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以載道,以文化人 (作者:馮少華) 文化的靈魂在于德性能量,文化的本質與核心價值在于文以載道,以文化人。所謂文,就是文章、文字、禮樂、古樂、曲調、文藝、雕塑等。所謂化,就是人受教而變化,也就是說人接受道業而變化氣質,并在各個方面都發生若干變革。所謂文化,就是以文字、文章、禮樂等文藝形式,轉變認知的維度,變化人的氣質,改過遷善,逐步達到豐富知識、擴大視野、提升境界的目的。 文以載道,以文化人。彰顯文化的力量和魅力,提升個人的素質。文以載道,出自宋代理學家周敦頤的《通書·文辭》。指用文字、文章、禮樂等形式,去承載道法自然、惟道是從、以戒為師的精深之體悟。以文化人,有的說出自《論語》,有的說是現代的新詞。指從經、史、子、集的精華之中,至誠至善去感悟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念精髓。 ![]() 文以載道,以文化人。讀經使人明道。從記載著恒常不變的道之經書中,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相,明白自然變化的規律,明白眾緣和合的奧秘,才能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讀史使人明智。從蘊涵著豐富治國理政經驗和思想文化遺產之史書中,升華思想境界,培養浩然正氣。讀子使人明修身。從包容著諸子百家的言論之子書中,進則兼善天下,退則獨善其身。 文以載道,以文化人。優秀的傳統文化,是以老子道德文化為本體,以儒家思想為載體,多元文化融通和諧包容的結晶。優秀的傳統文化,是國家和民族傳承、發展和興盛的根本。優秀的傳統文化,是民族歷史上道德傳承、文化思想、觀念形態的靈魂與精神命脈所在。優秀的傳統文化,是支撐國家昌盛、社會繁榮的強大創造力。優秀的傳統文化,具有轉惡為善、轉迷為悟的能力。 ![]() 文以載道,以文化人。有了文字,就有了文化,社會越發展就越需要文化,文化已成為人類生存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文化不等同于知識和學問。有學歷的人,知識再多,學問再大,若不能克制自己的行為,不能管住自己的嘴和手,不能將知識用于實踐,也是沒文化。沒學歷的人,即使沒讀書沒上學,但能約束自己的行為,以德為先,努力為社會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就是有文化。 文以載道,以文化人。文字是傳播道的手段和工具,文是車,道就是車上所載的貨物,通過車,貨物可抵達目的地。當今經濟社會,文化是植根內心的修養,是無需提醒的自覺,是約束自我的內斂,是幫助他人的念想。文化是一種競爭力。企業拼到最后,拼的是文化;人拼到最后,拼的也是文化。文化的核心是人,需要自覺與自信,有文且又能化,不僅內心強大,而且戰無不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