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閱讀文青史話第64期。提到“總司令”一詞,我們的腦海里很快就會浮現出一個謙遜和藹的形象,這個人就是朱老總。由于長期擔任“總司令”一職,這一稱呼似乎也成為朱老總的專屬。早在中國工農時期,朱老總就是全軍的總司令,到了抗戰時期又擔任八路軍總司令,解放戰爭時期更成為解放軍總司令。到了1955年大授銜,朱老總毫無懸念地成為了十大元帥之首。此時有人質疑朱老總一次勝仗也沒打,相反彭總、林帥、劉帥諸帥卻戰功赫赫,為何朱老總地位在其他元帥之上呢? ![]() 那些質疑朱老總一場勝仗未打的人,顯然是站不住腳的。紅軍剛上井岡山的時候,朱老總就和主席提出十六字作戰方針,帶領紅軍在井岡山站穩了腳跟。到了第四次反圍剿時期,紅軍在朱老總的率領下,取得了比主席領導的前三次反圍剿更為輝煌的勝利。后續朱老總更多以統籌全局為主,因此親臨指揮的機會不多。而彭總、林帥諸帥則不同,他們親臨一線,軍事才能得到了更好的發揮,因此在戰爭指揮層面的成就顯得比朱老總更加突出。 ![]() 彭總被主席稱為“橫刀立馬的將軍”,一場百團大戰,粉碎了日軍對華北根據地的囚籠圍困,極大地振奮國人抗日的決心,抗美援朝更是率領志愿軍戰勝了武裝到牙齒的美國軍隊,成為新中國的立國之戰。林帥被稱為“軍中韓信”,10萬解放軍出關,幾年的時間里,不僅消滅了數十萬的國民黨精銳,東北野戰軍更是發展成百萬大軍,加速了解放戰爭的進程。相比之下,朱老總的一線作戰的成就確實要遜色不少,但朱老總位居十大元帥之首是實至名歸的,除了率領軍隊作戰之外,朱老總有多處其余諸帥不及的地方。 ![]() 其一是在保留了革命的火種。南昌起義后,我軍在轉移過程中大多潰散、倒戈,局面一度失去了掌控。在此危局之下,朱老總堅信革命前途,不斷給起義戰士打氣,鼓勵隊伍只要找到根據地就可以生存下去。他還和戰士們講述了兩點:一是共產主義終將取得勝利,革命是有前途的;二是革命講究的是自愿原則,并不存在逼迫。在朱老總的鼓舞之下,有800多人最終留了下來,這些人最終和秋收起義的部隊在井岡山匯合,成為紅軍革命的火種。譚震林后來講述到,如果沒有這支南昌起義軍的部隊加入,秋收起義那點由留洋學生組成的軍隊,是很難在井岡山生存下去的。 ![]() 其二是朱老總是“紅軍之父”。和其他幾位元帥相比,朱老總長期和主席齊名,“朱毛紅軍”成為享譽世界的品牌,他們默契搭檔持續了整整30年,一同度過了艱難的紅軍時期、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當時西方很多國家只知道中國有個“朱毛”,卻不知道這是兩個人名字的合稱。年長一輩的人們知道,當時家家戶戶張貼的畫像以及各類證書上面,都有著主席和朱老總的畫像,這些都從側面證明了中國共產黨的領袖其實有兩位,那就是主席和朱老總。 ![]() 最后是朱老總超高的戰略規劃。我們看待朱老總,不能單純地拿他和其他元帥相提并論,因為朱老總的不只是戰場上的英雄,更是運籌帷幄制定大戰略的統帥。蔣介石在看了我黨十大元帥名單后,曾這樣說到:“我看這些人只有朱德堪稱是帥,其他人只能算是將”。朱老總的眼光很長遠,看到的不只是一兩場大的戰役,而是整個中國未來的走向。除了總結了游擊戰的十六字訣之外,朱老總還寫了大量的軍事著作,包括運動戰、襲擊戰和殲滅戰等戰術思想,而這些共同奠定毛澤東思想的最后形成。建國后,朱老總又提出了一系列現代化軍隊的建設方針,其中就包括裝甲兵、炮兵、特種兵的建設。而彭帥、林帥、劉帥以及粟裕大將等,他們更像是朱老總戰略推進的助手,這也成為朱老總位列十大元帥之首的原因。 ![]() (我是文青史話,堅持原創,堅持客觀,堅持公正,感謝您的點評與關注)
|
|
來自: 新用戶40828904 > 《中國武將集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