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書記’得有第一擔當,駐村'第一書記’是真不好當!”兩年的駐村工作,讓青島市即墨區駐村“第一書記”張全慶從心底里發出這樣的感慨,“但是,能夠駐村工作,為村民辦點實實在在的事,為打造鄉村振興'即墨樣板’出一份力,我是累并快樂著”,張全慶話鋒一轉,滿臉自豪。 2018年5月,山東省青島市即墨區機關事務服務中心副主任張全慶被組織選派擔任段泊嵐鎮鄉村振興工作隊隊長,同時兼任大胡埠村第一書記。從機關大院到偏遠鄉村,從服務100個單位到帶領460多名村民發家致富奔小康,他覺得管理服務的地方小了,管理服務的對象也少了幾倍,當好這“第一書記”還不小菜一碟!可是,當他上任第一天才發現各村莊情況遠比自己想象得復雜:部分村莊班子架構不全,帶動作用有限;一些村莊產業培育缺少規劃,優質產業處于野蠻生長狀態;大多數村民都是“只掃門前雪”,對村莊事務不管不問,凝聚力不強。這些都是影響村莊健康發展、長治久安的關鍵性問題。當這些問題一齊擺到張全慶眼前時,他腦袋都大了。 ![]() “組織派我來是'啃硬骨頭’的,而不是來享福的。再苦再難也要當釘子鉆進去,把山頭攻下來!”張全慶冷靜下來,暗下決心,一定要把“第一書記”當好,讓村莊來個大變樣! 到任的第一個月,張全慶白天走家串戶、深入地頭做調研,晚上梳理分析問題,對癥下藥、研究解決措施。最終,結合上級部署和村莊實際,決定向三個方向集中攻堅,張全慶總結為三句話:“班子強起來、錢包鼓起來、民生托起來。只要這三個方面都'起來了’,我這個第一書記就沒白當!” 班子強起來 “村子強不強,全靠領頭羊。”黨員干部挑不起大梁,村莊就失去了“主心骨”“火車頭”,發展極易跑偏、沒有后勁。張全慶到任后,立即著手對工作隊所轄6個村莊班子進行整頓提升。 張全慶瞄準了村莊的黨組織建設,“要讓有能力、有擔當的黨員帶著大家一塊掙錢”。他緊急組織各駐村第一書記仔細梳理本村的黨員能人和致富帶頭人,結合本村產業發展實際,第一時間成立村莊鄉村振興黨支部;在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內建立黨支部。經過幾天的不休不眠、籌謀規劃,先后建立了青島鄉源西瓜專業合作社等6個黨支部,各黨支部下分設若干產業網格黨小組,由模范黨員、技術能手、致富帶頭人引領村民發展產業。這些黨員能人任務在肩、各顯神通、多點開花,有的組織開展農副產品直供營銷,有的帶領村民興辦蔬菜瓜果采摘,產業發展實現快速突破。 “無規矩不成方圓”,張全慶緊盯村莊制度不健全、黨建活動開展不到位等問題,借勢“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引導村莊嚴格落實“三會一課”、主題黨日、黨務村務財務公開等規章制度,健全完善村莊矛盾調解委員會、事務咨詢委員會、村務監督委員會、紅白理事會等各類配套組織制度,使村莊各項活動更加規范有序。 ![]() “黨員干部不能坐井觀天,要多出去長見識、提本事。”張全慶到任后堅持請進來、走出去,廣泛邀請各領域專家來村授課,積極組織村莊黨員干部、產業帶頭人到先進村莊學習觀摩。“就是要讓他們看到與先進村莊實實在在的差距,讓他們受到震撼和啟發”,張全慶興奮地說到,“每次觀摩的效果都很棒,回來后大家追趕的目標更明確、干活勁頭更足了!” 錢包鼓起來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讓村民盡快奔上小康是張全慶一直努力的方向,他深知村民富起來是全面小康的重點所在,更是村莊發展的基礎,也是鄉村振興的最終目標。 通過走訪調研了解到,各村莊耕地資源都比較豐富,每個村都有自己特色農產品,但是農戶們都是單打獨斗、零散經營,缺少標識度和社會認同感。于是,張全慶決定走品牌化戰略,他積極組織專家、合作社、農戶開展座談討論研究,又外出學習取經,確定了培育打造自己的公用品牌“沽禾香”,涵蓋黃瓜、西紅柿、地瓜等8大類30個品種。