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傾聽福利院老人意見 我是一名90后養老人,我叫張寧,2018年5月,在家帶了3年孩子的我,沒有工作沒有收入,沒有人幫襯,可以用“窮困潦倒、失魂落魄”來形容,在家呆了三年,已經與社會脫節,迷茫、無助不知何去何從。 機緣巧合下我來到了養老院工作,從來沒接觸過養老這個行業讓我的一線工作變的提心吊膽,為了孩子,為了生存,我只得鼓起勇氣挑戰自己,院內居住的都是政府兜底的特困長者。 政府第一次嘗試實行公建民營購買服務,“很幸運”我成了第一批為他們服務的合同人員,但是長者的排斥、詆毀,揚言一個月之內把我們趕出他們的地盤,讓我們的養老工作開展的困難重重。 作者給福利院老人理發 上班第一天,50多個老人圍著我,數落我,要強的性格讓我沒有退縮,跟他們講事實擺道理,完事后終于卸下防備,一個人大哭了一場。 長這么大從來沒有受過如此委屈,那一刻心理已經在退縮,為什么要在這里受氣,悲憤交加無以言表,可當情緒一過,想想長者們也只是長期的缺乏安全感,長期沒有家人的陪伴,才使得他們性格偏激、孤僻,沒辦法去顧忌他人感受,也不知道被人關心是什么感覺。 從那以后每天都會在空閑時間找他們聊天談心,告訴他們:“我們在這里就是一家人,我會像個女兒一樣關心照顧你們,我還年輕,我會陪著你們百年終老,不管你們信與不信,我們用時間來證明。” 不知不覺我們已經共同走過了四個春夏秋冬,我也已經從當初失魂落魄的家庭婦女一步步走到今天,成為能獨當一面為長者們保駕護航、遮風擋雨的“女漢子”。 回想過往感觸頗多,2019年一名高齡喪失自理能力的長者強行要出院回家,我耐心勸說讓他等家屬來接他,緩一緩再走不要著急,當時院內正在完善噴淋裝置,他情緒上頭掄起地上的鐵管就砸向我的背部,很慶幸也因為他年齡大力氣小,醫生檢查后只建議臥床休息一周; 2020年一名愛喝酒的長者酗酒鬧事,在廚房大罵工作人員,我挺身勸他回房間休息,他也是直接拳頭伺候... 作者給福利院老人做心理疏導專題會議講解 很多時候我會很失落的覺得:為什么我們全心全意的為他們付出,而他們卻永遠把我們當敵人呢?但我們不愿意放棄,因為我們知道,中國還有數千名像我們一樣的養老工作者,雖然工作有委屈又不容易,但是看到長者們因為我們的努力而變得開心、幸福時,一切又都沒那么困難了。 院里有很多可可愛愛的長者,有一次重感冒全身無力,聲音沙啞,97歲的童婆婆拄著拐杖到我辦公室滿眼心疼的說:“幺女,來我給你刮刮背。”雖然是他們老一輩的土辦法,可能并沒有什么效果,我還是乖乖的坐著等她忙活完,因為年齡大、力氣小,等她刮完背,明顯的她已經累得氣喘吁吁,當時心里除了感動,唯一的就會覺得:這么多年的付出值得了。 還有一名特別聰明的聾啞長者,看著我的小摩托臟了總是悄悄地幫我洗干凈,總是趁我出去忙的時候把我的辦公室打掃得干干凈凈,有幾次我找到他讓他好好休息,不用幫我做這些,可他并不開心,就像父母永遠想為孩子做事情一樣,你讓他不做了,他反而覺得你嫌棄他,從那以后我再也沒有跟他提過讓他不做,偶爾還會揣幾個糖、或者是水果、或者是牛奶,讓我帶回家給孩子,像一個爺爺深愛著自己的孫子,我沒有拒絕,我帶著他所有的愛,回家告訴我的孩子是爺爺送給給他的,他也非常開心,孩子休息的時候我也會帶著他來院里和老人們相處,讓老人們覺得他們也是子孫繞膝,開心幸福的。 作者給福利院老人主持重陽節文藝演出活動 這么多年來,每個節假日我都在院里陪長者們度過,唯一虧欠的是我的家人吧,四年來,沒有在春節陪他們吃頓團圓飯,中秋也沒有跟他們一起坐下來吃個月餅,仔細想想,自己的父母也是需要我在身邊陪伴的,也很想跟父母道個歉:“請他們原諒我沒能時刻陪在他們身邊。” 看著院里嬉笑顏開的長者們,所有的付出總歸有了著落,作為新時代背景下的新一批養老人,我們身體力行來實現養老工作的價值。 踏石留印、抓鐵有痕,致敬每一位青春養老人,致敬為養老工作奮斗著的人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