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百川自主健康學 (ID:bczzjkx) 作者|黃開斌 中醫認為,耗損陽氣的途徑很多,但補充陽氣的根本途徑是睡眠,因此,睡眠不順應天時,特別是晚不睡早不起,可謂是“雙殺”陽氣。也就是所謂的“晚上不睡耗傷陽氣,早上不起封殺陽氣”。 01 晚不睡早不起是雙殺陽氣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人類原始的生活方式。睡眠時身體進行造血及重要器官的自檢自修的最佳時間。晚不睡或睡太晚是現代許多人的習慣,這種改變原始生活作息的生活方式,會讓人體的造血時間縮短。人體最佳的造血條件是上半夜,進入深度睡眠的狀況是造血的最好狀態。 另外,晚上人的陽氣本來就不足,如果堅持不睡,首先耗傷的就是陽氣,其次還會傷陰精,第三是你還不去生產補充氣血,這里外里等于你是在大量的耗損陽氣。從能量的運動的角度看,晚上天都黑了,太陽都藏起來了,天地都在收藏能量,你卻不睡覺,不收藏,你想干啥呢? 我們可以想見,晚上12點,太陽是不是運動到了地球的另一面,是距離自己最遠的時候,這個時候天地的陰氣最旺,陰氣開始從最高點,下落。陽氣也同時,從最低點,開始上升。也就是“子時一陽生”。這時候,是膽經當令。后面的十一藏,所能長多大,能收藏多少,所奉者,取決于膽。子時一陽生,就好比是一顆種子。這個種子,如果是飽滿的,那么,后面生長的階段,就可以長的很茁壯,化的階段,就可以很有力。收的階段,也可以很豐收。藏的階段,因為豐收了,才能有糧食藏。 天地間,萬物皆遵循生長化收藏的規律和流程。人體,也是一個天地,體內的臟腑,也遵循生長化收藏之道。經常晚上十二點后睡覺,那就意味著,你的身體這個小天地里面,每天播種的時候,你都拋荒了。所以,晚上十二點你還不睡就等于是不生產氣血,長期這樣就沒能量可用了。也就是說,經常過度熬夜等于慢性自殺,有時還會讓人猝死的。 然而,現代人生活多元化,工作加班、夜間玩樂,熬夜晚起成為普遍現象。傳統醫學認為,天地運轉到子時(晚11點至次日凌晨1點)時,陰氣開始慢慢消耗,陽氣開始生發,此時生命力是最強勁的。如果你順勢而為去睡覺,陽氣就會迅速生發起來,護衛我們的身體。如果子時不睡,意味著不給陽氣壯大的機會,再加上白天的消耗,會讓體內陽氣加速流失。因此晚11點后應該就寢,就不要再耗損陽氣了,應該靜下來休息睡覺,讓身體去生產補充陽氣,否則,第二天陽氣就不夠用的。 而早上卯時(早上5~7點)人體陽氣開始涌動,此時應該醒來準備起床了,因此時少陽得以生發,是調動陽氣的最佳時機。如果此時不起床,就等于是封殺住了陽氣。所以,人們都說睡到自然醒,這是會抑制陽氣在白天的生發,變得昏沉,這也就是為何有些人越睡越困的原因。 遺憾的是,現在很多人,尤其是年輕人,習慣了晚上不睡,早上不起,自認為沒關系,還說,你看我身體不是很好么?你可以向你身邊的體弱多病的老年人問問,他們青年時是不是也有你此時同樣的想法。他們都是從那個年齡段過來的,等到相信人不能和自然對抗的時候,已經悔之晚矣。 02 睡不著或睡太晚就應早起 1、睡不著的解決方法就是早起 很多人說自己想早睡,但晚上就是睡不著,一會兒玩玩手機,磨磨蹭蹭一看又是過了半夜才入睡。想要早睡的其中一個解決方法就是早起,早睡不由你決定,但早起可以自己做主。當你早起的時候,中午休息半個小時,下午很精神,晚上也不會到半夜才睡意萌發。當你晚上不困,早上不起,這一直處于一個惡性循環的怪圈,怎么打破這個怪圈呢?就是早起。 睡眠其實不是時間問題,它是一個時間段的問題,晚上9點到凌晨3點為天地在給人補充能量的一個時間段,若是睡覺,就趕上了,晚睡了,就補充了一點;若是沒睡覺,那就沒趕上。 沒趕上怎么辦呢?沒趕上就沒趕上,沒有別的辦法,不睡覺是自己的事情,而自然規律不會因哪一個人而改變。 所以,我們強烈建議孩子早起,但同時我們要注意一點,孩子4、5點起來學習,在上學前半個小時,最好睡個回籠覺,比如4點起來學習,7點上學去,那么學到6點半,就上床躺一會,這樣一上午就不困的,而且中午必須休息一會,養成睡午覺的習慣,不用多,每天中午10~30分鐘就可以,沒條件睡,閉目養神也可以。 