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我國抗日戰爭的歷史中,曾經涌現出了很多英雄兒女,在愛國情懷的支持之下,他們都紛紛為維護祖國的尊嚴貢獻出了自己的力量,在這些英雄的幫助之下,我國才能從屈辱戰爭中走出來,并建立起一個強大的新中國。 曾經,有一名18歲的湖南女兵,為了解救戰友不幸犧牲。后來,在臨終之前,她也留下了唯一的一封信,而直到74年后,她的家人才得知此事。 劉守玟的參軍經歷 這位英雄女兵就是劉守玟,她出生于上世紀初的湖南。由于劉守玟家里的條件比較好,因此她在小的時候也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在15歲的時候,她也考入了長沙周南女中繼續學習。然而,在家庭的變故和社會環境動蕩的影響之下,劉守玟也退學了。當抗日戰爭爆發后,在愛國精神的感召之下,她懷著滿腔熱血參與到了軍隊建設中,后來,在女學生衛隊的帶領之下,她也跟隨大部隊來到了淞滬會戰的戰場之上。 經過部隊的整編,劉守玟也成為了一名戰地救護員。1938年,臺兒莊戰役爆發,劉守玟所在的衛生隊也奉命參加了此次戰役。一般來說,衛生隊的工作并不像一線戰士那樣危險,但不幸的是,她所在的部隊來到臺兒莊東部的時候,就遭遇到了日軍的突襲,在一陣猛烈炮火的攻擊之下,一位連長也倒在了血泊中。 看到這種場景,很多衛生員都紛紛逃跑,但劉守玟卻堅定地留了下來。她用盡自己全身的力氣,想把重傷的連長帶到安全的地方,然而,突然出現的日本士兵卻將這位連長亂刀砍死。此時,怒不可遏的劉守玟當即就與這位日本士兵拼了命,由于手里沒有武器,因此劉守玟就拿起地上的石頭砸在了日本士兵的身上,但就在她打倒了這名士兵后,一顆子彈也擊中了她的后背。 劉守玟犧牲后留下了唯一遺物 當日軍撤離后,有戰士發現了重傷昏迷的劉守玟,于是就將她帶回了傷兵所休養,但由于傷勢過重,她自己也知道很難存活了,因此,劉守玟就拿出了自己在學校時的一張照片,還有一封信和兩塊大洋,交給了照顧她的大娘,她請求大娘能夠將照片和信幫她寄回家中。在完成臨終囑托后不久,劉守玟就因為失血過多而去世了,之后,她的遺骸也被安放在陳塘村東的亂葬崗。 后來,經過了多番打聽,大娘才得知劉守玟原是湖南的一位女中學生。而由于當時的中國到處都是混亂的戰場,因此大娘即使想要幫她寄信,也是無能為力的,就這樣,她就決定將信藏在箱子底下,等逃難回來之后再寄。但她沒想到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信上的字跡已經變得模糊不清,只有那張照片還保存得相對完整。 由于年代久遠,這位大娘也記不清劉守玟的家庭地址了,因此,這張照片也始終沒能寄回,直到后來,這位大娘的家人通過媒體的幫助,才最終找到了劉守玟的老家在哪兒。2012年時,劉守玟的照片也被送回了老家,自此,這個持續了74年的遺愿也終于實現了,后來,劉守玟的遺骸也被安置在了安置在湖南革命陵園藝術墓園中。雖然說劉守玟在18歲的時候就永遠告別了這個世界,但她的革命精神也影響了很多戰士。 結語 其實,在我國抗日戰爭的戰場之上,還有很多和劉守玟一樣的戰士,他們遠離家鄉,只為保家衛國。雖然說很多人都犧牲在了戰爭中,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落葉歸根,但如果他們在天有靈,看到現如今的中國已經變得如此強大,或許這些烈士也會感到欣慰。 俗話說亂世里邊出英雄,正是因為當年的中國社會境況十分混亂,許多有志之士才會挺身而出,為中國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如今,我們之所以能夠擁有如此安定幸福的生活,也是基于這些抗日英雄的奉獻。在未來中國的發展過程中,我們也要時刻銘記這些革命先烈的故事,如果說沒有他們的出現,就不會有現在如此富強的新中國。 參考資料:《悼湘女劉守玟》 圖片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
|
來自: 丘山三也君 > 《W:晚清。民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