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些年來,“弱國無外交”“尊嚴只在劍鋒之上”的理念越來越深入人心,這算得上一件好事,這說明我國主流界已逐步認識到,僅僅依靠財富和經濟無法維持大國尊嚴與安全,國防才是最大的公益。 但是,最近又出現一種極端的聲音,認為“我們不需要在乎什么國際局勢,干就是了”,當聽到一些小國在南海挑釁我們的時候,那些人更是什么也不想,上去就是“核武器、原子彈”。特別是俄烏沖突剛剛爆發的時候,這種思想可謂達到了高潮,這些網友紛紛預言,“俄羅斯將進行全面戰爭,一天讓地圖上再無烏克蘭”。 可以說這些觀點就如同《新三國》中的張飛,動不動戳人一百個透明窟窿,全然不顧大局,不講策略,最后害人害己還誤事,比送人頭還坑。
齊愍王滅宋可以說就是一個窮兵黷武,不顧國際局勢與大局而造成的一個極其慘痛的教訓。當時的齊國是東方大國,兵強馬壯、財力雄厚,又有韓魏二國對其俯首稱臣。于是齊愍王向南擊楚于垂沙,向西破秦于函谷,更與秦昭襄王分別自立為東西二帝,號曰二強。 再看當時的宋國,雖號稱“五千乘之勁宋”,其實就是虛張聲勢。而靠著政變奪位的宋康王對內猜忌無度、靠殺戮威懾以安人心(《史記·宋微子世家》云'淫於酒婦人;群臣諫者輒射之。’);對外窮兵黷武,把四周的鄰居得罪個遍(《史記·宋微子世家》云'東敗齊,取五城;南敗楚,取地三百里;西敗魏軍,乃與齊、魏為敵國’)。 可以說,以當時齊愍王的實力,要消滅這樣一個國家其實并不難。之所以宋國能長期存在,并且能夠在戰國紛爭中占得一些便宜,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宋國地處齊、趙、魏、楚四大國之間,使得任何一國都不方便獨吞。而宋國本身又占據著號為“天下之中”的陶邑,這讓當時作為秦國權臣的魏冉垂涎三尺,于是秦國也卷入宋國問題,公開聲稱:“吾愛宋與愛新城、陽晉同。”
事實上,齊愍王對于秦國實力還是比較重視的,畢竟齊國再強,在秦國面前也談不上絕對實力。因為,在齊愍王滅宋之前,專門派蘇秦去秦國談判。 秦昭襄王最初是勃然大怒,但后來蘇秦的談話卻讓他大吃一驚。其實蘇秦是燕國派到齊國的高級間諜,他之所以鼓動齊國滅宋,恰恰是以宋國為誘餌,讓齊愍王得罪諸國,以使列國皆與燕國聯合。 秦昭襄王知道真相,自然樂意讓齊國掉進陷阱。于是,齊愍王大膽聯合楚、魏,起兵伐宋,齊國主力一上,宋國果真不堪一擊,被迅速蕩平,宋康王本人也被齊軍追斬。 事情發展到這一步,齊愍王還沒有出太大的問題。畢竟滅宋是多國聯合進行的,齊國完全可以與魏、楚,甚至邀請趙、韓一起瓜分宋國,以此集結對抗秦、燕的力量。但是齊愍王哪里肯讓步。就一句,寡人有絕對實力,想瓜分等強大了再說吧! 這還不算完,齊愍王接下來可謂是“到處戳透明窟窿”,他“南割楚之淮北,西侵三晉,欲以并周室,為天子”,和當年的宋康王一樣,將各個鄰居得罪了遍。在短時間內,齊國取得“泗上諸侯鄒魯之君皆稱臣,諸侯恐懼”的效果,威望空前提升,而齊愍王也愈發得意忘形,照鏡子都覺得自己雄才大略、英明偉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