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天士《溫熱論》 “通陽不在溫而在利小便”雖寥寥十字卻道出了濕溫病的病變主要癥結及要領濕溫病是指由濕熱病邪引起的一種熱病濕熱病邪有病位以中焦脾胃為主易于困遏清陽、阻滯氣機病勢纏綿傳變較慢等致病特點 葉氏在繼承前人醫學理論的基礎上乂在他自己長期臨床實踐的基礎探索和研究的基礎上提出通陽在利小便這一治則這對后世及我們現在治療濕溫病方面具有一定的臨床指導意義。例如阿xx,男 32歲病歷號是010234,病程5天左右于20□年7月20日由于天氣炎熱在天地干農活回家以后飲涼水500毫升左右于第二日晨起出現頭重如裹、身熱不甚T:38°C自認為是感冒了口服感冒藥物沒有好轉在當地醫院給予抗病毒抗炎治療仍然沒有好轉于第5日轉入我院治療門診以“發 1/3頁 熱待查”收住我科入院吋主要是發熱T:39.5°C左右身重肢卷頭暈如裹惡心舌苔白膩脈濡滑大便"唐稀小便混濁T:39.5°C,P 85次/分 R:21次/分 BP:120 / 70mmg,查體 未見明顯陽性體征。查血常規:WBC4.8×109/L,NEUT:70%,淋巴30%,肥大氏反應陰性抗鏈“O”陰性血培養未見致病菌生長中醫辨證屬于濕溫病濕重于熱邪遏衛氣之證給予董樸夏苓湯加減口服藥物當晚體溫在38.5°C左右,5付以后體溫漸漸正常 10服藥以后好轉出院。本證衛氣同病故給予董樸夏苓湯宣化表里之濕本方用淡豆豉杏仁宣肺解表肺氣宣化則阻已化厚樸佩蘭香蕎白寇仁芳香化濕燥濕理氣使里濕除而氣機得暢 豬苓赤茯苓澤瀉淡滲利濕為濕邪尋求淺談通陽不在溫而在利小便岀路這個方子有升上、暢中滲下的作用滲下就是小便利小便利則濕邪祛濕祛則熱孤故本病就痊愈。 濕溫病的濕是有內外濕邪相合而成外濕是從外界感受而牛的內濕多有脾胃失建自內而生凡是嗜好飲酒的人大多濕邪蘊藏于里一旦再受外濕,則必內外結合成濕溫病為什么會這么說因為脾為濕土之臟胃為水谷之海,濕土之氣同類相照故濕邪為病多以中焦脾胃為重心而溫為熱邪濕屬于陰,濕熱互結其性粘膩難解熱處濕中濕蘊熱外濕熱交炙造成阻遏清陽之勢若此時不開則熱不清濕不化如以溫除濕必助邪熱如以寒涼清熱有助濕成濁以至于越清邪越甚故治療濕熱之癥只有用河間的分消宣化之法通利小便使彌漫于三焦的陰霾之濕熱之邪氣從膀胱而去若陰霾重濁之邪即消那陽氣就通了病就痊愈了而陽氣的通和不通可以從小便的利和不利來判斷,若小便利則陽氣通邪有去路病易愈小便不利陽氣不通那可以加重利小便的藥物如可以選芳香利濕的藥物如厚樸佩蘭香需白寇仁等這樣陽氣通了開降有序氣化有權病就可以治愈了其次通陽不在溫而在利小便中的通陽和溫陽是不同的通陽是指濕熱之邪阻遏陽氣用利小便之法濕從小便而利濕祛則熱孤陽氣就自通了而本身陽氣是不虛的僅僅是陽氣被濕邪遏阻此時用芳香化濕的藥物使氣機宣通小便通調陽氣自透了就上列來講由于濕郁衛表則岀現了頭重如裹的表現看似陽氣不足頭目失去濡養所岀現的癥狀但是實際上是濕重陽氣被遏的- ·種表現,而用了厚樸佩蘭香蕭白寇仁芳香化濕燥濕理氣使里濕除而氣機得暢 上述現象自然就愈了而溫陽是由于陽虛本身的陽氣不足不能溫煦及溫養機體而岀現的一派寒像。趙XX,男性 75歲腰膝酸軟怕冷腰部喜柔喜按穿厚衣不能緩解小便清長脈沉細。辨證屬于腎陽虛給予溫陽補腎方以金匱腎氣丸口服金匱腎氣丸可補陰之虛助陽之弱。方名腎氣丸者因氣屬陽補腎中之陽氣也。方中有六味地黃丸地黃、山藥、山萸肉、澤瀉、茯苓、牡丹皮 以滋腎水又含附子、桂枝壯腎中之陽。中醫所說之“腎”不同于西醫解剖學上的腎中醫是按照功能給腎下定義。中醫認為一身陰陽皆根于腎 腎主骨生髓與生殖發育密切相關。腰酸腳軟肢體畏寒下半身常有冷感少腹拘急皆屬腎陽不足之表現。陰中求陽少火生氣方中藥物配伍具有兩大特點一是“陰中求陽” 二是“少火生氣” 。中醫認為腎為水火之臟含腎陰腎陽陰陽互根。所以凡腎虛之癥 2/3頁 必有陰陽兩虛的病理變化但其臨床表現有偏陽虛或陰虛的不同。金匱腎氣丸是為腎陰陽兩虛、腎陽虛偏重者而設。腎陽虛者得之可收“陰中求陽之效” 腎陰陽兩虛者得之則有陰陽并補之功。腎氣丸中用六味地黃丸滋補肝腎之陰用附子、桂枝壯腎中之陽用陰中求陽之法以達到溫補腎陽之目的給予此方口服一月以后上述顯現漸漸好轉此患者屬于陽氣虛不能溫養機體出現的上述現象故給予溫陽補腎為法即可。 總上所述在臨床上治療濕溫病均采用葉天士的“通陽不在溫而在利小便”這一理論它與溫陽是不同的它是針對濕熱病邪蒙蔽陽氣而言治療以淡滲利濕分解濕熱以祛濕為先導邪祛則熱清病自愈在臨床上每遇此病 均用此法尤其在大熱時爆冷飲以后出現身重肢卷頭暈如裹惡心舌苔白膩脈濡滑大便漓稀小便混濁屢試有效值得臨床一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