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氏祖地—— 邵武黃峭家風家訓館立黃旭華院士塑像 平和宗親代表參加 黃 武 疆 歲次壬寅四月十五日(公元2022年5月15日)是中華黃氏大顯祖黃峭山1151周年誕辰日。來自廣東汕尾、漳州平和、汀州上杭、永定以及邵武本地后裔數十位宗親代表相聚于峭山公故里---邵武和平舉行紀念活動(鑒于疫情防控,未能邀請海內外廣大宗親參加,表示歉意)。 上午,宗親代表以香花素果方式祭拜黃氏峭公祠、峭公與上官氏、吳氏、鄭氏三位夫人祖墓,整個行程緊湊而莊重。中午,在黃李錦霞宗嫂細心周到的安排下,與會的宗親們同全村人共進“黃峭家宴”素食午餐。為配合疫情防控,六十多桌分散為多個小組各自就餐,古老的村落充滿清凈祥和,百姓們贊嘆有加。下午,邵武市黃氏峭山公后裔聯誼會黃勇軍會長,邵武黃氏峭山公后裔聯誼會顧問、平和縣榜眼府文化研究會黃武疆會長,邵武黃氏峭山公后裔聯誼會顧問、上杭石牌前天祿公總祠理事會黃丙香理事長,邵武黃氏峭山公后裔聯誼會顧問、上杭石牌前天祿公總祠理事會名譽會長黃銘光教授,以及聯誼會各位代表前往邵武黃峭家風家訓館參加由廣東汕尾市宗親代表黃桂林、黃澤松贈送的黃旭華院士塑像儀式。 黃旭華院士,1924年出生在汕尾市城區田墘鎮,是我國第一代核潛艇總設計師。黃院士曾兩次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并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曾被評為“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和全國道德模范;2019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榮譽——共和國勛章。黃旭華院士是黃峭公的杰出后裔,一直關心家鄉與祖地的發展,其言“對國家的忠,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成為黃氏峭裔新家訓。黃旭華院士塑像立于明亮、寧靜的黃峭家風家訓館,為展館添份量、為祖地增光輝。黃院士炯炯有神的目光注視著前來參觀學習的每一位群眾。特別是黃氏乃至各姓青少年都要以黃旭華院士為榜樣,要學習他“隱姓埋名三十載,矢志為國鑄重器”的可歌可泣的愛國情懷,學習他對核事業孜孜不倦追求的科學家精神,學習他“愛國愛鄉、敢為人先、獻身科學、潛心科研”的優秀品質,努力培養成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黃氏大顯祖黃峭(872-953年),字峭山,又名岳,字仁靜,號青崗,后裔尊稱為峭公或峭山公,唐邵武和平人。其“義旅安民、隱德不仕、創辦書院、遣子創業”的故事流傳一千多年,特別是《遣子詩》:“信馬登程往異方,任尋勝地振綱常。足離此境非吾境,身在他鄉即故鄉。早暮莫忘親囑咐,春秋須薦祖蒸嘗。漫云富貴由天定,三七男兒當自強”成為海內外一千多萬子孫后代的家風祖訓和認親憑證。 平和黃氏三個大支系:元吉公(琯溪)、質齋公(大坪)、均德公(霄嶺)皆是峭山…化…道…文…省察…春…仁…云龍(字潛善,生九子,亦稱“九子公”)之裔,開基祖分別在宋、元、明三個時期從汀州上杭縣金豐里遷入。目前三大支系黃氏居于本縣六萬多人,加上兩萬“周皮黃骨”的霞山周姓,共有八萬多人,蕃衍閩、粵、臺、桂及東南亞地區有數十萬人。 自古以來,平和黃氏與祖地、遷地的宗親聯系密切,上溯汀杭永定,寧化石壁,邵武和平,江夏云夢,河洛光州,外遷漳泉臺廈,潮汕嘉應,惠州海陸,廣佛肇云、高雷茂湛,桂柳蒼梧……,種種字號地名皆載入族譜,成為宗族遷徙蕃衍之印記。 ![]() ![]() ![]() ![]() ![]() ![]() ![]() ![]() CCTV走進平和「文化向導」 文博旅遊規劃工作者 中華鄉土人文探索者 精彩回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