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是一個特殊的群體,身體里藏著無數的奧妙。尤其是女性,一個小小的子宮頸,卻與女性一生的健康息息相關。下面敬善生物為您詳細介紹! 子宮頸位于子宮下部,長2.5~3cm,上端與子宮體相連,下端深入陰道,形狀是圓柱形或圓錐形中空結構,光滑有彈性,就像一個“甜甜圈”。伸入陰道內的部分稱宮頸陰道部,陰道以上的部分稱宮頸陰道上部。 子宮頸外口、宮頸形狀與大小隨年紀,激素水平狀態,以及有無陰道分娩而發生變化。排卵時,子宮頸外口的直徑可達3mm,然后減小到1mm。懷孕后,雖然子宮在不斷變大,但宮頸仍保持關閉狀態,保證了胎兒在子宮內安全生長。等到妊娠足月,分娩期的子宮頸逐漸變軟,子宮口慢慢開大,就是胎兒出生的必經之路。未妊娠女性的宮頸外口呈圓形,有過陰道分娩的女性,宮頸外口可見大小不等的橫裂,分為前唇及厚唇。 宮頸管黏膜為單層高柱狀上皮,黏膜層腺體可分泌堿性粘液,形成宮頸管內粘液栓,堵于宮頸外口,受卵巢激素的調節,就像一塊透明的“果凍”。宮頸粘液栓其實是一種糖蛋白凝膠,呈堿性,含溶菌酶、抗白細胞蛋白酶,可以抵御外來病原體入侵子宮。 除了粘液栓以外,宮頸還具有多種防御功能,是阻止病原體進入上生殖道的重要防線。宮頸管也含較多的免疫細胞,參與一系列的免疫反應。此外, 宮頸還能分泌大量免疫球蛋白,是局部免疫的重要因素。由中性粒細胞產生的乳鐵蛋白有抑制細菌活性的作用,可以阻止陰道中細菌和真菌的入侵。 然而總有人在無形中會傷害原本強大的“宮頸”,造成久治不愈的宮頸炎、越來越年輕化的宮頸病變、宮頸癌...... 而因為宮頸癌是目前唯一知道確切病因的惡性腫瘤,這也意味著給宮頸癌的篩查提供了便利,而篩查則是宮頸癌預防的另一預防策略。 研究發現宮頸癌變之前其抑癌基因甲基化出現了失衡現象,我們可以通過檢測這種失衡現象來判斷宮頸癌變情況,能提前5-10年發現宮頸癌,更好的守護女性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