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情分析:醛固酮增多癥的治療以手術切除治療為主,因絕大多數病例由腎上腺皮質腺瘤所致,切除腫瘤可望完全康復。此外,可輔助藥物治療,對病情的恢復也有效果。 一、藥物治療 1、鈣通道阻滯藥:可抑制醛固酮分泌,并能抑制血管平滑肌的收縮,減少血管阻力,降低血壓。注意如果是腎功能不全3期的患者要慎用,腎功能不全4期及以上的患者應該完全禁止服用。 2、醛固酮拮抗劑:螺內酯是醛固酮增多癥治療的首選藥物,它與腎小管細胞質及核內的受體結合,與醛固酮起競爭性抑制作用,致使潴鉀排鈉。建議開始服用螺內酯后,患者每周進行常規的血鉀水平監測,根據血鉀水平的變化隨時進行藥物用量的調整。但是如果是腎功能不全3期患者要慎用,4期及以上的患者要嚴格禁止服用。 3、糖皮質激素:該類藥物僅僅適合家族性醛固酮增多癥I型患者。適宜劑量可長期服用。必要時可加用一般降壓藥。用藥后可使血壓、血鉀、腎素和醛固酮恢復正常,使患者長期維持正常狀態。用藥期間需定期測血電解質、注意血鉀變化及藥物不良反應。 4、抑制醛固酮合成的藥物: (1)氨魯米特(氨基導眠能):能阻斷膽固醇轉變為孕烯醇酮,使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合成受抑制。 (2)酮康唑:為咪唑衍生物,大劑量時可阻斷細胞色素P450酶,干擾腎上腺皮質的11β-羥化酶和膽固醇鏈裂酶活性。可使醛固酮增多癥患者醛固酮顯著減少,血鉀及血壓恢復正常。但不良反應較大,長期應用有待觀察。 5、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可使醛固酮分泌減少,改善鉀的平衡并使血壓降至正常。臨床常用的有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西拉普利、貝那普利等,具體用法同高血壓的治療。常見的不良反應有咳嗽、皮疹、頭痛、胃腸道不適等。本藥與保鉀利尿藥合用時可引起高血鉀,應慎用。 6、垂體因子抑制劑:賽庚啶為血清素抑制劑,可抑制垂體促黑素細胞皮質素原類衍生物的產生,使患者醛固酮水平明顯減低,用于治療增生型醛固酮增多癥。 7、腎上腺醛固酮癌:大多數APC患者確診時癌細胞已發生廣泛轉移,可考慮使用大劑量順鉑治療。 二、手術治療 如果是已經確診了單側醛固酮瘤或者是單側優勢分泌醛固酮。則建議接受腹腔鏡單側腎上腺切除術。但是注意術前準備包括補鉀, 應用安體舒通控制血壓,糾正電解質紊亂和酸堿平衡。術后血鉀多在1周內恢復。大多數患者的血壓可以恢復正常,如血壓仍輕度升高,可加用安體舒通及其他降壓藥控制。血壓改善不理想者,可能與長期高血壓致腎損害以及動脈硬化有關。術前及后一周,可加用氫化可的松,一周后逐漸停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