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產生于原始社會,在春秋戰國中醫理論已經基本形成,出現了解剖和醫學分科,已經采用了“四診”的方法,治療法有砭石、針刺、湯藥、艾灸、導引、布氣、祝由等。#夏方養生指南# 中醫認為: 麻:是表明氣能過來,而血過不來。 酸:表明經絡是通的,但是氣血不足。 木:麻的厲害就是木,是血和氣都過不來。 脹:表明氣很足,此類人是愛生氣的體質,若體內的氣出不起就估脹。 痛:單純性的痛,則是因為有血瘀。 癢:表明氣和血正在過來,傷口愈合的時候都會發癢,但這與全身發癢不同。 中醫調節身體的方法 1、針灸 針灸是目前在社會上很流行的一種方法,而且針灸是以針刺艾灸防治疾病的方法,正好適用于金屬制成的一根針刺,入身體一定的穴位以后,運用手法來調整身體當中的氣血。 而灸法是用艾絨搓成艾條或艾柱,點燃以穴位的皮膚表面,達到溫通經脈和調節氣血的目的。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很多人在日常生活當中都養成了不良的飲食習慣和生活作息,所以很多人身體當中的氣血都出現了不足的現象。 而且因為身體當中的經絡錯綜復雜,與五臟六腑息息相關,而經絡通暢,氣血才可以通暢,而青春痘的發生和肥胖多往往是因為身體當中的氣絡不暢和氣血情不順所導致。 2、艾灸 艾灸是一種在人體某特定部位通過艾火逐漸刺激,以達到致病和防病目的的治療方法,正是這種溫熱刺激能夠讓皮膚表面局部充血。 而身體當中的毛細血管就會逐漸擴張,會增強局部的血液循環以及淋巴的循環緩解和消除平滑肌的痙攣。 艾灸可以使局部的皮膚組織代謝能力逐漸加強,能夠促進炎癥,瘢痕,浮腫,粘連,滲出物,血腫等病理產物消散的吸收。 同時又可以促使汗腺分泌增加,而有利于身體當中代謝產物的正常排泄,而身體當中的經絡是一個多層次、多功能、多形態的調控系統。 因此在穴位上進行艾灸,是由于艾火的溫熱刺激才會產生相互的激發和互相協同的結果,導致生理上逐漸放大的效應。 3、針刺 這次保健就是用毫針刺激人體的穴位,以激發身體當中的經絡之氣,能夠使人體的新陳代謝逐漸旺盛起來,從而可以達到強壯身體,益壽延年的目的。 根據親身的體驗針刺入之后會導致人體出現酸麻脹的感覺,兒童又是比較輕微的,如今這次的應用已經比較廣泛。 醫畢生精髓:中藥養生的“順口溜”,非常實用,建議收藏 寒從腳上起,病從口中入。 蘿卜出了地,郎中沒注意。 人說苦瓜苦,我說苦瓜甜。 吃了十月茄,餓死郎中爺。 大蒜是個寶,嘗吃身體好。 三天不吃青,兩眼冒金星。 寧可食無肉,不可飯無湯。 吃面多喝湯,免得開藥方。 喝茶不洗杯,閻王把命催。 盡量少喝酒,病魔繞道走。 飯后一支煙,害處大無邊。 若要不失眠,煮粥加白蓮。 一日倆蘋果,毛病繞道走。 吃藥不忌嘴,跑斷醫生腿。 多喝涼白開,健康自然來。 白水沏茶喝,能活一百多。 飲了空腹茶,疾病身外爬。 中醫順口溜——養生三字經 1、清晨起,莫慌忙,伸伸懶腰再起床。 2、床邊坐,別著急,半分鐘后再站起。 3、溫開水,喝半杯,血脈通暢最寶貴。 4、大小便,要排空,清腸排毒垃圾清。 5、吃早餐,很重要,宜早更要營養好。 6、日出后,晨練宜,空氣新鮮利身體。 7、指梳頭,干洗臉,頭腦清醒駐容顏。 8、洗洗鼻,揉揉眼,遠離感冒和花眼。 9、齒常叩,舌常轉,生津開胃齒固堅。 10、保健穴,常按摩,健身祛病好處多。 11、大步走,小步跑,一天萬步比較好。 12、循漸進,持之恒,常年堅持必然靈。 13、戒煙酒,限喝酒,心胸開闊不發愁。 14、干飯后睡一覺,自我調節減疲勞。 15、晚餐少,宜清淡,有利健康和睡眠。 16、晚飯后,散散步,身心放松舒睡眠。 17、睡覺前,泡泡腳,按摩涌泉勝吃藥。 18、重健康,在心理,心理健康是第一。 19、有愛心,要牢記,淡泊人生有意義。 20、保葆青春,養天年,合家幸福到永遠。 21、冠心病,吃銀杏。吃鮮橙,防卒中。吃西柚,防血稠。吃洋蔥,腦路通。 22、吃大蒜,降血脂。蘑菇餐,防血栓。吃鮮姜、血脂康。木耳菜,降脂快。菊花茶,降血壓。吃辣椒,消脂肪。 23、吃苦瓜,胃火下。柿子霜,治舌瘡。吃芝麻,養頭發。要安神,吃棗仁。吃芒果,嘔吐止。吃胡椒,祛風濕。 24、吃山藥,益補脾。吃百合,益補肺。要健腦,吃核桃。吃蘋果,易補腎。 25、氣血虛,吃荔枝。葡萄甜,補血源。要潤膚,櫻桃補。常吃棗,不顯老。燕麥湯,皮膚光。 26、吃蜂蜜,皮膚細。蘿卜湯,治胃脹。紅薯蒸,大便通。洋蔥好,防流腦。枇杷果,治咳嗽。 大家了解過身體上的一些重要“穴位”嗎? 1、足三里 可以扶正培元,強脾健胃,也可以幫助身體來促進新陳代謝強壯健體,可以有效的提高身體的的內分泌系統功能,增強自身的免疫能力,而且足三里穴對于血液系統、內分泌系統、泌尿系統、神經系統的疾病,有預防和治療的效果。 2、關元穴 一是培根固元。 二是培腎壯陽,補腎壯陽,調經固沖,清熱利濕,此穴有培腎固本,調氣回陽,主生殖,主元氣之功效。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處。 三是補虛固本。此穴能增強生殖系統功能,提高免疫能力,防止衰老,主治諸虛百損,壯一身之氣。 3、涌泉穴 一是清腦養神,二是安身定志,三是清熱散風,而且對此穴位經常拔罐,可以導致身體當中的腎精虛火,以及上交濁氣下行,并且有利于疏肝明目和清肝的效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