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認知的過程和方向,人類的思維方式可粗略地分為兩大類:自下而上的專業思維 和 自 上而下的戰略思維。 專業思維: 專業思維是一種自下而上的思維,所謂自下而上是指學習知識的過程是厚積薄發的線性過程,把所有底層(下)細節知識點都掌握了再提煉對整體(上)的理解,只有在這時才能做出專業的判斷。這種學習方法也催生了“專業思維”這種思維模式:只有學全學透后才能表達觀點。“知之不知之,不知為不知”,所以有不懂專業知識的時候,就不要參與討論。 專業思維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在面對重復發生的有關具體技術或技巧類問題時,有良好的知識和經驗積累的熟手是解決這類問題的不二人選。這種方法在確保解決方案質量的同時,還可以多快好省地批量復制。 但專業思維的局限性也非常明顯。首先是學習周期長。隨著科學細分和知識積累的指數倍增加,單個個體已經很難成為多領域的專家。活在當下的人們,連一細分領域都難以精通,更沒有多余的時間線性學習多個領域,因此專業思維的長周期積累成為跨界的壁壘。其次是專業和經驗運用不當會嚴重限制創新。自下而上線性發展本身就是排斥盒外思維的沖擊,代代相傳的經典不容置疑,就算已脫離了社會現實和需求,也無法自我修正。過往專業的成功經驗也會被不自覺的濫用。這些都是專業思維的局限性。 戰略思維: 戰略思維是一種自上而下的思維方法,從認識方向、順序上顛覆了厚積薄發的傳統專業思維。戰略思維是結構化戰略思維的簡稱。這種思維方式不會因為缺乏相關的專業知識和經驗而糾結,往往直接從問題本身上著手,仔細推敲問題本身的定義和準確性,用結構化戰略思維“切”的方法分解問題,并用嚴謹的邏輯全面地提出假設,而后通過對數據的采集與分析證實假設,或推翻已有假設并建立新的假設,如果循環而深入地驗證假設。不斷地探究深挖問題核心,以獲取問題的最終解決方案。 戰略思維能夠賦予人們難得的跨界自信。由于思維方式的不同,思辨者的自信并非基于專業的知識和經驗,而源于超越具體技術的解決問題的能力。不論在行業、企業階段、狀態、科技、產品等方面存在多大的差異,在思辨者眼里,這些問題的本質上都問題,而只要是問題,就都可以憑借結構化戰略思維,找到解決的方案。 兩種思維優劣 專業思維和戰略思維,兩種思維方式沒有優劣之分,只是適合的場合,哪一種更有優勢。同時彼此還可以互為補充。在許多場景下,我們可以使用不同的思維方式彼此驗證。在特定的環境下,比如在時間短、缺乏專業知識、資源受限、無經驗可借鑒、問題偏重大局或大方向等情況下,戰略思維就顯示出快速認識的優勢,尤其是面對跨界的戰略類問題時,戰略思維則更容易成為思考方式的首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