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前幾天,一位患者來問診,癥狀為:食欲不振、胃口差、乏力、心中不寧、四肢酸楚、咽干口燥。當時張主任了解患者病情后,用中藥將患者病情穩定,患者的癥狀得到緩解。患者到底得了什么病?張主任又用的是什么方法呢? ![]() ![]() ![]() 安徽中醫藥大學國醫堂
![]() 俗話說:“十個胃病九個寒”。而慢性的胃寒,我們又稱之為“老寒胃”。 老寒胃和先天后天因素都有關系。 先天因素屬于“稟賦”,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體質”因素。有些人天生是陽虛體質,比較瘦弱,不敢吃生冷。比別人更容易得老寒胃。 后天因素則是不良的生活方式,包括:喜歡吃生冷、寒涼的東西、空調溫度過低,或長期居住在陰暗潮濕的地方,加上疲勞過度、久病,或憂慮過度、飲食不節。 心情跟胃病沒有必然關系,但還是有一定關系的: 心情抑郁會導致胃氣弱,消化吸收能力逐步下降,然后這種虛弱狀態就會向寒的方向發展。反過來,胃寒也會導致情緒不佳。 張主任提醒大家,中醫認為,胃是喜暖惡寒的,所以平時要少吃寒涼食物。 ![]() 胃寒分很多型,治療時需全面考察患者的發病原因、癥狀的類型。胃寒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 寒凝氣滯 女性還可能引起乳房和小腹脹痛、月經不調。舌質有時發暗,顯示有瘀滯。脈弦。 氣滯的體質是長期積累形成的,與飲食、情緒、年齡、環境、疾病等因素有關。 ![]() 脾胃虛寒 這類患者本質上脾虛,屬于脾陽虛一類。病因有飲食失調、勞倦過度、久病、憂思傷脾等。 癥狀有納呆腹脹、脘腹痛、喜溫喜按、口淡不渴、四肢欠溫、大便稀薄、輕微浮腫、小便清長或小便不利、白帶多而清稀等。 常因天氣冷、食生冷引發。特點是胃隱隱作痛、空腹痛甚、得溫得減、喜溫喜按。 ![]() 寒濕困脾 脾喜燥惡濕。所以,脾虛的病人很容易因運化功能不良而濕邪停滯。 由此引發的寒濕困脾,表現為如下癥狀:肚脹、胃脹、舌苔白膩、大便清稀、小便清長、四肢怕冷、倦怠乏力。 寒凝氣滯——良附丸 ![]() 良附丸中,用到高良姜和香附。 其中,高良姜能溫中暖胃、散寒止痛,作為君藥。香附能疏肝開郁、行氣止痛,為臣藥。兩種藥物配合使用,能散寒止痛、行氣寬中。 對于現代醫學所講的寒凝肝脈、郁滯于胃的慢性胃炎,以及胃及十二指腸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肝炎、慢性膽囊炎效果相當好。 圖.高良姜 高良姜和平時我們所吃的姜不是一回事,它是一種具有溫胃止嘔、散寒止痛功效的中藥。 性溫,為溫通藥,有散寒止痛的作用,入脾經和胃經。善于治療胃寒。 脾胃虛寒——小建中湯 小建中湯的組成是:飴糖、桂枝、白芍、生姜、大棗、炙甘草。 圖.炙甘草 03 寒濕困脾——理中丸 ![]() ![]() 生活習慣 ![]() 飲食習慣 忌食生冷冰鎮之物,忌吃撐。吃撐傷胃氣,胃氣傷了,寒氣自然就上來了。 保持心情愉快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