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詠鵝/駱賓王《1》《34》《79》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主題】七歲所寫,描寫了鵝的突出特征。 【注釋】曲(qū):彎曲的脖子。 2.于易水送別/駱賓王《41》《37》《50》《31》《32》此地別燕丹,壯士發沖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主題】對荊軻壯志未酬的感慨。 【注釋】《35》作“壯士上沖冠”。 3.在獄詠蟬/駱賓王《33》《64》《70》《84》《145》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余心。【主題】以蟬自比,抒發悲憤之情。 【注釋】西陸:秋天。南冠:囚徒。玄鬢:指蟬。響:指蟬聲。沉:掩蓋。《51》《79》作侵。 4.從軍行/駱賓王《155》《220》平生一顧重,意氣溢三軍。野日分戈影,天星合劍文。弓弦抱漢月,馬足踐胡塵。不求生入塞,唯當死報君。 【主題】體現初唐邊塞舍生忘死、一往無前的豪情。 5.憶蜀地佳人/駱賓王《155》《220》東西吳蜀關山遠,魚來雁去兩難聞。 【主題】表達對蜀地佳人的思念。 6.風/李嶠《1》《46》《32》《220》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作者簡介】李嶠(645-714),河北贊皇人,官至中書令。 【主題】一首歌詠風的詩。 【注釋】解落:散落。或懂得。從下句的能的意思來看,后者為佳。三秋:秋季三個月,即秋天。過:經過。 7.中秋月/李嶠《34》《50》《46》《32》《445》圓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風。【主題】借自然現象,闡釋事物矛盾的復雜性。 【注釋】圓魄:指中秋圓月。魄:月亮。 8.春江花月夜/張若虛《36》《56》《45》《34》《70》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作者簡介】張若虛(647-730),江蘇揚州人,官至兗州兵曹。聞一多:詩中的詩,頂峰中的頂峰。譽為“以孤篇壓倒全唐之作”。 【主題】以月為主體,以江為場景,描繪幽美邈遠惝恍迷離的春江月夜圖,抒寫游子思婦真摯動人的離情別緒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表現迥絕宇宙意識,創造深沉、寥廓、寧靜的境界。 【注釋】芳甸:芳草豐茂的原野。甸:郊外之地。霰(xiàn):形容月光下春花晶瑩潔白。流霜:此處喻月光皎潔。汀(tīng):沙灘。扁舟子:漂泊江湖的人。明月樓:月夜下的閨樓。這里指閨中思婦。月徘徊:指月光偏照閨樓徘徊不去,令人不勝其相思之苦。相聞:互通音信。碣石、瀟湘:一在南一在北,暗指路途遙遠,相聚無望。無限路:極言離人相距之遠。搖情:激蕩情思。 9.和晉陵陸丞早春游望/杜審言《84》《50》《1》獨有宦游人,偏驚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氣催黃鳥,晴光轉綠蘋。忽聞歌古調,歸思欲沾巾。【作者簡介】杜審言(645-708),湖北襄陽人,著名詩人,杜甫祖父。 【主題】表達思鄉之情。 【注釋】和(hè):指用詩應答。晉陵:常州市。物候:指自然界的氣象和季節變化。淑氣:和暖的天氣。晴光:春光。綠蘋(pín):使浮萍轉綠。古調:指陸丞的《早春游望》。 10.渡湘江/杜審言《1》《36》《37》《145》《186》遲日園林悲昔游,今春花鳥作邊愁。 獨憐京國人南竄,不似湘江水北流。 【主題】描寫流放途中的悲思愁緒。 【注釋】遲日:春日。悲昔游:作者舊游之地,因放逐再次經過感到悲傷。邊愁:流放邊遠地區產生的愁緒。京國:指長安。 11.贈蘇書記/杜審言《107》《155》《211》知君書記本翩翩,為許從戎赴朔邊。 