很多人反饋孩子學到11點多才睡覺,看上去很刻苦,但仔細詢問,孩子放學回到家,并不是抓緊時間做作業,而是先放松,看電視,吃東西等等,非要等到7點了,才開始學習。 這就錯了,回到家做作業要像打仗一樣緊張,這樣可以節省出一個小時,那么你就可以早睡一個小時,要記住,睡眠不是時間問題,它是一個時間段的問題,晚上9點到凌晨3點為天地在給人補充能量的一個時間段,你睡覺了就趕上了,晚睡了就只能補充一點點能量,沒睡覺就沒趕上,就沒能量補充了。那沒趕上怎么辦呢?沒趕上就沒趕上,沒有別的辦法,不睡覺是你的事情,自然規律不會因你而改變。 現在的孩子,越上學越感到抑郁。有一些要高考的孩子,一天就睡6個小時,晚上12點才睡覺,早上6點去上學,你說早點睡吧,他說不行,作業沒寫完。一天只能睡6個小時,最后把孩子弄得跟神經病似的,抑郁了,現在年輕人抑郁癥的太多了,渾身是病,腦袋也記不住東西了。 應告訴這些孩子,你睡6個小時也可以,但你往前移啊,你晚上9點睡,凌晨3點起。反正晚上9點立冬,凌晨3點立春,正好一天的冬天,這6個小時你在“貓冬”。后來這些孩子都100%考上大學了,且大都考前面去了,考清華北大了,而且孩子也高興了,精神狀態也好,身體也好。 現代人因為工作節奏、生活習慣、心理壓力等方面的原因,導致熬夜成了家常便飯,尤其對于夜班族而言,早睡更是一種奢望。既然,人們迫于生計不得不熬夜,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補救呢? 當然有,補救的最好辦法就是:早起,除了早起,還有如下一些簡單辦法可將失去的陽氣補回來: 1.卯時鍛煉。鍛煉能增強人體氣血流通,使身體產生熱量,缺失的陽氣自然而然就會得到補充。鍛煉時間最好選在早上陽氣升發旺盛之時,即6~7點,長期堅持,效果立竿見影。 2.睡前泡腳。腳部分布著眾多經絡,睡前常泡腳能幫助人體補充陽氣。此外,堅持此法還能促進血液循環,增強身體免疫力。經常熬夜晚起的人群,不妨多用這個方法彌補。 3.手指梳頭。頭為諸陽之會,凡五臟精華之血、六腑清陽之氣皆匯于頭部。早上醒來可以手指肚為梳,從額頭向頸后反復梳揉50次,讓頭部血液舒暢,有利陽氣生發,緩解熬夜后的疲勞和頭痛。梳頭時,重點揉梳“百會穴”(頭頂正中),此處乃百脈所匯之地。 4.溫熱飲食。熬夜后胃腸功能會變差,因此需要保持清淡飲食,宜食性質溫熱,具有補益腎陽、溫暖脾胃作用的食物,如羊肉、雞肉、核桃仁、海蝦、豬肚、韭菜、肉桂等,忌食辛辣和油膩食物。 5.曬足太陽。補回耗損的陽氣,還有一個比較簡單的方法,就是曬太陽。陽光充足的午后,可以曬30分鐘左右的太陽,再配合著午后小憩,能有效促進體內陽氣生發。 2、睡晚了唯一的補救措施也是早起 睡晚了唯一的補救方法,就是早起,這個看起來好像很矛盾,夜里1點鐘才睡覺,補救方法就是5點鐘起床。起來以后活動一會,可以再睡個回籠覺,但不能一覺悶睡到7、8點鐘。 晚上不睡耗傷陽氣,早上不起封殺陽氣。簡單講,晚上不睡,就像冬天的時候,把家里的糧食都扔掉了,唯一的補救方法就是到春耕的時候,辛勤的勞作,再播種下種子,以期待秋天有個好的收成,就是早起。 另外,睡得太少了身體也受不了。因而,早上往往就起不來,人躺著不動,那么肝氣升不起來,所以就越來越困。但其實,早晨起床以后可以活動一會兒再小睡一陣子,不能一覺睡到大中午。 因為,早起就相當于春耕,即便睡晚了,還是要五點起床,否則陽氣無法生發(注:如果實在困倦,可以5點起床,活動10~30分鐘后,再躺下睡回籠覺。此時體內陽氣已生發,睡覺不受影響)。 如此,“熬夜”了還要“早起”看似矛盾,其實是并不矛盾的。打個比方,晚上不睡就好比冬天扔掉家里的儲備糧,唯一的補救方法就是到春耕時辛勤勞作,期待秋天有個好收成,冬天有足夠的儲備糧。所以,如果晚上睡得過晚會耗殺陽氣,早上起得過晚會封殺陽氣。這叫“雙殺”。因此,既使睡晚了,早點起床,然后中午補個覺,防止“雙殺”。 