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病綜合征(NS)是由各種原因引起的,以大量蛋白尿(≥3.5g/d)、低蛋白血癥(血漿白蛋白≤30g/L)、水腫、高脂血癥為特征的臨床綜合征。中醫治療NS具有一定優勢,能夠減輕激素不良反應、提高機體免疫力、延緩腎功能惡化。 國醫大師呂仁和潛心研究腎臟疾病六十余載,在NS的診療中形成獨特的學術思想和治療經驗。根據NS特點及臨床表現,將其歸屬“腎水”范疇。NS是以本虛為本,常因情志、飲食等誘發,以氣血不足、血瘀水濕內停為基本病機。其病位主要在腎脾肺,也涉及胃與肝,以腎臟為主,呂仁和在治療中注重補益脾肺之氣,也使用活血化瘀、利水滲濕、清熱解毒涼血散結之法。本文基于呂仁和治療NS的醫案,應用數據庫分析技術探析呂仁和治療NS的經驗。 臨床研究 本文選自2009年11月~2019年1月于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呂仁和特需門診就診的NS患者。 診斷標準大量蛋白尿(≥3.5g/24h);低白蛋白血癥(≤30g/L);水腫、高脂血癥;排除系統性紅斑狼瘡、紫癜性腎炎、糖尿病腎病、淀粉樣變、多發性骨髓瘤腎損害等繼發性腎病綜合征。為診斷必備條件。 排除標準就診期間發生惡性高血壓、嚴重心、腦血管事件等危急重癥者;對處方中藥物過敏者。觀察者要注意記錄患者的姓名、性別、年齡等人口學資料,以及主訴、現病史、既往史、過敏史、家族史、個人史及24h尿蛋白定量、腎功能、尿常規、血常規等實驗室指標;重點記錄呂仁和標注的舌苔、脈象及處方。 醫案質量控制醫案收集者是東直門醫院腎病內分泌科的研究生。對所有收集醫案者在收集前進行統一培訓。務必以呂仁和團隊規定的醫案格式記錄,重點保持呂仁和診療原貌。最終由一人采用數據庫,進行醫案標引,以減少誤差、保證數據準確性。 病因及發病 在“醫案數據庫”對NS病因及發病特點進行查詢,排名前3的病因是內傷、久病正虛、稟賦不足;排名前三的發病特點是慢性發作、即發、反復發作,統計結果示NS病因以內傷久病、本虛為主,呈現慢性反復發作的特點,但也有即發者。呂仁和認為NS患者存在先天稟賦不足或素體虧虛的特點,可因飲食不節、情志失調、外感六淫等誘發或加重,從而導致病情反復、纏綿難愈。 研究結果 病位統計結果示NS以腎居首位,脾肺胃肝分列第2~5位。呂仁和結合NS的臨床特征,也認為發病病位是肺脾腎,但以腎為主、脾居其次,并涉及肺、胃、肝。腎主水,主封藏,為先天之本。腎氣虛,不能化氣行水、固澀腎精則水濕停聚或“精氣下泄”出現水腫、蛋白尿。在西醫學中NS的損傷部位即為腎臟,早期腎小球濾過膜受損,蛋白外泄; 后期腎小球濾過率減低,腎功能受損。脾主運化水濕,《素問·至真要大論篇》記載:“諸濕腫滿,皆屬于脾。”脾失健運則水濕內停。脾胃同居中焦,共同參與水液代謝,《諸病源候論》曰:“腎者主水,脾胃俱主土……今胃虛不能傳化水氣,使水氣滲溢經絡,浸漬臟腑,脾得水濕之氣加之則病,脾病則不能制水,故水氣獨歸于腎,三焦不瀉,經脈閉塞,故水氣溢于皮膚而令腫。”所以脾胃病變也是水腫發生的關鍵因素。肺為水上之源,脾為肺之母,腎為肺之子,若肺不能正常宣降、通調水道,或脾腎功能異常,母病及子或子病及母均可導致水濕泛濫。肝主疏泄、調暢氣機,氣行則水行,氣滯則水停,肝失疏泄失職易于變生水腫、水濕之患。故水腫責之腎、脾胃、肺,也與肝關系密切。