【主題】送朋友戍邊,打趣之詩歌。 【注釋】翩翩:文采好。紅粉:閨中女子。指蘇妻。 12.大酺/杜審言《220》毗陵震澤九州通,士女歡娛萬國同。 伐鼓撞鐘驚海上,新妝袨服照江東。 梅花落處疑殘雪,柳葉開時任好風。 火德云官逢道泰,天長日久屬年豐。 【主題】一首祝詞。 【注釋】大酺(pú):聚飲。袨(xuàn):華美。火德云官:因為以五行相推武周是火德。賀武則天順民意得大道。 13.春日京中有懷/杜審言《1》《51》《58》《155》今年游寓獨游秦,愁思看春不當春。 【主題】春日身在長安懷念洛陽。 【注釋】南橋:洛陽城南的天津橋。西第:西漢大將軍梁冀的豪宅。 14.正月十五夜/蘇味道《50》《145》《210》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游伎皆秾李,行歌盡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作者簡介】蘇味道(648-705),河北欒城人,官至益州刺史等。為人模棱兩可,稱為“蘇模棱”。 【主題】描寫京城元宵的熱鬧景象。 【注釋】星橋:星津橋,洛陽天津三橋之一。暗塵:暗中飛揚的塵土。秾李:此處指觀燈歌伎打扮得艷若桃李。金吾:原指儀仗隊或武器,此指金吾衛。不禁夜:指取消宵禁。 15.上元夜/崔液《1》《32》《218》玉漏銀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明開。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作者簡介】崔液(?-713),河北定縣人。因兄崔湜(shí)而流放。 【主題】描寫元宵夜熱鬧情景。 16.夜送趙縱/楊炯《46》《55》《21》《34》p300《32》趙氏連城璧,由來天下傳。送君還舊府,明月滿前川。 【作者簡介】楊炯(650-693),陜西華陰人,為初唐四杰之一,官至潁川令。 【主題】表達對朋友鼓勵和贊賞。 【注釋】趙氏句:趙名聲大天下知。舊府:趙縱家鄉山。川:道路。 17.從軍行/楊炯《59》《34》《51》《145》《155》《163》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主題】歌頌從軍報國的壯志豪情。 【注釋】牙璋:古代發兵所用之兵符。指代奉命出征的將帥。凋:色彩脫落。龍城:匈奴名城,泛指敵方要塞。百夫長:低級軍官。 18.梅花落/楊炯《149》《155》梅嶺花初發,天山雪未開。雪處疑花滿,花邊似雪回。因風入舞袖,雜粉向妝臺。匈奴幾萬里,春至不知來。【主題】由梅嶺的梅花開放,聯想到遙遠的邊塞的征人。 【注釋】開:融化。 19.山中/王勃《46》《64》《32》長江悲已滯,萬里念將歸。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作者簡介】王勃(650-676),山西河津人。為初唐四杰之首,溺亡。 【主題】情景交融的思鄉曲。 【注釋】滯:淹留。念將歸:有歸鄉之愿,但不能成行。屬:恰逢。高風:山中吹來的風。《186》屬作復。 20.江亭夜月送別/王勃《2》《111》《220》亂煙籠碧砌,飛月向南端。寂寞離亭掩,江山此夜寒。【主題】把送別后的孤寂悵惘之情融化入景色的描寫之中。 21.羈春/王勃《64》《32》《220》客心千里倦,春事一朝歸。還傷北園里,重見落花飛。【主題】寫客愁旅思。 22.九日/王勃《32》《220》九日重陽節,開門有菊花。不知來送酒,若個是陶家。 【主題】遇重陽節表達對陶淵明的敬仰。 【注釋】不知句:對不知來送酒者,哪個是陶家的人。 23.蜀中九日/王勃《79》《220》九月九日望鄉臺,他席他鄉送客杯。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主題】寄居劍南的懷鄉詩。 【注釋】望鄉臺:古代出征或流落在外鄉的人登高。他席:別人的酒席。這里指為友人送行的酒席。