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道學術傳承 2022-05-18 00:00 收錄于合集#秘方驗方771個 肺結核 處方:地丁草500克,夏枯草500克,金銀花300克,山藥300克,白及300克,麥冬300克,尖貝60克,黃連15克,化橘紅150克,當歸150克,茯苓150克,甘草150克。 用法:將上藥研細末,以淡豬油500克,蜂蜜3000克,文火煉然除去水分,注意掌握火候。然后將藥末加入調勻,為丸300粒,封藏待服,勿令霉變。每日早飯前服3粒,3個月為1療程。 加減: 咯血者,加三七50克; 盜汗,加棗皮150克; 潮熱,加白薇300克; 空洞,加蛤蚣2對,五倍子150克。 療效:治療200例,治愈(用藥1個療程,臨床癥狀消失,病灶吸收)128例;好轉(用藥2個療程,臨床癥狀消失,病灶部份吸收)60例;無效(用藥2個療程。臨床癥狀部分消失,病灶未見吸收)2例;總有效率99% 腦膜炎后遺癥主治:病毒性腦膜炎、腦炎、結腦、中毒性腦病所引起的失明,語言及意識障礙等后遺癥。 處方:麝香(沖)0.2克,桃仁10克,紅花6克,當歸12克,川芎12克,赤芍30克,羚羊角3~9克,生姜6克,老蔥2根。 用法:上藥除麝香外,余藥水煎45~60分,約400毫升,日2次,服時沖入麝香。 加減: 高熱,加安宮牛黃丸1粒; 神志輕清、語言流暢,可去麝香、老蔥、生姜。并配合兩藥治療原發病。 療效:治療思者8例,痊愈(用藥1~3劑,臨床癥狀消失視力和失明恢復正常)3例;好轉(用藥3~7劑臨床癥狀改善,視力,失明智力思維等后遺癥較前改善)5例。有效率100%;療效于用藥治療時間直接相關,越早療效越佳 黃疸型肝炎 處方:茵陳30克,黃芩10克,膽草10克,大黃10~30克、虎杖10克,柴胡10克,金錢草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板藍根15克。 用法:上藥放入大罐頭瓶中,開水沖泡后取汁內服,每日3次,對照組使用傳統的煎服法,均為每日1劑,小兒劑量酌減。 療效:觀察組:50例病人,服藥量少16劑,最多34劑,平均24劑,臨床癥狀消退,肝功能檢査正常,治愈率100%。對照組:用藥最少37,最多87劑,平均52劑,17例治愈。3例 TTT 仍為(十十),治愈率85%。 按語: 大黃、金錢草通利膽道,通下腑濁,使腸道病毒排出增多,減輕肝臟負擔; 蛇舌草、虎杖、黃芩、膽草、板藍根解毒、滅治瘍毒; 柴胡、蛇舌草等增強免疫功能。 上藥用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瀉泄,一般每日2~3次,療效最好、而對照組無論煎法或大黃后下瀉泄不甚明顯,因此出現不同的治療結果。對照組用藥平均在57天,而治療觀察組在24天,其治愈率在100%。說明早期用藥,抓住時機,改變煎法,是治療黃疸型炎的一種有效途徑 寒冷性蕁麻疹寒性蕁麻疹俗稱“風疹塊”,“風團”,中醫稱為“癮疹”,是一種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病。寒冷性蕁麻疹是蕁麻疹的一型,其臨床表現主要是暴露在寒冷條件下,不同部位出現的瘙癢及風團。皮損可以局限于寒冷條件下暴露部位或接觸寒冷物體的部位,也可泛發,可累及口腔粘膜,甚至表現為頭痛,寒戰,腹瀉以及心動過速等。冬季接觸寒冷物體的機會多,故本病易見到。 方藥 桂枝、白術、防風各 10克,白芍、黃芪、白蒺藜各12克,生甘草5克,生姜3片,大棗10枚。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劑,分早晚2次服。3劑為1療程。一般服藥3劑后顯效,可活血、祛風、止癢,主治秋季天氣轉涼后常見的寒冷性蕁麻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