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病成為困擾人們的一個普遍性問題,減肥甚至成為時尚。特別是一些青年女性,為了美,四處尋找減肥方法。有的節食,有的進行高強度鍛煉,也有的采用按摩、針灸和藥物減肥。不能說這些辦法無效,但很多人減肥后迅速反彈,更有一些人因減肥導致不良反映甚至造成嚴重疾病,如出現厭食癥、神經衰弱、閉經、不孕、肺間質纖維化等。減肥絕不是一件小事,選擇減肥方法不可不慎。在此,筆者想從中醫角度談一談肥胖病的病因、病機及中藥減肥的理、法、方、藥,以供參考。 一、肥胖病的病因病機 一般人都認為,造成肥胖的原因無非是吃的多消耗少、營養過盛。這當然是一個重要原因,但絕不是全部。同樣的生活工作環境,為什么有的人怎么吃都不胖而有的人“喝涼水都長肉”呢?這就需要從不同人的身體素質來分析了。 正常情況下,吃得多、吃的好就會發胖。這種發胖一般表現是全身發胖,身材比較勻稱,怕熱不怕冷。這種肥胖初期并不可怕,通過一般的節食就可控制。但如果控制不好,胖到一定程度,也會引起一些問題。當體重長期超出正常體重20%以上,就可能造成糖尿病、高血脂、脂肪肝、冠心病等問題。從人體來身來說,這種肥胖的主要病因就是胃氣過旺、脾氣不足,也就是胃熱而脾的運化能力不夠。胃熱則消谷易饑,胃口特別好,消化能力強,容易餓,見了好吃的就容易吃多。如果真是消化能力好并不會發胖。但這里有個問題,消化、消化,要有消有化。消是腸胃功能,化是脾的功能。脾是主運化的,它能把胃腸吸收的營養輸送到全身,還能把多余的營養回收到腸中排泄出去。如果能消而不能化,營養就會在身體中堆積起來,造成發胖。這是肥胖病的第一種病因病機,可稱為熱型肥胖病。 第二種情況就是我們常說的喝涼水都長肉的肥胖,這種肥胖表現在女性身上就是先是屁股胖、腿胖,逐漸小肚子胖、全身胖,體態臃腫。表現在男性身上,先是肚子大,逐漸全身胖肚子更大,體態臃腫。這種肥胖初期一般不易出汗,到后期則多是上半身汗多,下半身汗少或根本無汗,既怕冷又怕熱,嚴重的手腳冰涼、小腹部涼。這種發胖的病因是下焦虛寒、腎陽虛。人體有著奇妙的自我調節能力,當下焦虛寒時,就會將吸收的營養轉化為脂肪,堆積在腹、臀、腿部以御寒。這種肥胖在女性多會導致月經不調、不孕、子宮肌瘤等,在男性多造成高血脂、高血壓、冠心病等心腦血管疾病。這第二種類型的肥胖病,可稱為虛寒型肥胖病。 二、肥胖病治療的理、法 病因病機既明,治療的理法也就自然明確了。《傷寒論》云:“凡病,若吐、若下、若發汗,凡陰陽自和者,必自癒。”中醫治病從根本上說就是調和陰陽,熱則涼之、寒則溫之。對熱型肥胖病就要用寒涼藥降胃之熱,同時健脾以促進運化,對虛寒型肥胖病就要用熱藥溫補下焦。 三、肥胖病治療的方、藥 1.熱型肥胖病治療方藥 熱型肥胖病患者,如果出現多飲多食多汗,口干咽燥煩躁,脈洪大,中醫稱之為中消,雖然血糖不高,這也是早期糖尿病的兆頭,可徑投白虎加人參湯三劑。 方藥如下: 知母六兩,石膏一斤碎綿裹,甘草二兩炙,粳米六合,人參三兩。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湯成,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方中知母去煩躁,配合石膏的苦寒,可有效消除胃熱。同時怕過于寒涼胃受不了,所以要加粳米、甘草。這兩個都是甘藥,甘藥補脾。同時,這種甘藥,尤其是粳米,它能產生一種膠黏質,與甘草一起煮,吃下去在胃里頭能夠掛一層黏滑藥,就起保護胃的作用。如果還有渴,光用甘草粳米不行,要加人參(現在一般用黨參代替)。人參是健胃生津液的。這個方子,兩個藥去熱,三個藥健胃生津液,配伍非常穩妥。 當然要是不煩渴,只是口舌干燥,人煩躁,脈洪大,也可以用白虎湯,但不必加人參。這個藥的煎服法,五味藥,煮米熟,米熟了湯也好了。這種藥煮的時間長,以水一斗,別的方子六七味藥都是以水七升或者六升,白虎湯用水一斗,要煮較長時間。米熟了湯也成了,這時候把渣子去了,溫服一升,日三服。所以我們對有石膏配伍的方劑,要多用點水,煮的時間長一點。現在也常把石膏單煮,先下鍋。 如果熱型肥胖病但沒有口干咽燥煩躁,脈洪大的現象,那就簡單了,只須稍稍降降胃火既可。可服用三黃瀉心湯。 方藥如下: 黃芩、黃連、大黃各一兩。 上三味以開水沖泡15分鐘,日二服。三劑。 如果熱型肥胖病,雖沒有口干咽燥煩躁,脈洪大的現象,但口臭,則可服調胃承氣湯一劑。 方藥如下: 大黃四兩去皮清酒洗,甘草二兩炙,芒消半升。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內芒消,更上火微煮令沸。少少溫服之。 后面兩方都屬清熱瀉劑,不可多服,以輕瀉為度。 上述三方本身并無減肥功效,其主要治療的是胃熱。但胃熱己除,食納就會減少,輔以適度運動,人自然會慢慢瘦下來。 2.虛寒型肥胖病治療方藥 虛寒型肥胖病情況比較復雜,除下焦虛寒外,多伴有水氣病,就是體濕較重。其基本治療方法是溫補腎陽,引火下行,利水除濕。有口渴手腳冰涼的一般可用四逆湯與五苓散合方(方一),口不渴者用溫氏奔豚湯加減(方二)。 方一: 甘草二兩炙,干姜一兩半,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豬苓,白術,茯苓各十八銖,桂枝半兩,澤瀉一兩六銖。 上八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方中干姜、附子為大辛大熱之品,可除下焦虛寒,很好地解決手腳涼、小腹涼,增強腎和小腸的蒸化能力,甘草緩和藥性顧護胃氣,豬苓,白術,茯苓,桂枝,澤瀉可鼓舞腎陽利尿除濕。 方二: 附子10-30克,紅參10克,山萸肉30-120克,炙甘草20-60克,肉桂(研粉沖服)3-10克,陳香、砂仁3-5克,吳茱萸(開水洗凈)15克,兔絲子、車前子(包)、鹽巴戟肉、補骨脂各15克,生龍骨、生牡蠣、活磁石、煅紫石英各30克。 上十六味,水2500毫升慢火煮取300毫升,煮兩次共取600毫升,日三服。 此方系山西名老中醫李可先生驗方,不僅可以減肥,更具有很強的補腎功能,對性功能低下、閉經不孕、手腳寒涼等都有很好的調補功能。 以上介紹的方藥,如果對證使用都可起到意想不到的減肥作用,且無毒副作用,也無需強迫節食。但必須在中醫指導下選擇使用,根據脈證加減化裁,如藥不對證則可有導致不可預測的后果。無論什么病都不可亂用藥,藥無好壞,對證的就是良藥,不對證的就是人參鹿茸也可能致人死地,慎之,慎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