南中:南方,指四川一帶。那:為何。《32》《186》情作今。 24.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51》《84》《145》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主題】一首清新高遠的送別詩。 【注釋】之任:赴任。城闕句:三秦輔城闕,倒裝句。風煙望五津:風煙迷茫之中,遙望蜀州。五津:指岷江五個渡口。無為:無須。兒女:《后漢書》:而反效兒女子涕泣乎。 25.詠風/王勃《2》《51》《125》《220》肅肅涼景生,加我林壑清。驅煙尋澗戶,卷霧出山楹。去來固無跡,動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靜,為君起松聲。【主題】詩人以風喻人,托物言志,著意贊美風的高尚品格和勤奮精神。 【注釋】肅肅:象聲詞,《111》景作風,但與題相違。源自“流景登扶搖”,涼風之意。加:給予。澗戶:溪澗的門戶。驅煙句:煙霧驅散,可見澗底人家。 26.別薛華/王勃《2》《111》《220》送送多窮路,遑遑獨問津。悲涼千里道,凄斷百年身。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無論去與住,俱是夢中人。【主題】送君一程又一程,路盡彷徨獨自。 【注釋】送送句:窮途末路,喻世途艱難。 27.滕王閣詩/王勃《36》《54》《34》《45》《111》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畫棟朝飛南浦云,珠簾暮卷西山雨。閑云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主題】此詩附于《滕王閣序》之后,對序的高度概括,對盛衰無常大發感慨。【注釋】江渚:贛江中小洲。物:四季景物。帝子:滕王李元嬰。自:原來的樣子。 28.代悲白頭翁/劉希夷《163》《41》《51》《45》洛陽城東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洛陽女兒惜顏色,坐見落花長嘆息。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已見松柏摧為薪,更聞桑田變成海。古人無復洛城東,今人還對落花風。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寄言全盛紅顏子,應憐半死白頭翁。此翁白頭真可憐,伊昔紅顏美少年。公子王孫芳樹下,清歌妙舞落花前。光祿池臺文錦繡,將軍樓閣畫神仙。一朝臥病無相識,三春行樂在誰邊。宛轉蛾眉能幾時,須臾鶴發亂如絲。但看古來歌舞地,惟有黃昏鳥雀悲。【作者簡介】劉希夷(651-680),河南臨汝人。傳因此詩被舅舅宋之問謀害。 【主題】感嘆光陰短暫、青春易老的主題。 【注釋】代:擬。光祿:馬援之子馬防在漢章帝時拜光祿勛,生活奢侈。文錦繡:指以錦繡裝飾池臺中物。將軍:東漢貴戚梁冀曾為大將軍。大興土木,建造府宅。《147》《34》《73》《2》《56》《211》作行逢落花長嘆息。《59》應憐作須憐。 29.黃臺瓜辭/李賢《155》《219》種瓜黃臺下,瓜熟子離離。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三摘猶自可,摘絕抱蔓歸。【作者簡介】李賢(655-684),即章懷太子,因妄議生母武則天丑聞被殺。 【主題】以種瓜摘瓜作喻,諷諫武則天切勿為政治需要傷殘骨肉。 【注釋】離離通“歷歷”:指清晰分布。 30.北邙山/沈佺期《37》《35》《220》北邙山上列墳塋,萬古千秋對洛城。城中日夕歌鐘起,山上唯聞松柏聲。【作者簡介】沈佺期(656-715),河南內黃人,官至中書舍人。 【主題】表現人生短暫、榮華富貴不能長駐的傳統主題,堪稱初唐七言絕句之精華。 31.雜詩/沈佺期《84》《58》《51》《111》《215》《351》聞道黃龍戍,頻年不解兵。