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構思——一詞領全詩型 葛溪驛(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燈明滅照秋床。病身最覺風露早,歸夢不知山水長。 坐感歲時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涼。鳴蟬更亂行人耳,正抱疏桐葉半黃。 詩人的心緒集中體現在“亂”字上,全詩是怎樣表現的?請簡要賞析。 【答題模版】 ①點明該字對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本詩以“亂”為詩眼,情景交融,抒寫了詩人的家國之思。 (步驟一) ②結合詩句進行梳理,列舉全詩圍繞該字寫了哪些內容:首聯借殘月、滴漏、昏暗的燈光暗寫詩人心煩意亂。頷聯直寫身體之病、羈旅之困、懷鄉之愁,點明“亂”的部分原因,為進一步寫“亂”蓄勢。頸聯轉寫憂國之思,以天地凄涼的色彩加以烘托,使煩亂的心情更推進一層。尾聯用襯托手法,借疏桐、鳴蟬將詩人的煩亂心境渲染到極致。(步驟二) ③指出該詞在詩中的結構上所起的作用:“亂”實際是全詩的綱(線索),串聯詩人所見、所感、所想的內容,使詩歌內容多而集中。(步驟三)【溫馨貼士】古詩非常講究構思,往往一個字或一個詞就構成全詩的線索或全詩的感情基調,解答此類鑒賞題,要從兩方面考慮: ①該詞對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以小見大、表情達意、凸顯主旨),如:“羌笛何須怨楊柳”之“怨”字、“江楓漁火對愁眠”之“愁”字,可謂一字關情;②該詞在全詩的結構上所起的作用(總領全詩、承上啟下、一字為綱)。 問手法——分析表現技巧型 望月有感(白居易) 時難年荒世業空,弟兄羈旅各西東。田園寥落干戈后,骨肉流離道路中。 吊影分為千里雁,辭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 [注]此詩完整的題目為《自河南經亂,關內阻饑,兄弟離散,各在一處,因望月有感,聊書所懷,寄上浮梁大兄、於潛七兄、烏江十五兄,兼示符離及下邽弟、妹》。 第三聯“吊影分為千里雁,辭根散作九秋蓬”是廣為傳誦的名句,結合詩句,簡要分析其妙處。 【答題模板】 ①準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妙在使用比喻手法。 ②結合詩句闡釋為什么是用了這種手法:把手足離散天各一方,比作紛飛千里的孤雁;把辭別故鄉四處流離,比作深秋斷根的蓬草。 ③指出此種手法有效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形象而傳神地寫出飽經戰亂、兄弟離散的飄零之苦。 【溫馨貼士】詩歌鑒賞常見表現手法: 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物詠懷、白描精繪、映襯對比、抑揚結合、點面結合、動靜結合、敘議結合、虛實結合、開門見山、曲筆入題、承上啟下、伏筆照應、鋪墊懸念、卒章顯志、借古諷今、以小見大、巧用典故、象征寄托、側面渲染、比興手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