呂仁和認為NS是以氣血虧虛為本,血瘀、水濕、濕熱等實邪為標。一方面,氣血不足,運行無力,產生血瘀、水濕等病理產物;另一方面,氣血不足易感受邪氣,正邪膠結,愈發耗傷氣血,進一步加重血瘀、水濕之患。 治療思路 呂仁和在治療NS時,認為該病以臟腑本虛為根本,或腎虛失于氣化、固攝,或脾虛失于運化,或肺虛失于宣降,使得患者常常出現乏力、水腫、蛋白尿等癥狀,長期發展則會影響氣血陰陽,又對補虛藥物統計,排名依次是補氣藥、補陽藥、補血藥、補陰藥。對于NS的補虛治療,呂仁和雖注重補益氣血陰陽,但各有偏重。在生理情況下氣可生血,病理情況下,氣虛則會導致血虛或血液瘀滯不行,故呂仁和認為補氣更為關鍵,以達到補氣生血、補氣行血的作用,常用黃芪、紅景天、太子參等。與其他醫家不同的是,呂仁和在治療NS中并非直接補益腎氣,而是重視補益脾肺之氣。脾胃是氣血津液生化之源,腎有賴于脾的滋養方可充盛,正如《雞峰普濟方·卷十二》中論述:“補腎不如補脾”,這為呂仁和通過補脾氣而益腎氣的治法提供了理論基礎。 “虛則補其母”故可通過補益肺氣來充養腎氣從而改善水液代謝失常的狀態,同時,NS患者由于稟賦不足,并且長期使用激素容易感受外邪,故通過補益肺氣,可起到固護皮毛、抵御外邪防止誘發NS的作用。《黃帝內經·生氣通天論》曰:“陽氣者,精則養神,柔則養筋。”陽氣正常潛藏或升發,營衛氣血才能通暢調和,充養精神、筋肉。NS患者往往表現畏寒、乏力等癥狀,呂仁和考慮與陽氣不足導致機體失于溫煦或精神失于充養有關,故使用補陽藥旨在通過溫補陽氣以促進氣血調暢,常用益智仁、鹿角膠、續斷等。 用藥特點 呂仁和治療NS時雖氣血雙補,但補氣重于補血,這是“有形之血難以速生”及“氣能生血”理論的實際應用。NS患者長期發展,促紅細胞生成素分泌減少,引起腎性貧血,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加劇腎功能惡化,呂仁和常用當歸補血湯補血兼活血、補血而不留瘀,寓補于通。故呂仁和對于長期應用大劑量激素治療的NS患者會注重滋補陰液,常用二至丸(墨旱蓮、女貞子)或枸杞子、鱉甲、黃精等藥物。 其次,呂仁和治療NS也注重使用清熱藥、利水滲濕藥、活血祛瘀藥。清熱藥僅次于補虛藥位居第二:一方面由于外感熱邪侵犯肺臟常常誘發NS,故對于此類患者,呂仁和常選用金銀花、連翹等藥,以達到疏散風熱、清熱解毒之效;另一方面,NS患者長期使用激素導致陰液虧虛、熱毒熾盛,或在病程發展過程中血瘀、水濕等病理產物更甚,導致濕熱、熱毒蘊結從而形成“微型癥瘕”,故呂仁和擅用清熱解毒、涼血散結的藥物,如白花蛇舌草、梔子等。 利水滲濕是治療水腫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呂仁和在治療水腫時最常使用的藥物是豬苓、茯苓,尤其是豬苓在152味中藥中排名第一。茯苓在調節腸道菌群方面更具優勢。 NS患者血液中常具有“濃”“黏”“凝”“聚”等特點,表現為血流速度緩慢、血液黏稠度增高等。同時,NS病情反復發作,纏綿難愈,呂仁和認為“久病入絡需活血”,因此活血化瘀法是常用治法,具體包括活血涼血、活血利水、活血行氣,常用丹參、赤芍、牡丹皮、澤蘭、川芎等藥物。現代研究也表明,活血化瘀藥可舒張血管、改善腎血流量、調節腎臟灌注、防止血栓形成。(史銀春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