可憐閨里月,長在漢家營。少婦今春意,良人昨夜情。誰能將旗鼓,一為取龍城。【主題】寫戍邊者與家屬的兩地相思。 【注釋】解兵:放下兵器。將:帶領。 32.夜宿七盤嶺/沈佺期《51》《81》《111》《220》獨游千里外,高臥七盤西。山月臨窗近,天河入戶低。 芳春平仲綠,清夜子規啼。浮客空留聽,褒城聞曙雞。 【主題】夜宿四川廣元七盤嶺所見所聞,抒發愁思和惆悵。 【注釋】游:流放。平仲:銀杏、白果。浮客:無所歸宿遠行游子。 33.獨不見/沈佺期《50》《51》《39》《41》《111》盧家少婦郁金堂,海燕雙棲玳瑁梁。九月寒砧催木葉,十年征戍憶遼陽。白狼河北音書斷,丹鳳城南秋夜長。誰謂含愁獨不見,更教明月照流黃!【主題】少婦思念戍邊丈夫的詩歌。《全唐詩》有各種版本,皆可。 【注釋】海燕:又名越燕,燕的一種。寒砧:指搗衣聲。砧:搗衣用的墊石。丹鳳城:指長安。秦穆公女弄玉吹簫引鳳凰,故咸陽為丹鳳城。教(jiāo):使。流黃:黃紫相間絲織品,此指帷帳。《41》《351》為誰為。《163》為誰的倒文。 34.遙同杜員外審言過嶺/沈佺期《220》天長地闊嶺頭分,去國離家見白云。洛浦風光何所似,崇山瘴癘不堪聞。南浮漲海人何處,北望衡陽雁幾群。兩地江山萬馀里,何時重謁圣明君。【主題】兩人于705年被流放嶺南,作者不表現內心無限愁苦,而以“何時重謁圣明君”一句收尾,表達思念君王的赤誠,節制了悲傷的情感。 【注釋】漲海:指南海。洛浦:洛水之濱,借指洛陽。 35.渡漢江/宋之問《32》《50》《51》《70》《111》《155》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作者簡介】宋之問(656-712),山西汾陽人,官至考功員外郎。諂媚張易之,被唐睿宗賜死。 【主題】寫渡江后的忐忑心情。 36.題大庾嶺北驛/宋之問《39》《51》《84》《145》陽月南飛雁,傳聞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復歸來。江靜潮初落,林昏瘴不開。明朝望鄉處,應見隴頭梅。【主題】表達流放嶺南的愁緒。 【注釋】陽月:陰歷十月。《爾雅》:十月為陽。殊:仍然。十月紅梅白梅夾道故梅嶺稱。 37.度大庾嶺/宋之問《50》《155》《208》《219》度嶺方辭國,停軺一望家。魂隨南翥鳥,淚盡北枝花。山雨初含霽,江云欲變霞。但令歸有日,不敢恨長沙。【主題】寫盼望北歸的心愿。 【注釋】辭國:離開京城。國:國都,指長安。軺(yáo):只用一馬駕轅輕便馬車。翥:鳥向上飛。北枝花:大庾嶺北梅花。長沙:賈誼,意不自得也。 38.陸渾山莊/宋之問《39》《51》《219》歸來物外情,負杖閱巖耕。源水看花入,幽林采藥行。野人相問姓,山鳥自呼名。去去獨吾樂,無能愧此生。【主題】此詩歷代評價很高,認為自然、高古。沒寫宦海之苦,只是無才德愧對明時。透露出隱退山林之意。 【注釋】陸渾山:在洛陽。物外情:超脫世俗的情致。巖耕:耕于山中,借指隱居。山鳥:鷓鴣鳥。 39.靈隱寺/宋之問《2》《219》鷲嶺郁岧峣,龍宮鎖寂寥。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飄。捫蘿登塔遠,刳木取泉遙。霜薄花更發,冰輕葉未凋。夙齡尚遐異,搜對滌煩囂。待入天臺路,看余度石橋。【主題】描寫靈隱寺奇妙的風光。 【注釋】鷲(jiù)嶺:本是印度靈鷲山,此處借指飛來峰。岧(tiáo)峣(yáo):山高而陡峻的樣子。龍宮:指靈隱寺殿宇。捫(mén)蘿:攀援藤蘿。捫:持、執。刳(kū):剖開后再挖空。取泉遙:到遠處去取水。夙(sù)齡:年輕的時候。尚:喜歡。遐:遠。異:奇異的美景、勝地。搜:尋求。滌:洗滌。煩囂:塵世間的煩惱和喧囂。石橋:指天臺著名的風景石梁飛瀑,通往仙境之橋。 40.苑中遇雪應制/宋之問《32》《219》紫禁仙輿詰旦來,青旂遙倚望春臺。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開。【主題】描寫突如其來的雪景。 