03 早晨五點起床最補陽氣 我們都知,一天之中也有四季,《黃帝內經》講:無春就無夏。沒有春天哪里有夏天啊,更談不上秋冬了。人體是與自然同步的,在一天內會經歷春、夏、秋、冬四個季節,而恰恰這四個季節是環環相扣,緊密相關的,沒有春生,哪有夏長,更不會有秋收,冬天自然無所藏,到第二年春天沒有耕耘的種子,又沒辦法生、長、收、藏了,如此反復,惡性循環,如環無端。春主動,主醒!你5點鐘起床活動,就是在體內升起了春天。 1.驚蟄陽氣涌動,動能升陽 古人時間按照春夏秋冬來劃分,早晨為春、日中為夏、日落為秋、半夜為冬。早晨5點相當于“驚蟄”,人體陽氣開始涌動,此時起床少陽(指初生的太陽)得以生發,是調動陽氣的最佳時機。這個時候起來活動半個小時是最利于補陽氣的,哪怕一會困了,也可以睡回籠覺。 另外,對應一年的24節氣來看,凌晨3點是一天的立春, 4點是一天的雨水,5點是一天的驚蟄,6點是一天的春分。天地在3點醒了,人體的細胞在這個時空感應下也醒了。在每天3點到5點之間醒了無須再睡,有時侯反而越睡越累。天醒人不起床,也如同“拔河”,人是拔不過天地的。5點前還沒有起床,6點“春分”人的神就出不來,使人精神不足。 可為什么5點還特困呢?5點為驚蟄,驚蟄意味著冬眠的動物開始活動,同樣在人體,就是陽氣開始涌動。你早起,陽氣就能升發出下午精力充沛。 所以,我們強調一定要在5點鐘起床,最晚不要超過6點前起床,起來后活動活動,看書寫字都是頭腦清醒的。而且5點鐘起,少陽得以升發,少陽就是初生的太陽。 如果人在5點鐘起不來,體內就沒有太陽,如一天不起床,就是一天體內沒有太陽,一年不起床,就是一年體內沒有太陽。人體內沒有太陽,就是缺少陽氣,生病或早亡也就不足為奇。 2.早點起床其實就是分分鐘的事 很多人一聽早上五點起床后覺得不可能,其實很簡單,你可以試驗一下,你5點起床,只是在起床的那幾分鐘有心理矛盾,起還是不起?起吧,實在太困了!不起,對健康又不好!矛盾! 但當你真起來了,稍微一活動,或走,或跳,或舒展身體后,你就會感覺不像1分鐘前躺在床上那么困了,而且感覺很輕松,很舒服。 我們一再強調早起升肝氣,很多人不理解,你親自早起一次就理解了。早上5點鐘你還在床上躺著睡覺,或即便醒了不起也是懶的,困的,這就是肝氣沒升起來的表現,或者說陽氣沒升起來的表現;你5點起床稍微活動,人馬上就不困了,為什么呢?你體內的陽氣隨著你的活動升起來了。 3.不過,不同時節早起不一樣 “早睡早起身體好”是很多人信奉的口頭禪, 但專家提醒,并不是每個季節都要早五點起,如果起得太早可能損耗陽氣。傳統醫學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學術思想---“天人相應”,意思是說,人體的生命活動與自然界變化的“大紀”(對天時的記載)息息相關,要想保持健康,必須順應自然變化規律,否則人體氣機“升降出入”廢息,就會導致正氣虛損、抗邪力變差,身體體弱多病。 簡單來說,我們的作息要順應天時,古人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應用到現在就是,當太陽剛剛升起的時候就可以起床了,這是最有利于陽氣的生發。而當天黑后,就可以回家休息了。春主生夏主長,春夏天地陽氣正旺,故當晚睡早起,益于人體陽氣生發;秋主收冬主藏,秋冬陰氣漸興,秋當早睡早起、冬應早睡晚起,則益于陰精藏補,以順應天地四季漸變。 尤其是入夏后,天亮得越來越早,不少人習慣早起鍛煉身體。夏天,太陽升起得早,適合早起,6點多最為合適,不能睡到太陽照屁股。需要強調的是,即便是適合早起的季節,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的人群也應適當延后,以免發生意外。黎明時分,人體血壓、體溫變低,血液流動緩慢,血液較濃稠,肌肉松弛,容易發生心腦血管疾病。冬天,太陽七八點才升起,這時最好晚起,才最符合人體生理節律。 本文摘自《自主健康要論》 附注:百川的研究成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