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別人還在想辦法恢復產能時,比亞迪又發新車了。 受車規級芯片、線束等汽車原材料短缺的影響,最近幾個月,就在全球多數車企紛紛采取限產、停產、延后預售等措施時,作為全球唯一一家實現“三電自研”的比亞迪,非但沒有任何限產計劃,而且在5月20日“網絡情人節”這天,按原計劃推出了新車型——海豹的預售線上發布會。 比起其他車企曬基礎性能參數、車體外形、特色化駕車體驗等賣點,海豹系列車型搭載了比亞迪最新電池解決方案——CTB電池車身一體化技術。因為該技術的存在,有望讓比亞迪從動力電池領域的追趕者,向行業領軍企業——寧德時代發起挑戰。 那么,為何比亞迪要自研CTB技術?對標寧德時代的CTP技術,CTB究竟強在哪里?要回答這些問題,我們要先從當前全球動力電池的主流發展趨勢說起。 一、動力電池發展趨勢 作為汽油、柴油等能源的替代品,新能源汽車中動力電池的核心功能,就是要讓汽車跑得更遠。具體如何實現?燃油體系的解決方案很簡單,就是“放更大的油箱,加更多的油”,但是到動力電池這里,情況變得有些復雜。 相信有過“油改電”經歷的朋友都知道,動力模式的變更,往往意味著汽車重量的驟增,原因就在于,號稱新能源車“三大件”之一的動力電池組,它真的很“大”。 燃油型轎車的常規油箱,在滿油量的情況下,總重量也不會超過60kg,達到100kg的已經是大型SUV了。而續航僅為400公里的中型純電汽車,其動力電池重量能達到300kg以上。 當然,這也不能怪電池廠商。現有動力電池類型,無論是鉛酸電池還是時下主流的三元鋰、磷酸鐵鋰,乃至格力的鈦電池,本質上還是在走“堆量”路線,即:通過各種方式,向電池組內添加更多的電芯。 電芯是電池能量密度的主要承載部件,所以電芯堆得越多,新能源車“油量”就越足,續航能力自然也就越強。現有的新能源車,動力電池組已經充斥汽車的整個底盤空間,照這個趨勢走下去,新能源車要提航程,只能把后備箱、座椅下,都開辟為“電池空間”,或者像拉房車一樣,拉一車電池?但顯然不能這樣做。 綜合而言,如何在確保能量密度安全、穩定地提升的同時,壓縮電池體積,降低其在新能源車的空間占比。簡單說就是“降體積、增密度”,既是動力電池的發展趨勢,同時也正是它的發展難點。 那么,各大廠商都是怎么處理的?在這個問題上,相比其他動力電池改良方案,比亞迪海豹CTB技術的優勢,就體現出來。 從工程技術改進的角度看,動力電池的“降體積、增密度”歷程,大體分為3個階段:首先是標準模組階段(VDA/MEB技術);其次是2020年由寧德開創的大模組、無模組階段(CTP技術);然后就是近期熱門的電芯底盤一體化階段(CTC技術)。 在前兩個階段,寧德時代都扮演了絕對王者的角色。寧德時代研發的CTP電池管理系統將所有電池模塊集中在電池包上管理,雖然增加了管理難度,但在體力利用率方面提高了20%左右,在能量密度方面提升了15%左右,整體性能遠超以電池性能活躍著稱的三元鋰電池。 而比亞迪則在“行業第二”的位置上,跟隨了近20年。不過,隨著以CTC為代表的動力電池3.0誕生,比亞迪也正面臨一次絕佳的“彎道超車”機會。 相比傳統CTP技術,CTC通過采用電池內芯和底盤融為一體的設計,顯著節約了車內空間。由于徹底省去了電池包環節,電芯布置空間也得到大幅提升,反映在續航里程上,零跑測試數據表明,搭載CTC技術的汽車續航能力,提高了10%以上。 僅就優勢而言,CTC確實具備全面取代CTP的可能,然而它的短板也同樣突出。直接把電池“焊”進車里,看似簡單,但其中牽涉到很多無法回避的現實問題。比如:座艙底板代替了電池頂蓋,電芯散熱怎么處理?另外,電芯和車身的融合,相當于坐在車里的人,直接踩在了電池上,這對電池本身的安全水平,是不是更大的考驗? 值得注意的是,比亞迪海豹的CTB技術,在保留CTC技術優勢的同時,很好地避免了其劣勢。堪稱CTC技術繼往開來的典范: 1、規避短板 因散熱不充分導致的電池不穩定,一直是新能源車最頭疼的問題。而比亞迪偏偏就有一款發熱量極少、安全性超強的“黑科技”產品——刀片電池。 刀片電池、蜂窩結構和CTB技術的組合,直接繞過了和電池“近距離接觸”產生的散熱難題。扁平化的電芯設計,有效拓展了內部空間的散熱面積,而由此延長的充電回路,讓刀片電池即使在劇烈外部刺激下,如針刺試驗,也不會發生異常升溫、爆發明火等危險情況。 2、發揚優勢 一方面,在提升能量密度方面: 和CTC類似,CTB技術通過將電池、地板、底盤合而為一,使汽車結構布局更簡潔,電芯密度更高。 如前所說,電芯能量密度的高低,決定汽車能跑多遠。官方發布的配置表顯示,三款海豹的CLTC工況續航里程,都超過了550公里,其中的長續航版,持續航程更是達到了700公里,比特斯拉Model 3的理論續航成績高出100公里以上。 另一方面,在提升汽車性能方面。 基于比亞迪e平臺3.0打造的電池車身一體化結構,進一步強化了海豹系列的穩定性和加速、操控性能。其次,受益于底板固定結構的添加,海豹整車扭轉剛度達到40000N.m/°,和奔馳S系列豪華商務車型基本持平;而加速能力上,四驅性能版海豹,百公里加速僅為3.8秒,堪比入門級跑車。 無論是近期特斯拉、零跑等車企主推的CTC技術,還是比亞迪此次盛裝登場的CTB技術,都反映了這樣一個事實:在智能手機行業發生過的“電池機身一體化”潮流,正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再次上演。 而隨著動力電池市場的技術更新迭代,新能源車企有了更多替代選擇,單方面看“寧王”臉色采購的時代,一去不返了。而如比亞迪這種在產業鏈各環節都打通“任督二脈”的車企,或許也將會在動力電池領域打出漂亮的翻身仗! 不得不承認,押寶CTB技術,王傳福又“賭”對了。 |
|