五月综合丁香在线| 亚洲欧美综合精品二区| av深夜免费在线观看| 精品免费看国产一区二区| 99久久国产成人免费网站| 欧美国产日韩在线三区| A级毛片100部免费看| 小12萝8禁用铅笔自慰喷水| 精品九九人人做人人爱| 精品人妻日韩中文字幕|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啪啪网不卡| 国产精品 视频一区 二区三区 | 全免费A级毛片免费看无码| 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不卡| 亚洲日韩性欧美中文字幕|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WV| 亚洲精品无码AV人在线观看国产| 亚洲精品国产免费av| 插插无码视频大全不卡网站| 好深好湿好硬顶到了好爽| 欧美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 | 国产XXXX色视频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av无码免费一区| 好湿好爽好疼免费视频| 亚洲AV永久纯肉无码精品动漫| 国产日韩久久免费影院| 亚洲AV无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第一页一区| 一区二区中文字幕久久|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动漫| 久久精品国产再热青青青| 亚洲精品国自产拍在线观看 | 开心一区二区三区激情| 国产 亚洲 制服 无码 中文 | 成人看的污污超级黄网站免费| 老熟妇高潮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娱乐凹凸视觉盛宴在线视频| 中文字幕国产原创国产| 夜夜爽妓女8888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AV| 五月丁香六月综合缴清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