【注釋】詰(jí)旦:翌日。旂(qí)通旗:帶鈴鐺旗幟。 41.寒食陸渾別業/宋之問《11》《94》《155》《219》洛陽城里花如雪,陸渾山中今始發。 旦別河橋楊柳風,夕臥伊川桃李月。 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復春。 野老不知堯舜力,酣歌一曲太平人。 【主題】抒發詩人隱藏在“志深軒冕”背后的對大自然的熱愛向往之情。 【注釋】野老句:見《擊壤歌》。 42.詠漢高祖/于季子《32》《220》百戰方夷項,三章且代秦。功歸蕭相國,氣盡戚夫人。 【作者簡介】于季子,武則天時期員外郎。 【主題】對漢高祖一生成敗的高度概括。 【注釋】夷:平。 43.詠項羽/于季子《32》《155》北伐雖全趙,東歸不王秦。空歌拔山力,羞作渡江人。 【主題】概括項羽的一生主要事跡,寫其從輝煌走向衰敗的全過程。 44.宴城東莊/崔惠童《156》《222》一月主人笑幾回,相逢相識且銜杯。 眼看春色如流水,今日殘花昨日開。 【作者簡介】崔惠童,山東聊城人。唐玄宗之女晉國公主的丈夫。 【主題】勸人珍惜時光珍惜當下。 【注釋】《32》作者為崔思。主作生。識作值。 45.子夜四時歌春歌/郭震《58》《64》《35》陌頭楊柳枝,已被春風吹。妾心正斷絕,君懷那得知。【作者簡介】郭震(656-713),河北大名名將。 【主題】逢春思夫之作。 46.塞上/郭震《125》《220》塞外虜塵飛,頻年出武威。死生隨玉劍,辛苦向金微。久戍人將老,長征馬不肥。仍聞酒泉郡,已合數重圍。【主題】寫征人戍邊的苦辛。 【注釋】金微:即阿爾泰山。 47.蛩/郭震《32》《35》愁殺離家未達人,一聲聲到枕前聞。 苦吟莫向朱門里,滿耳笙歌不聽君。 【主題】秋聞蟋蟀叫,喚起羈旅情。 【注釋】苦吟句:自己絕不向豪門乞求可憐。 48.蓮花/郭震《120》《143》《220》臉膩香薰似有情,世間何物比輕盈。 湘妃雨后來池看,碧玉盤中弄水晶。 【主題】對蓮花高潔的贊美。 49.古劍篇/郭震《45》《111》《125》《155》《163》君不見昆吾鐵冶飛炎煙,紅光紫氣俱赫然。 良工鍛煉凡幾年,鑄得寶劍名龍泉。 【主題】托物言志之的詩。 【注釋】昆吾:傳說中的山名。鐵冶:即冶鐵的工場。炎:指火光上升。紫氣:即劍氣。錯鏤:指錯彩、鏤金。風塵:借指戰爭。周防:周密防衛。幸:慶幸。中路:即中途。棄捐:指拋棄。 50.宴城東莊/崔敏童《156》《222》一年始有一年春,百歲曾無百歲人; 【作者簡介】崔敏童,山東聊城人,崔惠童昆弟。 【主題】時光飛逝,及時行樂的勸言。 【注釋】《32》作者為崔惠童。始作過。 51.登幽州臺歌/陳子昂《51》《2》《145》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作者簡介】陳子昂(659-702),四川射洪人,官至右拾遺,被誣入獄而死。唐代第一個有意識掃除六朝文學纖弱之氣的詩人。 【主題】抒發懷才不遇的悲憤。 【注釋】杜甫贊:千古立忠義,感遇有遺篇。愴:感傷。 52.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陳子昂《79》《186》逢時獨為貴,歷代非無才。隗君亦何幸,遂起黃金臺。【主題】寫懷才不遇的憤慨、 【注釋】郭隗(wěi):燕昭王客卿。遂:馬上。 53.感遇詩/陳子昂《88》《45》《110》《127》本為貴公子,平生實愛才。感時思報國,拔劍起蒿萊。西馳丁零塞,北上單于臺。登山見千里,懷古心悠哉。誰言未忘禍,磨滅成塵埃。【主題】譏刺統治階級的無能與昏庸。 【注釋】誰言句:誰說人們記住過去邊塞之災?它們早被遺忘,就象塵埃灰飛煙滅一樣! 54.燕昭王/陳子昂《64》《10》《94》《127》南登碣石館,遙望黃金臺。丘陵盡喬木,昭王安在哉?霸圖悵已矣,驅馬復歸來。【主題】表達懷才不遇,報國無門的痛苦心情,反映積極向上的強烈的進取精神。 【注釋】碣石館:即碣石宮。梁人鄒衍入燕,燕昭王筑碣石親師事之。碣石:指墓碑。碣,齊胸高的石塊。復:又。