他積極聯系媒體、超市,組織團購、試吃等活動,打響品牌知名度。他還積極協調各村莊抱團闖市場,將大呂西瓜、麥戈莊蘋果、埠東制套、大呂草編等優質農副產品、文旅產品集中包裝推介,在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全國農產品交易會等展會上驚艷亮相,增加了品牌影響力和產品附加值。 ![]() 如何讓小農戶對接大市場,培育大項目、實現大產出,這是張全慶一直關注并持續努力解決的問題。他多方奔走,與各大企業對接,各村莊先后與昌盛日電華盛研究院、浩豐生物、美菜集團等20余家國內外知名龍頭企業洽談合作事宜,成功與淘優電子商務合作打造鎮級電子商務中心,與青島供銷電子商務公司建成農副產品電商服務站,實現了各類資源與線上線下市場的有效結合。2019年3月,張全慶經過20次高密度對接,終于在大胡埠村周邊引進“沽河云農場”項目,計劃總投資3億元、規劃占地1000畝,以“互聯網+農業”為核心,打造集農業訂單式種植、文創農產品開發、鄉村休閑旅游、自然科普教育等于一體的現代農業綜合示范區。示范區建成后預計年產值500余萬元,帶動村民增收100萬元,將成為帶動區域發展的龍頭產業。 ![]() “單純的農業種植已遠跟不上現代農業發展步伐,必須堅持三產融合,發展農業新六產”。張全慶廣泛涉獵產業發展信息,并努力付諸實踐,農旅結合、農文融合、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積極拓展農業發展空間,釋放農業發展潛能。他組織工作隊統籌周邊農產資源,與青島報業集團合作,開辟“助力鄉村振興、促進農民增收”旅游線路,每年吸引游客4萬人。2019年4月27日,帶領工作隊協助段泊嵐鎮政府在大呂戈莊一村成功舉辦了第四屆大呂西瓜節。在西瓜節上設置文藝表演、西瓜個頭比賽等各色環節,吸引1萬余市民參與,10余家媒體報道,打出了大呂西瓜的金字招牌,帶動村莊集體收入100萬元。 民生托起來 “村民關心什么、期盼什么,工作隊就要抓住什么、推進什么。”這是張全慶在擔任“第一書記”時一直恪守的準則,他跟著“民聲”走,辦好“民生”事,在村民中間留下了好口碑。他手中有一本工作日志,上面詳細記錄了走訪摸底期間村民提出的問題和建議,兩年下來,已經先后記錄了5大類100多條。大多數問題建議,他和隊員們都及時與鎮黨委政府協調溝通,以最快的速度把問題解決,展現了“第一書記”的第一擔當和第一效率。解決問題期間,他和隊員們積極對接協調區慈善總會、區獅子會、區慈愛會等社會組織及社會各方捐助資金或慰問品共計7萬余元,對6個村莊38戶困難群眾進行精準幫扶;為推動美麗鄉村建設,多方協調資源資金改善村莊人居環境,爭取到幫扶資金158.5萬元,對所轄村莊實施主干道拓寬硬化、水利設施建設、村莊亮化改造、墻體粉刷、黨員群眾活動室整修等,有效改善了村莊環境面貌,極大增強村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2019年末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張全慶主動放棄春節休假,大年初二就來到村莊部署疫情防控,第一時間組織召開村“兩委”會議,成立了村莊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明確分工、責任到人,為村民筑起了一道牢不可破的健康屏障…… ![]() “'第一書記’不好當,但既然當了,就要全力以赴。”張全慶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他事事敢為人先,面對挫折不屈不撓,永遠把群眾的利益掛在心頭,帶領村民走出貧困奔向小康的光榮使命鞭策他不斷向前邁進。他常常為能給大胡埠村的村民辦點事實而感到自豪,大胡埠村也為擁有這樣一位“第一書記”感到自豪! (供稿:青島市即墨區機關事務服務中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