《45》《111》《181》悵作今。 55.送魏大從軍/陳子昂《111》《220》匈奴猶未滅,魏絳復從戎。悵別三河道,言追六郡雄。雁山橫代北,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唯留漢將功。【主題】激勵友人建功沙場。 【注釋】魏絳:晉大夫,有平戎之策。三河道:古稱河東、河內、河南為三河,黃河中段平原。六郡雄:《漢書》稱西漢趙充國為“六郡良家子”。飛塞:飛狐塞。 56.春夜別友人/陳子昂《55》《2》《10》《21》《94》銀燭吐青煙,金樽對綺筵。離堂思琴瑟,別路繞山川。 【主題】送別詩。26歲的陳子昂告別家鄉四川射洪,準備向朝廷上書求取功名。友人春夜設宴歡送。作者以詩記錄之。 【注釋】《111》《127》《125》《163》《197》懸作隱,與下句沒雷同,不妥。 57.題袁氏別業/賀知章《64》《55》《187》《220》主人不相識,偶坐為林泉。莫謾愁沽酒,囊中自有錢。【作者簡介】賀知章(659-744),浙江蕭山人,官至太子賓客等。詩風清新通俗。 【主題】表達在袁氏別業休憩時灑脫的心態。 【注釋】暗用王獻之的典故:王獻之路過蘇州顧辟疆的名苑,徑直到其家閑逛,旁若無人地評價一番,被別人攆了出去。賀知章不認識袁氏,但愛別業之美,擔心主人攆人,就寫此詩。林泉:林木和石泉。謾:空。《21》作慢,怠慢。《32》為漫。莫謾:即不用。 58.詠柳/賀知章《2》《145》《186》《220》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主題】贊揚春風強大的生命力。 59.回鄉偶書其一/賀知章《107》《145》《186》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主題】寫闊別故鄉之所見所聞。 60.回鄉偶書其二/賀知章《37》《26》《89》《88》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銷磨。 唯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 【主題】這是一首久客異鄉、緬懷故里的感懷詩。 【注釋】半消磨:一大半消失了。 61.蜀道后期/張說《21》《32》《46》《58》《64》客心爭日月,來往預期程。秋風不相待,先至洛陽城。【作者簡介】張說(yuè)(667-730),河南洛陽人,官至中書令,封燕國公。“燕許大手筆”。 【主題】責備秋風,來表達歸心似箭的心情。 【注釋】后期:后于預定的期限。爭日月:爭取時間。來往句:來回行程預先規劃好了。 62.送梁六自洞庭山/張說《37》《34》《35》《220》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見孤峰水上浮。聞道神仙不可接,心隨湖水共悠悠。【主題】描寫濃濃離別之情。 【注釋】接:靠近。《58》作《送梁六》。 63.汾上驚秋/蘇颋《21》《35》《55》《46》《64》《32》北風吹白云,萬里渡河汾。心緒逢搖落,秋聲不可聞。【作者簡介】蘇颋(670-727),陜西武功人,官至吏部尚書等。和張說并稱“燕許大手筆”。 【主題】此詩化用漢武帝《秋風詞》,寫羈旅情思。 【注釋】萬里句:渡過黃河與汾水到萬里之外。秋聲:北風。搖落:凋零。 64.奉和春日幸望春宮應制/蘇颋《2》《111》《181》東望望春春可憐,更逢晴日柳含煙。 【主題】一首精巧的形式主義作品,一首盛世的歌功頌德之作。 【注釋】望春:即指觀賞春色,又切宮名,一語雙關。北斗:雙關語,星宿或皇宮。因為長安地形“南為南斗形,北為北斗形”。回輦處:進望春宮。飛花:舞女。宸(chén)游:帝王之巡游。宸:北極星所居。哢:鳴叫。《220》偏作遍。 65.桃花溪/張旭《36》《37》《46》《32》《186》隱隱飛橋隔野煙,石磯西畔問漁船。 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